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S8出医第彭询新人才t睇辍峭栋能缠与实摘要天津医科大学探索构建了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课题组根据OBE目标成果导向理论, 围绕动手能力、学科融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设计与创造能力构建实验课程体系和保障实施体系。在 实验课程体系中,课题组结合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实验课程分为基础技能、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四个层 次,按照课程内容设置了六个实验模块,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式。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天津医科 大学在师资保障、平台保障、制度保障以及质量保障四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说明,此教学体系能够有效培养 学生的五种核心能力,实现了培养拔尖创新
2、人才的目标。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教学体系;创新能力2018年10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遵循基础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培养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和中国模式。基础医学首次被纳入基础学科拔尖 学生培养计划和强基计划,凸显出国家对培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更多创新领军人才的殷切期望。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1 (见图1),实验教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 重要手段,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2。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依附于理论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 学模式主
3、要是被动“填鸭式”,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单一,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水平偏低,研发开放性实验工程的能力缺乏, 实验设备陈旧,跟不上生命科学技术的开展等一系列问题3。作为国家级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开设基础医学专业,每年计划招收20人,以培养基础医学 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构。经过6年的探索实践,天津医科大学初步构建了以实验项 目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实验教学工程菜单化、教学内容层次化、选题工程自主化、 教学方法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一、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基于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
4、论设计实验课程体系(见图2)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基础,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较大的开展潜能,拥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拔尖复合型人才。基于此培养目标拆解出学 生的8种核心能力素质,即动手能力、设计与创造能力、语言能力、学科融合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 习能力、坚忍不拔能力4。从8种能力中筛选出与实验教学相关的五种能力,即动手能力、学科融合能力、自主学习能 力、团队协作能力、设计与创造能力。围绕这5种核心能力,结合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5,课题组将实验工程分 为4个层次,按照课程内容设置了 6个实验模块,并
5、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式。(二)实验工程层次化梳理全部实验课程内容,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实验工程分为4个层次(见图3):基础技能性实验、 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压缩基础技能性实验和经典验证性实验占比,提高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 验占比。基础技能性实验占比20%,目标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其教学内容具有规范性、基础性的特点, 为后续的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打好基础。如:医用实验动物学、形态学实验技术,组织培养实验技术,免疫技术原 理与应用等。经典验证性实验占比20%,目标是在验证和重复一些经典实验工程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 实验原理、操作技能
6、的掌握和理解。如蛋白质定量测定、质粒DNA的提取与鉴定、抗毒素中和、凝集和沉淀等实验项 目。综合性实验占比30%,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从多学科、多角度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综 合性实验包括学科内和跨学科的综合实验,学科内综合实验如:医学免疫学的内毒素休克模型的建立及鉴定实验,此实 验室将医学免疫学中原动物实验技能培养、小鼠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观察、细胞因子ELISA测定等实验进行了综合。跨 学科综合实验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实验整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四个学科的内容,心 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造模和取材属于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容;心肌组织石蜡标本的制备、切
7、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变 色酸2R-亮绿染色属于组织胚胎学内容;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酶、ELISA法检测血清 肌钙蛋白属于免疫学内容。创新性实验占比30%,主要内容是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自主实验得出实验结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基础医学探究性实验中针对“不同浓度血清 对于P44/4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动作用”,学生需要查阅文献,分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思路,制订实验流程,最 后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科研思维与实践1-11那么是依托专业导师,以学生为主,导师协助、学院资助的形式开展的科研 训练工程
8、。(三)实验工程模块化拔尖人才需要有较强的学科融合能力,即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天津医科大学依托本校国 家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相近学科进行调整、合并,形成了六大实验教学模块,即人体解剖 学实验模块,涵盖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形态学实验模块,涵盖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细胞与 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块,涵盖了医学细胞生物学、医用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病原与免疫实验模块,涵盖了 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机能实验学模块,涵盖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科研素养实验模块: 涵盖了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科研思维与实践1-11、
9、科研与成长。(四)改革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教师在实验工程开始前布置相关的临床、科研案例或者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变 被动为主动,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8。如在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前,给学生发布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病 例,然后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实验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测定心肌酶,再回去分析和解释之前病例的开展与转归,这极大 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翻转课堂教师将创立好的教学视频、图片、动画等学习资料在课前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课上教师再针对性地讲解, 组织学生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9。如在组织胚胎学授课中,将30人分成5组。教师提前一周发布教学课件、实验视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医学 拔尖 创新 人才培养 实验教学 体系 构建 实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