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docx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古代诗歌五首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所选的五首诗富有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分,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 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关心国运;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注意体会。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 .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1 .重点:(1)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与蕴含的哲理。(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人借景抒怀、托 物言志的写法。2 .难点: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
2、羡鱼情”的怀才不遇, 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 也是一种超然。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陈子昂心中的那份孤独吧!二 学习新课(一)登幽州台歌步骤一: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1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 得武那么天赞赏,拜麟台正字。其诗风骨峥噪,寓意深远,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 传世。2 .背景介绍:唐武那么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那么天委派 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导致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
3、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战国时燕昭 王为招贤纳土而建的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4.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舍”的是什么?明确:诗人想“舍”的是朝廷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三、课堂小结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诗人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四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板书设计】满载离愁,远归故里、己亥杂诗(其五乂T虽辞官归家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T仍心系报国,课后反思这三节课学习了古代
4、五首诗歌,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领会诗歌的 意境,了解诗歌的内容,进而陶冶情操。教学中的缺乏在于时间掌控上,没有让学生当堂背诵、默 写诗歌。步骤二:诵读诗歌,疏通诗意1 .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 .听读配乐诗朗诵登幽州台歌。(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怆然(chuGng)涕下(ti) 3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4 .教师讲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诗句,并注意提醒校正。步骤三:细读诗歌,理解内容1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古人”指谁? “来者”指谁?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遇?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
5、圣君,“来者”指后世那些重视人 才的贤明君主。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 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 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之情。2 .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 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明确: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愁苦情怀。4 .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
6、几句话描绘你所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 动作、语言、神态等)明确: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 我看到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陈子昂步骤四:教师小结诗人登上幽州台,深感山河依旧,人物不同,不禁悲从中来。诗人是不幸的,他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但又是幸运的,他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篇章,诗歌中表达出的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至今仍熠 熠生辉。(-)望岳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 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俗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在五岳之中,名气最大的要数被 尊为“五岳之首”的
7、泰山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色!步骤一: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 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内容深刻,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其中 许多优秀作品,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2 .背景介绍: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土,结果落第而归。次年,24岁的诗 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望岳就是在漫游途 中所作的。步骤二:诵读诗歌,疏通诗意1 .学生自
8、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 .听读配乐诗朗诵望岳。(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岱宗(dM)未了 (1诣0)眦(zi)凌(ling) 3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4 .教师讲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诗句,并注意提醒校正。步骤三:品读诗歌,领悟诗情1 .诗人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你从何得知?明确:泰山。从“岳”“岱宗”“齐鲁”得知。2 .诗人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任选一联简要说一说。明确: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钟”意为聚集,既写出泰山 的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赘叹之情。“害
9、产意为分,阴暗对照明显,写出了阳光就像被 一把硕大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颈联:望到了山中层云缭绕、飞鸟入林的壮观景象。这是细望。步骤四:深入研读,体味感情1 .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让杜甫看了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产生 了一个什么样的愿望?(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3 .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明确: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 们树雄心立壮志,坚信坚持到底就
10、一定能获得胜利。步骤五:教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三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怆然而涕下1怀才不遇I孤独寂寞,远望 近望 细望 、愿望古人、来者一时间概念 天、呦一空间概念 前、后T时空概念由望到思整体形象参天耸立、 泰山美景一一秀美高大 山之景物 幽深神秘 凌云之志高瞻远瞩,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1 .背诵并默写登幽州台歌望岳。2 .诵读登飞来峰游山西村。二、学习新课(-)登飞来峰导入: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 尚算出有
11、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济公怕飞来的山峰会压死人,就奔进附近的村里劝大家赶 快离开。村里人平时看惯济公疯疯癫癫的样子,以为他这次又是寻大家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 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媳妇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 里人见和尚抢新娘,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然听到风声呼呼,天昏地暗,只听“轰隆隆” 的一声,一座山峰飞降至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千年后的一个夏天,有位年轻人登上此峰,触发感想,作了一 首诗,叫作登飞来峰,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飞来峰看看吧!步骤一:了解作者与写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2022 年部编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 同步 教案 21 古代 诗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