《对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徽州文化生态爱护区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 依据年度工作支配,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赴屯溪区、休宁县、徽州区和歙县调研徽州文化生态爱护区建设状况。调研组实地察看了非物质文化爱护和创新性发展状况,深化了解了全市文化生态爱护区建设实施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建议。现将调研状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 徽州文化生态爱护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的国家级文化生态爱护试验区,总面积 13881 平方公里,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总人口 200 万。2010 年徽州文化生态爱护试验区建设工程项目入选2010 年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201
2、9 年徽州文化生态爱护试验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爱护区,正式公布为徽州文化生态爱护区,为首批公布的七个国家级文化生态爱护区之一。我市作为爱护区核心区域,近年来始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加,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深化实施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原生态、原真性爱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发展经济、发展旅游和文化创新深度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依据徽州文化生态爱护试验爱护区和管理条例徽州文化生态爱护试验区试点爱护工作条例徽州文化生态爱护(试验区)重点项目爱护工作条例等,结合黄山实际,先后出台黄山市徽州古建筑爱护条例黄
3、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方法黄山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爱护工作的实施看法等规范性文件,深化推动落实非遗爱护利用工作机制。 2.全面做好普查登记。全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传统学问等项目,包括世界级 2 项(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和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名录),国家级 21 项,省级 63 项,市级 127 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33 人,省级 154 人,市级 658 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爱护示范基地 1 处,省级传习基地(所)27 处,省级非遗教化传习基地 5 处,市级传习基地 85 处。现存的非遗种类和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3.
4、深化落实爱护措施。成立黄山市非遗爱护中心作为爱护区常设机构运行。设立专项资金作为爱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开设非遗贷、徽艺贷等个人循环贷款,重点支持非遗企业生产和经营。成立黄山市文房四宝协会、徽菜烹饪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扶持建立徽派雕刻博物馆、徽墨文房博物馆等博物馆集群,依托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行知学校等非遗传习基地,开设相关课目,多渠道加强对非遗传承的爱护和扶持,增加传承人的技能培训,致力培育非遗特色人才,进而带动行业兴起。 4.着力打造文创品牌。主动开展非遗品牌赛事和专题展示。组织了两年一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歙砚技能大赛等非遗品牌活动。举办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
5、特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等专题展览。打造了歙县徽州古城非遗夜市、屯溪黎阳 in 巷非遗购物节等知名景区旅游品牌项目。通过专题宣扬、实物展示、活态展演等多种方式,主动推介我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州文化生态爱护区建设成果,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徽州文化生态爱护区建设是系统繁复的大工程,目前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1.工作经费仍不足。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拔付和政府财政投入,我市作为徽州文化生态爱护核心区域,十三五规划中建设资金需求约 3 亿元,我市每年争取和投入常常性非遗工作经费仅有 1250 万元左右,十三五期间共争取到资金仅 55
6、00 万元,远远不能满意非遗各项爱护工作的实际需求。且吸引社会资本较少,群众参加度低,文化消费比重仍旧不高。 2.爱护力度尚不够。主要是受市场经济影响,非遗项目中经济效益好的,爱护传承的主动性高、效果好;经济效益低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应尽的爱护。现今社会对非遗项目的爱护意识依旧较为淡薄,部分非生产性的项目,特殊依靠是口传心授的非生产性的非遗项目,传承的老艺人或知情人数少,年事高,技艺正面临着失传,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宝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的风险。加上自然性损坏、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等缘由,造成文物破坏消亡的速度加快,爱护形势严峻。 3.?特地人才较匮乏。目前,非遗爱护基层组织机构仍较
7、薄弱。部分区(县)特地爱护工作机构尚未建立或健全,且没有特地工作人员,爱护工作队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流淌性大、基础薄弱等问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和实力还不能适应非遗爱护工作的须要,亟需建立一支对非遗工作充溢酷爱,具有非遗专业学问和技能,愿扎根、舍命干、肯钻研、能创新的队伍。 4.市场活力还不高。非遗传统工艺的开发虽然被起先重视,但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机制仍处于探究之中。大多数非遗传承人擅长的是非遗传统的技艺,制作的是传统的产品,产品创新、研发和营销的精力、阅历严峻不足。受传承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制约,大多非遗工艺还是属于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仅仅停留在特性化的消费阶段,没有条件形
8、成大规模公司化经营,导致有些非遗项目只是以静态被动接受的方式存续着,没有在市场中激发活力。 三、工作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爱护力度。我市非遗门类众多,分布面广,文化表现形式不同,自身传承发展规律也不尽相同。因此,要针对各地非遗门类的共性和特性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成立相应机构,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非遗爱护传承工作。财政每年常常性非遗工作经费要适度倾斜,加大对非遗爱护资金的投入,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且要根据财政年度收入比例逐年调整增幅。同时,也要激励汲取多渠道投资,形成政府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参加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为非遗传统工艺爱护和振兴供应有力的经费支撑。 二是要
9、进一步培育专业队伍。要从非遗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实际状况动身,落实相关人才政策措施,支持和推动生产性示范基地和传习研学基地建设,为非遗项目传承人带徒授艺创建良好的环境和载体。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和非遗传承人的培育培训,引导他们深化开展非遗技艺的探究探讨,通过不断实践创新,促进他们成长为更具实力和活力的非遗传承群体,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非遗传统工艺产品。 三是要进一步营造社会氛围。要加大对非遗爱护工作的宣扬力度,特殊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扬,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兴自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丰富宣扬话题,切实提高民众对非遗爱护的亲进度和参加度。还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搭建非遗展示平台,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亮点,尽可能多的吸引社会关注,从而全面提高社会参加非遗爱护的意识,形成非遗爱护自觉性。 四是要进一步发展非遗产业。把现代技术与数字经济融合进去,进一步推动爱护区建设,促进非遗生产性爱护和生活性爱护相结合,非遗爱护和遗产爱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统一,围绕非遗产业创新发展以及体验式研学消费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加快布局产业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努力让我市非遗爱护发展更具活力,让徽州文化生态爱护区散发更蓬勃朝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