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制药技术》课程标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制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开展,百姓对健康的关注愈加重视。社会对高技术水平中药 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中药制药技术课程是中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计 132学时,该课程是在学习了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课程基础上进行的, 课程讲授中药的前处理如粉碎、筛析及混合、浸提技术;中药各类制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 要求等内容,在强调整剂型完整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制剂的实用性应用,较多地关注各 类剂型的特点及应用方法。二、课程性质与定位(一)课程性质中药制药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 专业课,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
2、学技术,研究将中药材制备成各种剂型的制 备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工艺学性质。中 药制药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 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 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二)课程定位1 .定位于职业资格在国家职业大典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执业药师 制剂工职业岗位,确定了该课程在新岗位的核心地位。执业药师:独立、熟练地完成调配处方、指导患者用药等工作,水平要求为相当于药 剂师等级。中药制剂工:独立、熟练地在规定平台进行
3、各种剂型的成型操作,完成“技能 标准”确定的比拟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水平要求为相当于技师等级。中药质检工:独立、熟练地在规定平台进行各种剂型的质量检查操作,完成“技 能标准”确定的比拟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水平要求为相当于技师等级。2 .定位于职业能力的的主导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开展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8)混合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介绍混合分散体 系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与形成原因,讲述影响其不稳 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技能实践:典型液体制剂的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液体药剂的含义、分类、应用特点;表 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选用;真溶液型约剂、胶体溶液 型药剂、乳浊液型药
4、剂、混悬液型药剂的特点与制法。(2)熟悉溶解、增溶、助溶、乳化、混悬的概念; 分散度与疗效的关系;增溶机制;药剂中增加药物溶解 度的方法;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乳剂形成 理论及其稳定性,乳化剂的选用;混悬剂的稳定性;真 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的质量评定。模块五灭菌制剂教学内容:(1)概述:详述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质 量要求;介绍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的开展概 况,中药注射剂新产品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2)热原:详述热原的含义、组成、基本性质; 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及除去方法,热原的检查方法 等。(3)注射剂的溶剂:讲述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原水的预处理与净化处理;
5、制备纯水的方法(离子交换 法、电渗析法等);重点讲述蒸储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 及对蒸储水器的要求,详述多效蒸储水器的构造及使用 方法,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与 精制法;注射用其他溶齐(J(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 醇)的性质与应用。(4)注射剂的附加剂:讲述附加剂的要求、使用活动设计:主要采用理实一 体化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引导法和现 场实训教学法,加强 学生对注射剂的理解 和制备。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6+8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的目的;附加剂的种类、选用
6、原那么及使用考前须知;等 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概念,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等。(5)注射剂的制备:讲述注射剂的工艺流程;注 射用中药原液的制备方法(水蒸气蒸储法、水醇法、醇水 法、双提法、超滤法)以及除去药液中糅质的方法;讲述 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规格和质量要求;安甑的处理工序 和操作方法;讲述原辅料的质量要求,投料量的计算, 配液中的考前须知,使用器械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讲述 注射剂的灌注方法,充隋性气体,生产联动化问题;小 批量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灭菌与检漏的方法。介绍其手 工与机械印字与包装方法。典型制剂举例。(6)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讲述中药注射剂质 量控制的工程与检查方法;讨论中药注射剂存在的
7、质量 问题;介绍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7)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讲述输液剂的含义、 特点、种类、质量要求、制法及举例;输液剂质量问题 的讨论。介绍血浆代用液的含义、特点、种类、质量要 求、制法及举例。(8)粉针剂及其他注射剂:讲述粉针剂的含义、 特点、质量要求、制法及举例。介绍混悬液型注射剂和 乳浊液型注射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制法及举例。(9)眼用溶液剂:讲述眼用溶液剂的作用机理; 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附加剂,制法及举例。技能实践:代表性注射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注射剂、输液剂的含义、特点、分 类和质量要求;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中药注射剂制 备的工艺过程与技术
