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语文课堂的追求与实践.docx
《智慧语文课堂的追求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语文课堂的追求与实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智慧语文课堂的追求与实践 彭玉华作者简介:彭玉华,绍兴鲁迅中学柯桥校区(浙江 绍兴312000)。原发信息: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2015年第201512期 第3-8 页内容提要:智慧语文课堂是对话生成的课堂,是反思性实践课堂。本 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详细介绍了智慧语文课堂在如下三 方面的实施策略:教学设计的智慧,对话生成的智慧,反 思实践的智慧。V 智慧课堂/对话/生成/反思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6年04期一、语文课堂教学呼唤智慧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来。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语文课堂教 学出现了很多变化,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L泛人文倾向。课标指出,工具性
2、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凸显了语文教学从纯工具到关注人的价值取向。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合理的表达。一是在课堂价值 在问题解决中达成目标;问题管理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管理,选出 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生成强调师生在课堂对话中动态生成 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问题发现着眼学生能提出问题,较之解决问题,发 现问题更能突出学生的阅读深度和智慧。笔者2012年代表浙江省参加第 三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执教礼拜二午睡时 刻,就采用了问题发现的教学形式。整个课堂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开始, 而在学生的问题发现中结束课堂;起于问题,终于问题,整个的教学
3、对话 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最后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神奇 的阅读之旅。3 .教学活动激发课堂的对话生成。李海林教授认为搞活动”是语文 课堂教学的常见形态:现在提倡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老师从文本出发,设 计一系列语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读懂课文,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 际上如果每堂语文课都精心设计几个语文活动,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首先能防止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其次能给师生 提供一个相对广阔的对话舞台,师生在活动中充分对话提供见解;再次能 促进学生体验,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亲为,在言语活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 养。当然,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是语文活动,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4、表达 语文学习的特点,确保学生语文智慧的提升。在上雨霖铃时,要求学生给这首词加一个题目,学生有的用伤”做题目,有的用离别,有的用伤离别,有的用伤别 离”最后一致认为伤别离好,既表达了词的主题,又典雅优美; 在加题目的活动中,实际上学生对词的主题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4 .教学机智保障课堂的对话生成。动态生成型的对话课堂对教师提出 了极高的要求,面对课堂的不确定性,要求教师能敏锐准确地对每一个课 堂节点、每一种教学资源做出判断,这种即时性的判断需要教学智慧。教 师的教学智慧从哪里来?加拿大的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在其著作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中认为,教师的机智是全身心投入的敏感的 实践。这里强调三
5、点:一是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必须以丰厚的积累、 充分的精力、昂奋的精神状态走进教室,必须挣脱目标的锁定,跳出教材 的樊篱,沉醉于息息相通的师生精神交往之中,以致到达忘我的境界,机 智才能应运而生。二是敏感。机智的本意便是触摸,很大程 度上是一种瞬间的直接感受,这就要悉心体验每个教学环节的实际进程, 留心每个学生细微的反响和情感起伏,及时将那些看似无助甚至有碍于学 生进程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转化成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良机。三是实践。教学 机智是一种缄默知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反复尝试、反复琢磨产生的顿 悟,是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等在课堂教学中长期积蓄而迸发 的智慧火花。正是这种教学机智,它使教育者
6、有可能将一个没有成效 的、没有希望的甚至有危害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的积极的事 件刀。上最后的常春藤叶时,笔者遭遇了意外。上课伊始,在学生复述情节的基础上,笔者问学生:整篇文章看完,我们知道故事结尾的树叶 是老画家贝尔曼画上去的,但在你们看完文章之前,你们想到了会是这样 的结尾吗?然而,学生的回答在笔者的意料之外。我们早就知道 了。我们早就猜到了是贝尔曼画上去的。”计划打乱了,但笔者 并不慌张,顺着学生的意思又问道:可是你们是怎么猜到的呢?课文哪 些地方给你提供了这样的信息?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学生的注意力又回 到了文本上,回到了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中。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接着问:要是让同学们
7、来给课文写一个结尾,你觉得怎样才能出人意料呢?需要 明确的是:这个结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常春藤叶有一片一直未落, 二是琼珊因为常春藤叶获得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这个问题再次激起 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对话在意外情况的激发下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三)反思实践的智慧智慧语文课堂是反思性实践课堂。这里的反思不只是教师的教后反 思,而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旨在提高学生学、教师教的水平的反 思,这样来看,反思性课堂实践不仅是一种课堂理念,更彰显了一种课堂 文化。可以这样说,能否对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判断教师是否具有 教学机智最重要标准之一,是否具有反思性文化是检验语文课堂是否具有 智慧品质的最重
