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docx
《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胃肠道间质瘤5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_胃肠道间质瘤分级 摘 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标记CD117、CD34、SMA、Desmin4种抗体于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确诊57例间质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57例GIST中CD117阳性表达率为98.25%,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8.95%;SMA的阳性表达率为35.09%;Desmind的阳性表达率为1.75%。结论:CD117、CD34对胃肠间质瘤特异性表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免疫组化CD117、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间质瘤最有价值的依据,但间质瘤的预后推
2、断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核分裂数及原发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17 CD3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干细胞的肿瘤,临床并非非常罕见。相关报道近年发病率为12/10万,中国至少应超过此数目。收集57例GIST临床病例并做免疫组化检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特征,为进一步规范病理诊断标准及为临床治疗供应相关依据。 材料与方法 标原来源与检测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10年12月明确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手术标本57例,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
3、HE染色。采纳S-P法对全部病例进行CD117、CD34、SMA、Desmin等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 手术方式:57例均为手术完全切除,切除距肿瘤均2cm以上。其中,胃间质瘤行大部分切除或行楔形拒不切除,大、小肠间质瘤切除约10cm的肠管及相应的系膜或局部或姑息切除。 结 果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31例(54.39%),女26例(45.61%),男女比例1:0.839;年龄3982岁,平均58.77岁;发生部位:胃20例(35.09%),小肠19例(33.33%),十二指肠10例(17.54%),结肠5例(8.78%),腹膜3例(5.26%),瘤体直径5cm者30例,5cm者27例;主要临床
4、症状: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腹块,肠梗阻等,全组均无恶病质表现。见表1。 病理学特征:大体标本上,病灶表现为黏膜下、壁内和浆膜下小结节,部分表现为溃疡,稍大的肿瘤突出于腔内,20%30%出现溃疡,切面质地从稍硬至变软,伴出血时中心呈褐色,其中5例肿块伴有出血性坏死和囊性变更;组织学上,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肿瘤细胞主要形态,梭形瘤细胞呈交叉囊状、栅栏状、旋涡状或假菊形团样排列,上皮样瘤细胞呈充满片状、小巢状排列。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组57例中CD117阳性表达56例(98.25%),CD34阳性表达45例(78.95%),SMA阳性表达(35.09%),Desmin阳性表达(1.75%
5、),见表2。 生物学分级标准:GIST的生物学行为分级按2008年改良的NIH危急度评估,见表3。 讨 论 1983年Mazur和Clark受首先命名胃肠道间质瘤(GIST)并描述了这是一组位于胃肠道和肠系膜上具有明确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的胃肠道肉瘤1,当时认为此是一种少见肿瘤,但近年来由于探讨的进一步深化,及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技术的应用,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据报道GIST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依据目前已发觉的GIST相关基因变更可将肿瘤分为3类:c-kit突变型(80%85%),PDGFRA突变型(5%10%),野生型GIST(10%)。目前公认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胃肠道 间质 57 临床 病理 免疫 化分 分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