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
《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面就业—如何销售自己.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一月十七日2021年1月17日星期日16:19:17【直面就业】前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就业逐渐发生重大转变:从国家统包分配,到在人才市场自主择业。过去10年间,随着人才市场的日益完善,大学生对自主择业的理解也日益深入。在最初阶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毕业就业作为孤立的事件看待,认为择业的成功多半维系在择业的技巧上,于是,在个人的就业包装上下足功夫。那段时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也 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指导大学生如何撰写简历、如何笔试、如何面试上。在自主择业、求职应聘还是一件新鲜事物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十分正常的,因为大家对如何求职,
2、如何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己,还在进行摸索,对技巧的需求自然也就十分迫切。另一方面,从总体的供求关系看,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较旺,大学生总体供小于求,因此在“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展示空间。大学生择业观念和行为的变化,源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和用人单位择才标准的变化。始于1999年的高等教育大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规模急剧扩大,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倾斜。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社会和校园词汇。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大学生就业难,是不是一个夸大的结果,但不容置疑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能够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
3、而出,成为每个大学生都极为关注的话题。多年的就业实践,告诉我们毕业择业不能是短时行为,就业指导不能是大学生的季节性快餐。毕业择业发生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间,但是大学生对择业的认识,包括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对大学生的优劣评价,则应该从进入大学校园时就开始积累;对职业的规划,则应该与学业的发展的紧密相联,学业是就业的前提与基础,是成功职业生涯这一“活水”的“渠”与“道”,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没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就不可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奋斗目标。毕业择业不是人生长河中的孤立事件,它是整个职业发展生涯中的重要一环。就业技巧不可能根本改变人才的内在实质,只能将内在进行充分与合理的展示。因此,对大学生
4、的择业指导,不能局限在择业技巧的传授、讲解上,而应该放眼职业生涯的发展,立足为成功就业做长期而扎实的准备,把就业融入学业与校园生活,而不是寻找工作前的短时间的技巧速成。毕业择业不是个体行为,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必须分析自己的竞争者。一直以来,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把关注的目光瞄准了用人单位,这无疑是必需的。但是,我们忽视了分析在这个市场上与我们一同竞争的人才。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哪些优点、长处与特色?用人单位对他们都有哪些看法与评价?我们与他们相比,优势在哪里,弱点有哪些?只有在分析顾客群体(用人单位)基础上,再仔细分析竞争者,才可能更为准确地定位自己。人才就如同市场上的商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学
5、校是商品的品牌、专业是商品的品种、学历类似于商品的档次。不同的顾客群体会对不同品牌、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商品产生需求。根据供需关系,我们可以分析竞争对手。就业市场的竞争,来自于所有“上市”的“人才商品”。它们包括:同一品牌、同一品种、同一档次商品间的竞争;同一品牌、同一品种,不同档次商品间的竞争;同一品牌、不同品种、同一档次商品间的竞争;同一品牌、不同品种、不同档次商品间的竞争;不同品牌、同一品种、同一档次商品间的竞争;不同品牌、同一品种、不同档次商品间的竞争;不同品牌、不同品种、同一档次商品间的竞争;不同品牌、不同品种、不同档次商品间的竞争;必须注意的是,在分析竞争时,还要考虑那些已经从大学
6、校园毕业多年,重新进行工作选择的人才。毕业择业不是单向行为,每个大学生必须将自己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环境,只有与社会互动,才能双赢。从自己的良好愿望出发,并不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有着很多的“变数”。而“变数”就是大学生择业所处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可谓年年在变:过去好的行业,这几年不好了;过去吃香的专业,现在不吃香了;过去贫困的地区,现在有了很大的发展生机;过去受冷落的工种,现在人才却趋之若鹜社会是变化的,因循守旧只能被时代淘汰,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改变,才是上策。不仅对于社会如此,每个人自身也是变化的,为了一定的信念和理想,我们完全可以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条件,这是追求自身的
7、变化。就业是大学生不可回避的话题,要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就业。我们这里所说的就业概念是宽泛的,找工作单位是就业,自己创办公司是就业,当自由职业者也是就业。不管你的就业目标是什么,都必须得从现实出发,现实是你的根基。这本立足大学生的“现实状态”以及与“社会互动”而编写的“职业发展指导”书籍,其目的就在于引导每位大学生直面自身,直面就业,直面职业发展生涯。本书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组织编写。全书分“学校与就业”、“专业与就业”、“学历与就业”、“经历与就业”、“环境与就业”“法规与就业”、“个性与就业”七部分,从就业的社会热点出发,给予学生具有操作性的职业发展指导。第一章“学校
