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docx
《《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内容简介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你盯着现实与应该的裂痕,沉浸在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当中,就 没有方法多看一眼这个世界中美好的东西。这就是应该思维对自我开展 的阻碍。我们的心里有太多的应该在告诉我们怎么做,这些应该思维变 成了我们对自己情感的限制,并最终取代了我们真实的情感表达。这就 是自我应该思维的最大问题。听到这儿,也许你已经明白了。我应 该如此的应该思维,它的本质,是用社会规那么、他人的期待或者文 化习俗,代替了我们自发的行动。她说: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 被别人喜爰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 我。回过头来
2、看,绝对化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 活封闭在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了从现实,从生活中 疗愈的机会。我们说,心智模式最重要的功能,是看它是否产生积极的情绪,以及 能否产生有效的行动。为什么创造型的思维会产生足够的张力?最小阻力之路的作者, 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答案。他说,是因为爱。我觉得 是有道理的。因为当这门课还只是我脑子里的一个构思、一个念头的时 候,我就很爰它。因为这门课里有我关心的问题,有我想讲给你听的东 西,我有足够的张力把它从一个理念变成现实。大局部人都是从现实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想要的东西来思考现 实。当他们这么想的时候,自然无法突
3、破现实的限制,也就没有持续的 张力了。打一个比方,创造一个东西就像生一个孩子。生孩子的过程,并不需 要你强迫自己努力,你只需要爱这个孩子就可以了。有一种说法是,人需要积极乐观的幻想,来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希望。 所以当一件事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会幻想克服掉困难和达成结果之后 的场景。正因为乐观的幻想既能带来希望,也能带来问题,心理学上就有一种 把乐观与悲观结合起来的方法,叫心理对照法。心理对照最大的好处,是既通过乐观的幻想,保存了目标带来的张力, 同时,又把幻想拉进了现实,让目标切实地跟现实发生联系。一旦你在大脑中植入了 “如果就”的语句,当如果这 个条件出现时,大脑就会自动反响出你应该做的事情。
4、你可以试着把如果设置为那些非常简单明了又醒目的时间地点信息。比方,如 果我吃完晚饭,我就会翻开书看几页,如果我感觉到睡意了,我 就会把kindle放到床边而不是手机。 WOOP思维是什么意思呢? WWish,就是愿望的意思。你可以 先想想你在本周、本月或本年需要完成的愿望。OOutcome ,最好的结果是什么,这两项是增加目标的张力。OObstacle ,设想 可能遇到的障碍。 PPlan ,计划。注意,这个计划就是用“如果遇到了什么障碍, 我就怎么做,这样如果就的句式写的。 我们经常说,人要仰望星空,才会觉得生活有奔头,也要脚踏实地, 才不至于让自己迷失在幻想中。WOOP思维就是一个让我们既
5、能仰望 天空,又能脚踏实地的工具。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发现大局部人的烦恼,都在于妄图控制我们 不能控制的事情,却不对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行使控制权。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你是能控制的:你控制不了发生在你身上的事 情,但是你能控制自己怎么想。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控制的两分法。第一步,遇到一件事的时候, 先想想这件事是不是你能够控制的。第二步,如果不是完全能够控制的, 就想想自己能够控制的局部在哪里,把这局部找出来,并做成计划。它能够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到现在能做的事情上,让你沉下心来,踏踏 实实地工作。至于结果是天道酬勤还是事与愿违,那不是 你能控制的了。请注意,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是专注
6、和精进,而不妄想控制我 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是为变化留下空间。这也是有弹性的思维的特征。现实就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戏剧,随时随地都有新鲜事发生。唯一不同 的是,走近它,感受它,其实这是一种近的思维方式。这是什么意思呢? 近的思维方式,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这些事情是 流动的、不断发生着变化的。第一条原那么: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的语言。所谓的描述性语 言,就是不加自己的评价,少用形容词,而尽量用动词来描述正发生的 事情。这有点像镜头语言,在电影里,一个导演是不会告诉你他是怎么 想,或者主角怎么想的,它只会如实呈现演员的表情、动作和对话,让 你自己去感受。而你感受到的,都是很近的、