8、关键;热原的性质、污染途径及除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去方法,热原的检查方法。(2)熟悉注射剂常用溶剂的种类;注射用水的质 量要求及蒸储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及 精制法;注射剂常用附加剂的种类、性质、选用和质量 要求及处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途径;(3) 了解中药注射剂的开展概况:注射剂容器的 种类;血浆代用液、粉针剂、注射用混悬液及乳浊液的 质量要求和制备耍点;容器处理及分装等。模块六固体制剂情境一散剂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散剂 的质量要求。(2)散剂的制备:详述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各 类特殊(含毒性药物
9、、低共熔混合物、液体药物等)散剂 的制法及举例。(3)散剂的质量检查:介绍中国药典附录有 关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法。技能实践:典型散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以及含毒性药物 散剂、低共熔物散剂、含液体药物散剂、眼用散剂等的 制备原那么和方法。(2)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 检查方法。活动设计:主要采用理实一 体化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引导法和现 场实训教学法,加强 学生对散剂的理解和 制备。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2+2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
10、议参考 学时教学内容:活动设计:(1)概述:讲述颗粒剂的含义、特点与类型,阐主要采用理实一明颗粒剂与冲剂名称的区别与联系;介绍颗粒剂新产品体化教学,并使用多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媒体辅助教学手段。(2)颗粒剂的制备:讲述各种颗粒剂的制备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现模块六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典型制剂举例。场实训教学法,加强固体制剂(3)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讨论:讲述颗粒剂的质学生对颗粒剂的理解量评定的工程、方法与要求;颗粒剂有关质量问题的讨和制备。2+论。教学过程中以职2情境二技能实践: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颗粒剂典型颗粒剂的制备实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教学要求:生打牢理论基础,提(1)掌握颗粒剂的含义、特
11、点、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2)熟悉颗粒剂的类型。高操作技能。教学内容:活动设计:(1)概述:讲述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主要课堂讲授的剂的含义、特点。介绍胶囊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要问题。辅助教学手段,播放模块六(2)胶囊剂的制备:讲述硬胶囊剂、肠溶胶囊剂、大生产胶囊剂的实固体制剂软胶囊剂的制法。典型制剂举例。景。采用问题引导法(3)胶囊剂的质量评定与包装:讲述胶囊剂质量和现场参观法,加强2评定的工程、方法与要求;胶囊剂的包装。学生对胶囊剂的理解情境三技能实践:及胶囊自动填充剂的胶囊剂学会胶囊自动填充剂的使用使用。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以职(1)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
12、义、特点与制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2)熟悉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质量评定;生打牢理论基础,提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3) 了解肠溶胶囊剂的特点与制法。高操作技能。模块六固体制剂情境四丸剂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丸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含微丸)、 制法(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2)水丸:讲述水丸的特点、规格,赋形剂的种 类与应用,水丸对药物的要求,泛制法制备水丸的过程 与设备。典型制剂举例。(3)蜜丸:讲述蜜丸的特点、规格,蜂蜜的选择 与炼制,塑制法制备蜜丸的过程与设备。典型制剂举例。 (4)浓缩丸:讲述浓缩丸的含义、特点;药材的处理 原那么;
13、浓缩丸的制法。典型制剂举例。(5)微丸:讲述微丸的含义、特点与制法。典型 制剂举例。(6)糊丸与蜡丸:讲述糊丸与蜡丸的含义、特点 与制法;蜡丸的现代研究。典型制剂举例。(7)滴丸:讲述滴丸的含义、特点;基质的要求 与选用;冷却液的要求与选用;滴丸的制法与设备;滴 丸制备有关理论问题探讨。典型制剂举例。(8)丸剂的包衣:介绍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 方法。(9)丸剂的质量检查:讲述丸剂质量检查的工程、 方法与要求。(10)丸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介绍丸剂 染菌途径与防菌灭菌措施;克服丸剂溶散超时限的措 施。(11)丸剂的包装与贮藏:介绍丸剂常用的包装材 料与包装方法(含蜡壳包装);包装和贮藏
14、的基本要求。技能实践:典型水丸、蜜丸、滴丸的制备实验活动设计:主要采用理实一 体化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引导法和现 场实训教学法,加强 学生对丸剂的理解和 制备。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8+8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基本 理论和技能;水丸、蜜丸、浓缩丸、滴丸的含义与应用。(2)熟悉滴制法制备丸剂的基本原理与过程;糊 丸、蜡丸的含义、特点与制法;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 方法。(3) 了解丸剂包衣种类与方法;丸剂的染菌与防 腐;包装与贮藏。
15、模块六固体制剂情境五片剂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片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应用; 片剂原料的种类;中药片剂的类型。介绍中药片剂新产 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2)片剂的辅料:详述片剂选用辅料的原那么,辅 料的类型(稀释剂与吸收剂、润湿剂与黏合剂、崩解剂、 润滑剂)与作用;常用辅料的性质与选用。讲述药粉直 接压片的辅料;片剂的崩解机理。(3)片剂的制备:详述中药片剂工艺流程;原料 药的预处理;湿法制颗粒压片;干法制颗粒压片;粉末 直接压片;不同类型片剂的片重计算;压片机性能和使 用;压片过程与机理;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 法。(4)片剂的包衣:讲述片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糖 衣、薄膜衣、肠