8、与就业”撰写者王克斌,第二章“专业与就业”撰写者虞丽娟、徐迅、祁明,第三章“学历与就业”撰写者闵杰峰,第四章“经历与就业”撰写者童之敏,第五章“环境与就业”撰写者王明复,第六章“法规与就业”撰写者闵辉、费毓芳,第七章“个性与就业”撰写者金申荣。全书由王宏、熊丙奇、田磊策划、统筹、定稿。本书的编写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种全新尝试,因此希望广大大学生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在使用本书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为广大学生发展、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直面就业 序高等教育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从人力资源发展角度看,我国大学生的相对数量
9、还很低,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社会还需要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还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而顺利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总的来看,有三方面有效途径,一是发展国民经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产业能级,创造更多的人才需求;二是转变用人观念,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转变,可以为人才的使用拓展新的空间;三是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自身素质,合理定位职业发展。就高等学校而言,担负着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我们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择业技巧指导到职业发展指导转变,过去我们
10、比较注重大学生的择业技巧指导,往往在大学毕业前进行相关技巧的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将毕业择业作为职业发展的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引导,今后,我们要强化职业发展指导,让学生更早定位、更早准备;二是从共性就业指导到个性就业指导转变,过去由于时间、精力和技术的原因,我们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往往局限在“面”上,很少在“点”上针对大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进行指导,职业发展生涯是具有个性的,因此,加强个性就业指导,也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三是从理论分析讲解到实践操作应用转变,作为就业指导工作者,加强就业理论研究是应该的,但是,这种理论研究要转化为学生可以操作的实践,否则,面对一套套理论,学生仍旧
11、会感到茫然,在职业发展指导中,操作性是根本要求。本书就力图实现这“三个转变”,市就业指导办公室组织近10所高校具有丰富就业实践经验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编写,希望能给每个学生“量体裁衣”的职业发展指导。从本书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现实坐标,并能清晰地看到从现实坐标达到理想坐标的方向。希望这次全新的尝试,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也希望所有大学生,能够直面就业的挑战,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充分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直面就业目录第一章 学校与就业一、学校效应二、品牌优势1、品牌优势2、品牌优势陷阱3、品牌优势强化三、品牌劣势1、品牌缺失劣势2、品牌劣势陷阱3、品牌劣势强化第二章
12、 专业与就业一、专业效应二、专业优势1、专业优势2、专业优势陷阱3、专业优势强化三、专业劣势1、专业劣势2、专业劣势陷阱3、专业劣势强化第三章 学历与就业学历优势与劣势一、学历效应二、学历优势1、学历优势2、学历优势陷阱3、学历优势强化三、学历劣势1、学历劣势2、学历劣势陷阱3、学历劣势强化第四章 经验与就业一、经历效应二、经历优势1、经历优势2、经历优势陷阱3、经历优势强化三、经历劣势1、经历劣势2、经历劣势陷阱2、经历劣势强化四、要经验但不唯经验第五章环境与就业一、就业环境因素二、利用环境因素第六章 法规与就业一、法规的重要性二、法规的内容三、就业协议书第七章 个性与就业一、个性与就业的关
13、系二、了解用人单位的个性三、个性化就业营销你自己一、学校效应虽然与大众消费品市场上的品牌概念相比,人才市场上的品牌概念也许相对而言要弱一些。但是,不同学校毕业生近年来相去甚远的就业率,也表明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毕业学校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虽然众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一直强调“英雄不问出身,唯人才是举”。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考虑人才毕业学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精力有限,不 可能在所有高校进行校园招聘,于是将目光锁定在少数几所高校,而且他们认为,通过在这少数高校里进行校园招聘,就可以招募到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二是基于人才的使用评价,用人单位认为某些学校的毕业生普遍具有更高的能力与素质。职场
14、看道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每年招聘4050高级技术人员,其中一半是在大学毕业生里进行招聘。目前,公司的招聘范围主要集中在8个城市的12所大学中,这8个城市和12所大学是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的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南京的南京大学,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杭州的浙江大学,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集中在这些高校招聘,不是认为其他学校的学生就不优秀,而是因为人手有限,没办法参加众多招聘会,也没力量对大量应聘者进行筛选。当然其他学校的学生在公司组织校园招聘时也会赶来参加。欧莱雅中国公司每年校园招聘1
15、0名左右管理储备人员,报名的有1000多人,而且主要集中在复旦、北大、上海交大等著名学校。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之所在,对教师和学生影响力最大。目前欧莱雅招聘的学生,30%来自复旦、12%来自北大、18%来自上海交大。点评: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英特尔与欧莱雅公司,将招聘高级技术人员、管理储备人员的精力较为集中地花在了名牌、重点大学中,这一定程度反映出品牌对就业的影响。但我们也注意到,品牌仅是用人单位考虑选才的一方面,英特尔、欧莱雅在名校举办的招聘同样欢迎其他学校学生参与,只要你展示出与企业要求匹配的能力与素质,品牌的因素就不是十分重要。 从我国高校的层次布局