7、很鲜活的东西。 第二条原那么: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第三条原那么:关注现在能做的事,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很多时候,有用没用只有等做完一件事才会知道。可是,正是 我们头脑中预想的有用没用的结果,让我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第一个问题:你现在能做什么?第二个问题:你愿不愿意去做?如果你在为一些远的事情焦虑,也可以用这两个问题把自己的思维拉 回到现在来: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我们还讲了近的思维的三个原那么: 第一,用描述性语言,而不是评价性语言;第二,问具体的问题,而 不是抽象的问题;第三,关注现在能做的,而不是关注远的结果。最开始,我以为我听懂了别人在说什么,后来我发现,我只是
8、在用自 己的东西套用别人的经验,等我把自己的东西放下了,我一点都听不懂 别人在讲什么了。倾听的要诀,就是知道很多事其实你并不知道。佛教禅宗有一种说法,用来形容思维的不同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 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就像心理咨询做的只是局部的工作,我们所讲的 知识,也只是局部的真理。如果套用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就是把知识当做绝对的真理来学习;第二重境界,就是知道它是有错的,所以批判它、排斥它、不接受它; 第三重境界,就是重新把它当做知识来学习,既知道它有局限,也知道 它对你有用的地方在哪里。心理学大师米纽庆说
9、,确定是改变的大敌。而有弹性的思维,总是会 有不确定的局部,这也为改变留下了空间。皮亚杰(Jean Piaget )提出,思维对环境有两种基本的适应方式。 一种适应方式,叫同化。简单说,就是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去理 解新发生的事情,把新发生的事情加以修改,以符合我们头脑中原有的 认知模式。另一种适应方式,叫顺应。我们不改变这些新事物,而改变 我们自己的认知模式,来适应这些新事物。 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关系里的人,总是一起出现,相互定义, 相互成就。 决定你行为的是你所处的关系,不是你的个性。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面。人生如戏,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扮演一
10、个角色的时间太长,入戏太深, 就把这个角色当做了唯一的自我。如果你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而要像你期待他的样 子那样对他。当然前提是,你要真诚地相信他有你所期待的那一面。这个故事讲狐狸从鸡舍里偷了三个鸡蛋,本意是要等小鸡孵出来以后 吃了它们,结果那三个小鸡一出生,就跑到狐狸跟前喊妈妈。妈 妈”这种巨大的角色期待让狐狸根本没法吃它们。后来,狐狸就真的承 担起来保护它们的角色,变成了它们的妈妈。这就是角色期待的神奇力 日里。 什么是个性呢?其实就是我们在关系中习惯扮演的角色。角色既是限 制,也是改变的方法。 如果你不会听,那你就只能听到他们在讨论这些外表的事情。如果你 会听,你就会知道
11、,他们所说的每句话背后,都是在说关系。 从内容的沟通上,沉默不说话是没有内容的。可是从关系的沟通上, 沉默不说话可以表达很多内容。 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角色是系统运作时逐渐生成的,而不 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虽然身处关系中的自己也很痛苦彳艮想改变,但因为系统运转的需要, 他们自己也很难改变。这就是系统中关系的互补。 关系中,人和人之间的行为和角色就像是一个拼图,是他们把彼此塑 造成了现在的样子,来完成系统这个大拼图。 人是有很多可能性的。而互补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固定这些角色,抹 杀了人更多的可能性。这会让关系中的每个人,都失去改变和成长的机 4Z-X O 对于关系来说,改变不仅仅意味着改
12、变某一个行为,你知道从改变某 个行为开始,你就在重塑一个系统。当你有所改变的时候,这个系统会 产生一定的混乱,你会受到很多阻力。但是最终,这个系统会从混乱,到达重新的平衡,一种有更多可能性、更多弹性的平衡,一种更利于系统中每个人自我开展的平衡。 可是,什么是把人连在一起的底层动力呢?不是利益,是情感。而我 要讲的依恋,就是人最强烈、最基本的情感。 既然旧的经验来自以往的关系,那我们也需要在新的关系中塑造我们 的新经验。 所以简单来说,个体视角导致了因果思维,而因果思维又导致了对错 思维。冲突也就从这里开始。 讨论对错,就像两个在拳击台上的对手,都不敢轻易把自己防御的拳 头放下。因为他知道,如果