16、溶衣);包衣方法和设备;包衣物料的品 种和要求;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介 绍糖衣的混合浆包衣方法。(5)片剂的质量检查、包装与贮藏:讲述片剂质 量检查的工程、方法和要求。介绍片剂多剂量包装与单 剂量包装;包装容器、数片器械、包装步骤与自动包装 机;贮藏要求。活动设计:主要采用理实一 体化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引导法和现 场实训教学法,加强 学生对片剂的理解和 制备。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8+6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6)片剂的举例:列举数种有代表性的中药片剂。技能实
17、践:典型片剂的制备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种类与应用;片剂 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中药片剂的一般制法。(2)熟悉压片机的构造、性能及其使用保养;压 片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片剂包衣的目的、 种类,素片的要求与包衣工艺;片剂的质量检查。(3) 了解片剂形成的理论;肠溶衣崩解或溶解机 理与质量控制;中药片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 题。模块七外用制剂情境一外用膏剂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含 凝胶剂、糊剂、涂膜剂与巴布剂);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 机制理及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外用膏剂 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2)软膏剂:讲述软
18、膏剂的含义、特点;基质的 种类、性质与选用;软膏剂、凝胶剂、眼膏剂的制法及 质量评定;软膏剂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注意事 项。典型制剂举例。(3)黑膏药:讲述膏药的含义、特点与种类;原 辅料的准备;黑膏药的制法与质量评定。典型制剂举例。(4)橡胶膏剂:讲述橡胶膏剂的含义、特点;橡 胶膏剂的组成、基质、制法、质量评定。典型制剂举例。(5)巴布膏剂、糊剂与涂膜剂:讲述巴布膏剂、 糊剂与涂膜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典型制剂举例。技能实践:典型软膏剂、黑膏药的制备实验活动设计:主要采用理实一 体化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引导法和现 场实训教学法,加强 学生对外用膏剂理解 和制备。
19、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4+4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软膏剂、黑膏药、橡胶膏剂的含义、特 点与制法。(2)熟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及影响药物释 放、穿透、吸收的因素;软膏剂与黑膏药基质种类和性 质。(3) 了解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了解凝胶剂、巴 布剂、糊剂、涂膜剂及透皮贴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凝胶剂、巴布剂、糊剂、涂膜剂及透皮贴剂基质的种类。模块七外用制剂情境一栓剂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栓剂的含义、种类、规格、作用 特点;栓剂药物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质量要求。(2)栓剂的
20、基质与附加剂:讲述栓剂基质的要求、 种类、性质与应用;栓剂附加剂的种类。(3)栓剂的制备:详述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 设备,药物的处理与基质混合,置换价的概念;双层栓 剂与中空栓剂的制法。典型制剂举例。(4)栓剂的质量评定、包装与贮藏:讲述栓剂的 质量评定工程与检查方法;介绍栓剂的包装与贮藏。技能实践:典型栓剂的制备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栓剂的含义和特点;药物吸收的途径与 影响吸收的因素;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要求;置换价 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2)熟悉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特点以及栓剂的 质量要求。(3) 了解栓剂的开展概况以及包装贮藏要求。活动设计:主要采用理实一 体化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
21、助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引导法和现 场实训教学法,加强 学生对栓剂的理解和 制备。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2+2模块八教学内容:活动设计:2+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国乐其他制剂(1)概述:讲述胶剂、丹剂的含义、开展、特点 与种类。(2)胶剂原辅料选择:讲述胶剂原辅料的选择与 处理。(3)胶剂、丹剂的制备:讲述胶剂制备的工艺过 程与操作要点;各种胶剂举例。(4)胶剂、丹剂的质量要求:介绍胶剂质量评定 的工程、方法与要求。技能实践:观看录像片,了解胶剂的大生产过程教学要求:(1)掌握胶剂、丹剂的含义、特点与制
22、备。(2)熟悉胶剂、丹剂原辅料的选择与处理。主要课堂讲授的 方式,并使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手段,播放 大生产胶剂的实景。 采用问题引导法,加 强学生对胶剂的理解 和制备。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2模块八O 二 气雾剂教学内容:(1)阐述气雾剂的含义、特点及种类;简述气雾 剂的吸收。(2)阐述气雾剂的组成,抛射剂的种类与抛射剂 的用量。(3)阐述气雾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简述抛射剂的 充填方法压灌法与冷压法教学要求:(1)掌握气雾剂和气压剂的含义、种类与特点; 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2)熟悉气雾剂的组成;药物经肺吸收的机理。(3)
23、 了解气压剂的含义、分类和制备方法。活动设计:主要采用自学与 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 学手段加强学生对气 雾剂的理解。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2模块九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教学内容:(1)概述:介绍药物制剂新技术的研究简况及其 在中约药剂中的应用。活动设计:采用自学、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并使4+2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新剂型(2)环糊精包合技术:讲述B-环糊精的结构与性 质;包合的作用;包合物的制备(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 冷冻干燥法等);包合物的质量评定。(3)微型包囊技术:讲述微型包囊的含义
