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第九单元溶液课题 2溶解度其次课时1、知道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的原理;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能说明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原理。2、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能精确描述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同学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盐是如何得来的吗?冷却结晶的原理 1.硝酸钾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肯定量(20mL)的水中呢?阅读 P34,(活动与探究)确定试验方案。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填写下表操作 现象 结论 在 20mL 水中加入5gKNO 3 ,搅拌 再加 5gKNO 3 , 搅拌 加热 再加 5gKNO 3 , 搅拌 冷却从以上试验可以看到,当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以后,烧杯底部出现了固体。这是
2、因为在冷却过程中,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了 溶液;温度接着降低,过多的硝酸钾会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冷却结晶。原理: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析出晶体蒸发结晶的原理 1、现在我有一杯氯化钠溶液,同学们想想能用什么方法得到氯化钠固体?2、在蒸发皿上加入 100ml 的氯化钠溶液,按右图进行蒸发,视察现象。 现象:分析:从以上试验可以看到,当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后,底部会出现固体。这是因为在蒸发过程中,氯化钠不饱和溶液变成了 溶液;接着蒸发,过多的氯化钠会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蒸发结晶原理: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析出晶体 冷却(降温)冷却(降温)蒸发(减小溶剂)蒸发(减小溶
3、剂) 3、在一般状况下,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可以表示如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结晶(溶质)溶解度 1.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实力,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实力。2.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室温下,所用的水均为 20 mL,其中溶解 NaCl 与 KNO 3 的质量是否相同? 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 KNO 3 与 NaCl 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 一、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肯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细致阅读溶解度的概念,找找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2.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
4、一种中的溶解实力。(2)溶解性的强弱用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 P36资料找寻答案。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20) 留意:通常 以 室温时( 20 )固体的溶解度 为标准 推断的溶解性, 肯定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没有的。习惯上把难溶物质叫做不溶物质。练习:将下列物质的溶解性填在表中碳酸钙 氯酸钾 氯化钠 硝酸钾 熟石灰 20时固体的溶解度(g)0.0013 7.4 36 31.6 0.0165 溶解性3.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思索:1.在 20 时,NaCl 的溶解度为 36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2.
5、下列有关 A 物质的溶解度,是否正确?为什么? (1)20时,20gA 物质溶解在 5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2)40gA 物质溶解在 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A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 (3)20时,40gA 物质溶解在 100g 水中,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 (4)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40gA 物质,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1)确定因素:和本身的性质 (2)外界因素:。一般固体物质的越高,溶解度越大。基础训练1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上升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溶解度 第二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