13、我把拳头放下,对方是可能会穷追猛打一顿 爆锤的。 对错就是维护这个应该思维的工具,是让别人的想法屈服于我们自己 想法的企图。有时候,我们能够容忍这种差异,那我们就会变得更灵活, 有更多处理的空间。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容忍这种差异,那我们就会在对 错的争论中拼命防御,而最终受伤的,是关系。 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根本没有什么明确的因果,也就没 有明确的对错。 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了对错,我们身处的关系如果出现了问题,该怎 么办?谁来改变?我的回答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到“自己。做我 能做的事,承当起我在关系中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结果 最终如何。 回到自己,承当自己能承当的责任,这是
14、突破对错思维最直接的方法。 在心理咨询里,边界是一个挺重要的词,大意是说,我们需要成认和 尊重彼此的独立性。我为我的生命负责,你为你的生命负责,绝不轻易 越界。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我们也需要成认,我们跟他是不同的人,有些困 难,只能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些决定,只能他自己来做,无论他的 决定在我们看来有多糟糕。 我们忍受不了他们对我们失望,所以才会要求他们不要有对我们那样 的期待。可是,一旦我们对他们有了要求,那我们就陷入了形式上的对 称,我们的关系就会纠缠不清。 所有的纠缠,究其本质,就是既不愿成认对方跟我们有差异,也不愿 就此放手。既不愿意成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成认对方 满足
15、不了我们的期待,而把彼此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改造失 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我们自己。 是我们自己把治愈自己的药给了对方,又追着对方让他们把药给我们。如果对方不给,这就变成了一种新的伤害。原谅的英文,叫forgive ,这个give,给,不是给对方的,而是给 自己的。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让自己能够摆脱关系的纠 缠,去开展你自己。也许,这就是所有纠缠最终的解决之道。 而自我开展成熟的标志,就是越来越能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 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自我的边界,就是通过这种区分确立起来的。这 就是课题别离。 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探测他人需要的敏感雷达,而看不到自己的需 要。需要的正当
16、性,不是通过想象别人的反响来确认的,而是通过我们 自己的表达来确认的。 而如果我们真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把别人的事情留给别人操心, 那也许我们就不会担忧别人的评价,那些来自人际关系的烦恼和羁绊, 也许就不会那么让我们困扰。 通过在表达感受的时候,把“我的感受和你的行为分开,我们 就防止了 都是你的错的思维误区,从而促进了合作的沟通。 一个独立的人,是在心理上真正断乳的人。当他遇到麻烦时,当他心 情不好时,他不再对亲人、朋友、同事怀有“理所当然”的期待。当然 他可以求助,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可是他也知道,别人帮不帮他,这是 别人的课题。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不同的人生阶段
17、,有什么不同的使命?破解这些难题,心理学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线索。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 的理论,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给 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书里不打鸡血,不灌鸡汤,而是提供一系列改变与开展的实用工具,直 击人生的种种问题。帮你创造更满意的人生,成就了不起的自己。作者简介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 教授。拥有13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6000多位来访者。曾在浙江 大学心理中心任职,期间开设积极心理学通识课,颇受欢迎。得到App课程自我开展心理学亲密关系30讲主理人,超过 10万付