24、、特点 与应用;囊心物与包囊材料;微囊的制备方法(相别离- 凝聚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复乳包 囊法;界面缩聚法;物理机械法等);微型胶囊的质量评 定。(4)固体分散技术:讲述制成固体分散体的含义、 特点、类型;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及特性;固体分散 体的制备方法、质量评定。(5)脂质体的制备技术:讲述脂质体的含义、特 点;脂质体的结构;脂质体常用的制备方法(薄膜分散法、 注入法、超声波分散法、冷冻干燥法等)、质量评定。 影响脂质体载药量的因素。(6)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的含义、特点、分类(缓释制剂按给药途径分类的,按制 备工艺分类的;控释制剂按按给药途径分类
25、的,按剂型 分类的)与制备方法(骨架型片剂,胃滞留制剂,渗透泵 型片剂,包衣缓释制剂等)。(7)前体药物制剂:讲述前体药物制剂的含义、 特点制剂制备方法。(8)靶向制剂:讲述靶向制剂的含义、特点,制 备方法(磁性制剂、毫微囊、靶向给药乳剂)。制剂举例。 技能实践:B -环糊精包合物实验及微型包囊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B-环糊精包合技术、单凝聚法、复凝聚 法微型包囊技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 段。采用问题引导法 和现场实训教学法, 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 剂型的理解和制备。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通过社会调研,结合深入调查和论证,在烟台
26、及周边地区的区域经济的行业企业中, 各大药企及药店分布广泛,对中药制药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本课程的开设 结合岗位的需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准、良好职业素质的中药制药 人才。(三)定位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是一门主导性的专业课程,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 重要地位。其先修课程是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后续是顶岗实习,故本课程 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是为专业目标服务的,也是将来为学生适应岗位要求服务的。课程设计的理念是 以转变职业教育理念为切入点,以满足中药岗位群的任职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和综合 素质培养为核心
27、,以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兼顾,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课程,“基于工作过 程”,针对行业生产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自 动化工程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经过社会调研、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了中药专业 的7个核心岗位。针对中药调剂员、中药制剂员和中药质检员三个岗位能力进行分析,重 构了中药制药技术课程,将课程内容设置为11个模块,32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 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中药制药技术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克服了理论 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的弊端,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中药制药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制药技术、中药、中药
28、鉴定与质量检测技术、现代 中药技术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包含中药常用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的生 产技术、工艺质量控制、产品质量预见和解决等方面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中药剂型和 制剂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方法;掌握中药制剂常用辅料的特点及应用; 掌握与制剂生产投料有关的计算;熟悉中药制剂新技术、新设备及中药制剂技术应用现状 和开展方向。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中药制剂生产的职业能力,树立生产过程是中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2)熟悉固体分散体成型技术;脂质体制备技术; 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含义、作用特点、制 备方法。(3) 了解其他新
29、技术(如磁性微球制备技术、前 体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等)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模块十质量控制教学内容:(1)概述:介绍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范 畴与研究的现状。(2)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讲述制剂工艺、水分、空气(氧)、温度、pH值、光线、 包装材料等对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稳定化的措 施(延缓水解方法;防止氧化方法;制备稳定的衍生物, 制成微囊或包合物,制成固体剂型;改进制剂工艺条件 等)。(3)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简介化学动力 学的反响速度常数与反响级数的概念;详述稳定性考察 的工程与方法,包括留样观察法、加速试验法(常规试验 法、经典恒温法、简化法、台阶型变温
30、法),以及稳定性 试验考前须知。(4)中药固体制剂的稳定性:讲述固体制剂稳定 性的特点;吸湿加速试验和光加速试验。(5)包装材料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讲述玻璃、 橡胶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介绍塑料、金属对制剂稳定 性的影响。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及有效期的 求解。(2)熟悉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常用 的稳定化措施。活动设计:主要课堂讲授, 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 学手段。采用问题引 导法加强学生对中药 制剂稳定性的理解。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提 高操作技能。2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3) 了解研
