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30363.doc
《医学专题—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3036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30363.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用“工匠精神”筑就新时代的“制造梦”2016-07-19 14:22:21中国商报本报记者 潘广韬“工匠精神”是当下社会的“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巨大共鸣,是因其契合了现实的需要。“工匠精神”的内涵丰富,它是高度集中、追求完美、诚信正义、精益求精的时代象征。说起工匠精神,人们眼前会立刻浮现出从古到今身怀绝技、凝神铸魂的工匠大师们,从解牛不碰筋骨的庖丁,到“一口清”、“一抓准”的原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从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鲁班,到高铁飞驰,视安全、速度、质量为生命的配线、焊接、组装的大国工匠这可歌可泣的工匠精神失去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前行。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说起工匠精神
2、,我们无法避开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相隔甚远,但生产的产品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质量一流。德国的产品与德国的思辨文化一致严谨;日本的产品与日本的生活习惯相融细致。让德国制造全球领先的首要因素,当属标准化。99年前德国成立的标准化协会专门制定上千个行业的人员行为准则及产品质量标准,80%以上被欧洲各国采用,从而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德国制造业的标准化思维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医生用药量精确到毫克,主妇下厨用量具做饭,连几年粉刷一次外墙都有规定而标准主导一切的背后,是有效的执行。在教育上,德国始终不忘记制造强国的领跑地位,对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十分重视,把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摆在同一个层面上,很
3、多高中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先到企业当学徒,接受职业培训,且职业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企业实践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因此,德国之所以能制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曾任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的菲润巴赫给出了答案:“持续性”,既有学徒到员工培养的持续性,又有承诺、责任、研究成果的持续性,所有的持续性中人才是核心。日本以精细闻名世界,追踪溯源正是工匠精神的文化底蕴,让日本赢得了制造强国的美誉。说起日本工匠精神的代表,非稻盛和夫莫属。创建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就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从未标榜过自己的成就,也没有炫耀过自己的身份。他说:“企业家要像工匠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
4、的哭泣声。”简单的一句话,显露出匠心打造的非凡气度。在日本,工匠对工作,从来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绝不会过一天算一天。在内心深处,他们将工作视为用一生去完成的天职,这种情结被视为“燃性”。匠心筑梦。我们中华民族是匠心精神厚植的民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的安身之本;是企业的金色名片,更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这个战略机遇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技能人
5、才尤其高技术人才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重要的核心力量。为尽快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的大国工匠,我们必须补齐职业教育的短板,那就是职业教育要推动劳动者自身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而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不断产生,也将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座。通过创新,职业教育要紧贴结构调整,密切服务城镇化和中小企业发展,蹲在车间里、守在机床旁、站在田埂上,做到农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弹性学制模式等方式,培厚人才资源的土壤,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实践的精准结合。“工匠精神“的孕育和传承,需要制度土壤和文化环境,倡导和实践“工匠精神”的先决条件便是如何改变人们的观念,如何尊崇工匠
6、地位、建设工匠制度,以及创造工匠文化。工匠精神本就包含着“时代要求”,在全球范围,第四次工业革命早已蓄势待发。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在这样的时代,“工匠精神”绝不止于一砖一瓦的手艺,更不意味效率低下的作坊。而是指向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现代工业新版本。创新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所以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回到传统,而是从传统出发,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价值。“工匠精神”代表一种坚守,一份责任,不仅企业需要“工匠精神”,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领导干部的“工匠精神”要表现在实干兴邦的观念里,体现在脚踏
7、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像工匠对产品而把细节和质量结合起来,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付出的是心血,产生的是精品。培育弘扬工匠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是爱岗敬业的力量源泉。历史证明,任何科技的发展都不能取代劳动者的双手,中国梦的实现仍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永远是世界的财富。经济新常态呼唤新时代的“工匠精神”2016-11-10 08:35:25中国经济时报“工匠精神”契合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同时,其在“精益求精”等基本含义上赋予了许多新的价值内涵,直接连接当下社会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精准展
8、现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及价值取向。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文明和高境界的服务文化,塑造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优化制度供给,培育时代工匠精神。智库观点张占斌 孙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价值诉求理念,其背后蕴含的是对产品细节极致完美的追求,彰显的是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超越的职业文明和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契合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同时,其在“精益求精”等基本含义上赋予了许多新的价值内涵,直接连接当下社会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精准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及价值取向。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
9、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重大政策举措。可见,培育时代的“工匠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呼唤“工匠精神”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破解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一)发展方式向集约转型需要“工匠精神”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型,需要追求完美、耐心专注、一丝不苟和不走捷径的 “工匠精神”来引领。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优势正在衰减,粗放式、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必须依托 “工匠精神”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标准、服务等方面的新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向
10、高效型、集约型、技术型的现代增长方式转型。(二)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需要“工匠精神”当前,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强国,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故此,中国经济需要以“工匠精神”内化的追求卓越、不断精进的品质引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淘汰粗制滥造的落后产业和“僵尸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工匠精神”引领企业精致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进而推动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迈向中高端。(三)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需要“工匠精神”在经济新常态下,技术创新的增长引擎作用更加凸显,“工匠精神”是制造业“干中学”实践中的创新,在技术“
11、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批基层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既是创新的构思者,也是创新的践行者。与此同时,“工匠精神”的不断追求、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持续催生着新的技术、新的服务、新的标准和新的品质,直接推动着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和产品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工匠精神”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诸多行业存在无效和低端产能,中高端产品供应严重不足,供给端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中高端消费需求,造成大量购买力向海外流失。这就客观上需要弘扬“工匠精神”,重塑产品自身独特的专业品位和专业价值,让企业根据客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对产品精心设计打磨,
12、对品牌精心培育维护,让职工对工作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品质渗透到每一件产品,实现产品升级到品牌升级,也就扩大了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2025年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需要时代的“工匠精神”来支撑,需要“工匠精神”的隐性特质展示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服务和中国自信等五个层面的价值取向。(一)“工匠精神”展示的是“中国质量”“工匠精神”是一种精致化生产的要求,不惜花费时间精力,不断精进,反复改进产品,追求完美和极致,把99提高到9999,不断提高产品档级,其目标就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目前,尽管中国有一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水平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时代 工匠 精神 3036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