18、费用户订阅,课程收听人次超过500万。目录孤独,也许正是人生的某种真相。说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人能完全为另一个人的生活负责。拥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够拥有一个人,我们只是在 各自的旅程相遇,彼此同行。只有在关系中独立了,你才能真正自主地,以一种成熟的姿态投入到 一段关系中没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一定的,只是,别让自己过得那么苦就好。更不 要明明是自己让自己过得那么苦,却还要去怨别人。 有人说,从旧阶段向新阶段过渡的过程,很像死亡和重生。就是我们 自我中那些受限制的、老朽的局部,在转变中慢慢死去了,但是新的自 我又在这种变动中生长起来了。 转变的本质,不是
19、外在的新旧更替,而是自我重构的过程。如果我们 顺利地度过了这个阶段,完成了自我的重构,我们的心里会生出一些深 沉的智慧、深度和复杂性,我们会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会理顺我 们和自己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坚定而无所畏惧。我们的生活里虽然没有这样的仪式,可是,你也在经历这样转变的过 程:脱离部落,去荒野寻找自我,最后以一个新的身份回来。就像装饰一所房子,你需要先把旧家具搬出去,才能把新家具搬进来。同样,你只有先结束,先放弃,才能为新的开展腾出空间。所以,转变 是从结束开始的。最近有个朋友和他老婆之间遇到一些麻烦,他觉得自己当初选错了人, 问我是不是应该改正这个错误,重新开始。我跟他说,结束并不是改正
20、 错误。无论当时的选择是怎么样的,你当时这么选,一定是有你的理由 的,这不是什么错误。只不过,随着事情的开展,有些原来正确的事, 慢慢变得不正确了,结束就慢慢提上了日程。转变会产生新的觉悟。可是新的觉悟很难一开始就有。你知道这也许 是错的,但你很难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一句话:你没法结束,因为你怕疼。而有时候,害怕结束,会让事情 变得更加不可收拾,而你也会失去一些开展自我的机会。对转变来说,这种迷茫又有什么作用呢?我觉得,它像是一个特别的 容器,只不过这个容器不是空间,而是你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在这个 容器里,你需要整理过去,孕育未来。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弘一法师刚出家的时候,发现寺庙生活不像
21、 自己想象的那样,也是跟朋友表达过犹豫的。是朋友的劝说,加上他自 己的坚持,才慢慢把心安下来,逐渐走上了佛法精进的道路,成了一代 名僧。你看,连弘一法师这样的高僧大德,都会有这样想回到过去的心 理,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迷茫期,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发生,它却是重要的。在这段时期,旧 的意义,在被慢慢清理掉,那些新的意义,正慢慢长出来。这是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 的一段话,也是上面那位在迷茫期开始读文学作品的读者推荐给我的。 里尔克说:病就是一种方法,有机体用以从生疏的事物中解放出来; 所以我们只须让它生病,使它有整个的病发作,因为这次是进步。亲
22、爱 的卡普斯先生,现在你自身内有这么多事情发生,你要像一个病人似的 忍耐,又要像一个康复者似的自信尔也许同时是这两个人。里尔克的这段话说的是:病是有机体让自己康复的方式,就像迷茫是让我们重新清晰的方式。从个体的角度,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心理弹性,说的是我们从灾难 和挫折中复原的能力。在我看来,心理弹性的核心,就是培养容纳变化 的思维。重生有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偶然和意外,第二个要素,是另起炉 灶。事实上,我看到的重生故事,经常充满了很多的偶然和意外。可是细 细想想,这些偶然和意外里,也包含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必然。哀牢山是他原来起步的地方,他在那边当过知青。而他原来在烟草公 司工作的时候,是有种
23、植烟草的经验的,当初红塔集团就是因为他科学 的烟草种植方式起家的。这么说,这个偶然又和他以前的生命中的重要 经历和资源联系起来了。这又包含了某种必然。在很多人经历了迷茫以后,确实会有一些意外的机会到来。这些意 外像是,当你经历了工作的迷茫期以后,偶然遇到一个多年没联系的朋 友,告诉你他们公司正好有个适合你的职位空缺;或者像是你在分手 以后,去了一个你本来不想去的聚会,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你情投意合的 人;或者是你偶尔看到一本书或者听到一个课,这个课能解答你心里 一个长期的疑惑。 重生的过程就好像,原先你身上存在着很多个自我,其中某个最主要 的自我,因为他自身的限制被剥离了,而另一个原来你觉得微缺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了不起的我 了不起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