31、究药剂稳定性的意义;包装材料与药 剂稳定性的关系。合计学时75理论+57实践132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本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的教学 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组织学生 自我经验表达、讨论、问题教学、阅读指导等,尤其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的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 .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采用案例引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通过事例引导和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资料查询、 自我表达、阅读指导、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问题,最终用知识解决案例中 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倡导以
32、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引导学生 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学习,从中开展探究的能力。课 程不仅要对学生课内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而且要增加开放性的探究课题为学生课外的、 自主的、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提供指导,同时还应伴有大量有益信息,对学生起潜移默化 的教育作用。3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利用录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课程中难以描述的原理、方法、过程、操作技能等 利用录像、动画等表现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图文声并茂,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大课堂容
33、量,使教学更加符合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大信息量的要求。(二)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本课程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过程性评价与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构建以知识、技能和素质为基础的 职业能力评价考核体系。总成绩以百分计。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1)理论知识考核:知识的认知程度,包括课堂问答、作业、阶段性闭卷、开卷、半 开卷考核;(占40%)(2)实训考核:包括实训方案的制定(讨论表现等)、实训实施过程(仪器规范使用 等)、实训结果实训报告等;(占6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1)技能考核(50%)采用现场操作形式。选取典
34、型的操作工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操作、 数据处理和报告,同时注重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职业素质。(2)理论考核(50%)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核内容注重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核,难易程度为: 易30%、中等50%、难20%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释题、计算题。评价途径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 .教学资源本课程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录像、视频、FLASH动画、电子教案、课件、 检测标准、习题库等资源信息。同时通过网上交流、QQ群、电子邮件等现代化交流技术, 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样化交流,同步或异步进行作业、答疑、讨论
35、等教学活动。配有 教师和多媒体设备。2 .实训条件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中药药剂实验室、分析天平室、仿真实训室等,具有该课 程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能确保实践操作训练时学生能独立完成实训。实训 室长期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校外实训条件:中药系与多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可以深入到企业 中进行认知见习、综合实训、实训拓展、工学交替等活动,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3 .师资条件本课程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3名以 上教师承当过中药药剂的授课任务,全部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其中副教授以上
36、有2 名。4 .教材编写选用张炳盛主编中药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以杨桂明主编中药药 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作为参考教材。5 .信息化教学资源(1)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 的课程训练平台,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 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的应用知识领域。七、附录药制剂质量事前控制的重要理念,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质,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 奠定坚实的综合职业能力。2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中药剂型的概念、特点
37、、分类、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1) 掌握与生产投料有关的计算公式。(2) 熟悉中药制剂常用辅料的特点及应用。(3) 熟悉中药制药设备的结构和使用。(4) 了解生物药物制剂学、药物动力学基本内容;了解药物新剂型、新技术及中药制剂技术开展现状和方向。3 .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粉碎、过筛、浸提、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等单元操作的基本 技能,并掌握各自的操作要点。(2)熟练掌握中药各类常用剂型的生产技术。(3)熟练掌握计算中药制剂的生产投料。(4)学会对车间GMP管理和制剂生产进行工艺质量控制,能预见产品质量问题并提出 解决方案;能查阅药典等工具书,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简单问题。(5)学会
38、使用常用中药制剂生产设备,并进行日常维护。4.素质目标(1)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 人正直,老实守信。科学文化素质:学生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爱好广 泛。身体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确立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开展目 标,能正确地对待现实生活,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2)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职业行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尊重用户、吃苦耐劳。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