8、要尺度之一,没有反思实践,语文课堂也就无智慧可言。 当然反思什么、如何反思、什么时候反思等等都要认真审视。1 .基于学生学的反思。以学习为中心,是全球学校教育开展的潮流。 反观我们的课堂观察和课堂反思,对学生的学关注严重缺乏,这其实是现有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基于学生学的反思内容颇多:学生 前学习情况(学情分析),应该学习什么(应然状态),课堂实际学习了 什么(实然状态),课堂上是怎样学习的(主动、被动,积极、消极 等),课堂学习有哪些需要改进的,课后需要继续拓展学习什么内容等 等。这样来看,基于学生学的反思也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失去了 对学生学的反思,所有基于教师教的反思也就
9、失去了意义。可以这样说, 课堂教学反思的起点和落点都是基于学生的学。笔者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等三个维度对学生课堂的学习 状态做了一些反思案例。如教学沂水春风时,设置了一情境模拟对 话:假设最后一个离开的学生是子路,问孔子何与点也,学生会怎么 回答呢?从行为参与来看:学生反响热烈、讨论积极、回答踊跃,说明这 一情境问题激发了学生对话探究的欲望。从认知参与来看:学生能从积极 面(礼乐社会的缩影)和消极面(遁世隐居)的角度来展开回答,对儒家 的主张有一定的了解。从情感参与来看:学生大多处在兴奋的状态,回答 问题情感充分,妙语连珠。综合三个方面的分析,证明这个教学活动的设 置是较为成功的。2
10、 .基于教师教的反思。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 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 )与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 )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 程。而美国思想家萧恩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外来的研究性理论,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为以及内隐其 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之 中,使之得以改善。9这种思考可以发生在行动之中、行动之后和未来行 动之前,即为行动而思考。通过反思改善自己进而影响学生
11、,这一点已取 得共识,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收获,可惜的是大多数教师的反思内驱力欠 缺,形式化严重。当然反思的内容、路径都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宏观来 看,教师为什么教、应该教什么、实际教了什么、实际教得怎么样等,微 观来看,教师的神态、教学语言、思维状态等,都是反思的内容。笔者听过一位教师上相信未来,大体过程是:要求学生用一句 话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根据文本语言来推测作 者所处时代的特点吗?教师投影图片介绍时代背景。诗人选取了哪些意 象来反映当时的现实?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教师小结诗歌并且 补充介绍戈小丽的郭路生在杏花村。整堂课内容分散,气脉混乱。笔 者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反思改进
12、:把这节课的主问题确定为:诗歌蕴含了怎 样的情感(指向读懂这一首诗歌)。然后把这个主问题分解为:初 读诗歌,用一句话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情感。(这是学生的原初体验) 你是怎样发现这种情感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口既有的学习策略,同 时这个问题可以将学生引到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上:通过意象体会诗歌感 情)你体会到的诗歌情感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一致吗?(这个问题将学生读到的诗歌“过渡到诗人的诗歌,通过知人论世,加深、丰富对诗歌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也就自然过渡到诗歌背景介绍)这三个小问 题由文本到作者,由浅入深,形成一个梯度合理的问题链,较好地解决了 课堂的主问题,使得课堂环环相扣,气脉贯通。3 .基于提升
13、教学机智的反思。智慧语文课堂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尤其是动态的对话生成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按照马克 斯范梅南的说法:教育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禀 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也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对于教师来说,教育 机智由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所构成。10显然,教育机智是一种综合素 养,并不能单纯依靠实践训练学得,但是经常性地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反 思,逐步积累应对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技巧策略,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笔者听过一位教师上一碗阳春面观摩课。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教 师请学生阐述小说主题与情节、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其中有位学生回答 是法西斯和被统治
14、者之间的关系,并情绪激愤地说反对学习日本人的 小说。全场愕然!面对这一让人吃惊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教师倒也不慌 不忙,对学生说小说是虚构的,并表扬了学生的爱国情结。乍一看,教师 处理得不错;仔细想,问题没有解决。最重要的是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意 外事件可以生成为新的教学生长点。要是笔者的话,会这样处理:追问学 生为什么反对学习日本人的小说,估计学生会回答日本人对中国犯下的罪 行。接着引导:日本人血腥的罪行是军国主义者没有人性,而有没有反映 人性”是评判作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者认为:一流的作家反映人性,二流的作家反映国民性。这样就自然回到了文章的主题:一碗阳春 面恰恰反映了人性的真善美。在这个
15、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真正伟大的作 家是没有肤色和种族、没有国籍的,他们属于全世界;而就在这个曾经犯 下滔天大罪的国度就诞生了川端康成、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这样充满人 性关怀的伟大作家。拓宽其视野,荡开其心胸,而这一些也正是学习一 碗阳春面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样,这一突然的事件,不仅没有扰乱课堂 教学进程,而且更加有效地促成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深度理解。这就是生 成的魅力!取向上矫枉过正,人文性张扬有余,工具性严重冷落;二是在教学实施 上,人文性被架空,学生获得人文教育不是通过言语内容的解读和言语形 式的赏析,而是机械被动地接受一些宏大的人文口号,学生的心灵并未真 正得到言语智慧的滋润。2 .碎片化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 语文课堂 追求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