16、而言,目前高校可以分为四类,一是“985工程”学校,这类学校目前有9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二是“211工程”学校,这类学校目前有90余所,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提出“211工程”的设想,指出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这两类高校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属于重点大学,三是一般本科院校,四是专科院校。从近年来的就业情况看,大学毕业生供需比、就业率,与学校所处层次,学校的社会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可把这称为“学校效应”。与此
17、同时,在同一层次学校中,也因办学特色、办学历史、人才培养质量等因素,而产生品牌的差异。举例来说,某些专科学校,在就业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也保持90%以上甚至100%的就业率,因为其专业设置符合社会要求,而且办学极具特色。现状描述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截至2002年12月)1、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100%的高校: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石油大学(华东)、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
18、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2、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0%-95%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长安大学3、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85%-90%的高校: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吉林大学
19、、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4、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80%-85%的高校: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5、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70%-80%的高校: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石油大学(北京)、江南大学6、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70%以下的高校:中央美术学院二、品牌优势1、品牌优势所谓大学生的品牌优势,就是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学校名声、地位、特色等在用人单位中产生的“学校效应”。一般而言,毕业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品牌优势。但是,具有品牌优势的学校,不仅仅局限在名牌、重点院校中,一些一般本科院校乃至专科院
20、校,由于有明显的办学特色,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样具有品牌优势。职场看道某大学医学部就业负责人对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医学是个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真才识学的要求很高。普通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有时成绩表面上看起来很高,但竞争能力往往比不过名牌大学的差等生。地方院校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学生实习机会等条件均无法与名牌大学相比,毕业生的质量当然就不一样。用人单位对医学类毕业生是否是名校毕业,看得很重要。因为学生到了单位,实际能力很快就能反映出来,不同学校学生差别也很明显,因为一旦招到的学生不满意,以后就会很少甚至不招该学校的毕业生。很多单位之所以容易形成“学校效应”(即同一单位上,
21、受重用的都是同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点评:这位负责人的话,点明了学校效应、品牌效应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其实,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考核,最终将落脚在人才本身的能力与素质上,而“品牌”一定程度代表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名牌与重点学校的毕业生,如果不具备与学校品牌价值对应的能力与素质,那么将给学校的“品牌”建设带来负面效应。2、品牌优势陷阱由名牌、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名”之累,陷入品牌优势陷阱。陷阱1:自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认为自己进入的是名牌、重点大学,当年高考分数要比进入一般院校的学生高出许多,即使自己在名牌大学中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在与本校的学生竞争中处于劣势
22、地位,但是相对于其他院校的学生,自己还是拥有“品牌优势”,找到工作并不是难事。这种观念如果放在前几年,还颇具市场,而在今天,不少用人单位已经改变原来只认名牌、重点,看见名牌、重点学校学生“一律统吃”的观念,而注重考核学生本人的能力与素质,他们要的是“膘肥马”而不是“瘦骆驼”。就业故事复旦大学一位大学生的切身体会:考进一所好大学并不意味着你能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样,加入一家著名公司也并不能保证你能够一劳永逸。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公司间的兼并,有许多著名的跨国企业因种种原因大量裁员,有的裁员率甚至高达50%。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下岗”的职员,也不一定在公司里表现很差。作为个人,我们往往
23、对这些重大变故无能为力,但是这确实能够给我们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启示:我们只有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陷阱2:自视过高,盲目定位。具有品牌优势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无论面临多么严峻的就业形势,会永远处于“先机”地位。就业困难只有先发生在其他学生身上,最后才可能落在自己身上。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就业目标定得很高,即使好的机会出现,仍然挑挑拣拣,不断攀比,以至贻误时机,使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变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自我定位既不能过高,也没必要过低。找工作应该是个“双赢”的过程。公司雇佣你,是因为其管理人员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面 就业 如何 销售 自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