39、参考 学时导论教学内容:(1)概述 详述中药制药技术的定义、性质 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那么;介绍药剂学常用术 语的概念。(2)中药制药技术的开展 阐述中药制药技术的 开展及中药制药技术的开展方向。(3)药物剂型的分类 简述中药剂型的几种分类 法(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详述中国药典、药 品标准、药品主要管理法规等的性质和作用,强调药 剂工作的法制性、科学性和严肃性。技能实践:学会查阅中国药典、药事法规等有关文献。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制药技术的含义、性质与特点;药 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那么;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药典、 部颁标准与有关药事法规等)及其性质、特点与使用方 法。(2)熟悉药剂
40、学常用术语的概念;药品生产质量 管理规范。(3) 了解中药制药技术的开展简况和任务;剂型 的分类方法。活动设计:主要采用课堂和 实验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展示、介绍药典等各 种法规性书籍的使用 方法。使教学内容生 动化。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引导、总结、辅导、 监督、评估。3+1模块一制药卫生教学内容:(1)概述:讲述制药卫生的概念,中药制剂的卫 生标准,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2)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讲述中药制药环境的 基本要求,空气洁净技术(非层流型空调系统、层流洁净活动设计:主要采用理实一 体化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参观中药
41、厂及净化车4+2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技术)与应用;介绍洁净室的卫生与管理。(3)灭菌方法与灭菌操作: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 法、湿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 菌法)的特点、应用及影响因素;滤过除菌法(微孔薄膜 滤器、垂熔玻璃滤器、砂滤棒等),化学灭菌法(气体灭 菌法、浸泡与外表消毒法)。介绍无菌操作法和无菌检查 法。(4)防腐与防虫:介绍防腐与防虫的意义,详述 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技能实践:(1)正确选用常用灭菌法的操作方法及操作要点 和防腐剂的使用。(2) 了解中药厂及制剂室洁净室的等级标准;空 气洁净技术的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的灭菌
42、方法和主要防腐剂的正确用 法。(2)熟悉制药卫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预防药剂 污染的主要环节。(3)解制药环境卫生的要求与管理、无菌操作法 和无菌检查法。间;采用问题引导法 和现场实训教学法, 观看GMP录像片,加 强学生对GMP认识。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模块二 中药前处理情境一教学内容:(1)粉 碎:讲述粉碎的目的与基本原理;详述中 药常用的粉碎方法(干法粉碎、湿法粉碎、低温粉碎、超 细粉碎)的特点与应用。讲述常规粉碎设备(柴田式粉碎 机、万能磨粉机、球磨机)及常用超细粉碎设备(流能磨、 振动磨等)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介绍粉碎规那么。(2
43、)筛析:讲述筛析的目的,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粉末的分等。介绍常用过筛与离析器械的构造、性能与活动设计:主要采用课堂和 实验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直观展现常用粉碎的 设备、制粒的大生产 操作,使教学内容生 动化。采用问题引导4+2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粉碎、 过筛、 混合使用保养。(3)混合:详述混合的目的,等量递升等混合的 原那么、混合机理与混合方法;讲述混合机械的构造、性 能与使用保养。技能实践:(1)正确选用常用粉碎、混合的器械及操作方法、 考前须知。(2)合理选用混合方法及正确操作。教学要求:(1)掌握药料粉碎、筛析、混合目的与基本原理。(2)掌
44、握常用的粉碎、混合方法。(3)熟悉粉碎、筛析、混合常用机械的构造、性 能与使用保养方法。法和现场实训教学 法,加强学生对粉碎、 筛析、混合及制粒的 理解和认识。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打牢理论基础,熟 练操作技能。模块二 中药前处理情境二提取 别离教学内容:(1)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阐述从生理活性角 度将药材成分分成几大类,各类成分与疗效的关系,如 何做到去粗取精,有效地提取。(2)浸提原理与影响因素 详述浸提过程各阶段 的基本原理;影响浸提效果的各种因素。(3)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阐述药剂中常用浸提 溶剂;详述各种浸提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 回流法
45、、水蒸气蒸储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及其应用; 介绍各法应用的器械。(4)常用的精制方法 详述药剂中浸提液的精制 方法(水醇法、透析法、盐析法等)原理及其应用。技能实践:(1)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熟练进行提取、别离 与精制操作。活动设计:主要采用课堂和 参观教学,并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直观展现各类设备的 结构,使教学内容生 动化。采用问题引导 法和现场实训教学 法,加强学生浸提设 备、别离设备及纯化 设备、方法的认识和 操作。教学过程中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6+2教学 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 学时精制(2)通过中药厂参观学习,熟悉提取、别离与精引导、总结、辅导、制的设备及操作方法。监督、评估。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的提取方法与设备;常用精制方法(水醇法与醇水法)。(2)熟悉浸提原理及影响因素。(3) 了解药材成分与疗效关系;常用浸提溶剂及浸提辅助剂的种类和特点及选用。模块二中药前处理情境三浓缩与干燥教学内容:(1)浓缩:详述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各种浓缩(常 压、减压、薄膜、多效蒸发)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讲述 各种浓缩设备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2)干燥:详述干燥的基本原理.,影响干燥的因 素;各种干燥(烘干、减压、喷雾、沸腾、冷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