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126091.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12609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12609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1李白酒隐安陆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是谁下面几首诗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
2、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从此,浩然就对官场不怎么感冒了。据说,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时正与朋友喝酒,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新唐书有记载:浩然斥曰:lsquo;业已饮,惶恤他!rsquo;卒不赴。韩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开元二
3、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
4、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
5、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赠孟浩然作者: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2天下闻。红颜弃轩冕3,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4,迷花不事君5。高山安可仰6,徒此揖清芬7。全部注释1.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离开长安回到襄阳隐居之后。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
6、仕宦)不感兴趣。4.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古人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quot;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典事详见三国志middot;魏志middot;徐邈传。5.迷花: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6.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以middot;小雅middot;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7.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
7、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新唐书middot;文艺传载:孟浩然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lsquo;不才明主弃rsquo;之句,帝曰:lsquo;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rsquo;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lsquo;君与韩公有期。rsquo;浩然叱曰:lsquo;业已饮,遑恤他。rsquo;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李白此诗对孟的称誉与以上记载相符。李白*自由,毕生对隐逸之士特怀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长李白十二岁,且既有清誉,又有诗名,这正为李白所心仪。
8、此诗前六句以叙述语写出传说中的孟浩然飘逸脱俗的风采神韵,李白此时尚未见其人,故此想像之辞中,洋溢着一种不无神秘色彩的称誉之意和敬仰之情。七八句于仰慕之外,又含未能谋面的遗憾。访者和被访者,都透出一股淡泊超旷、潇洒风流的隐逸之气。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quot;矫然不变,三四(句)十字尽一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幅大写意的江畔送别图。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武汉市蛇山黄鹄矶头。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在唐代为扬州广陵郡治所,也就是在诗中的下扬州。这首诗是李白,也是唐诗中最动人的送别诗之一,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所以唐汝说这首诗目力已极
9、,离思天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当然没有言情,言外之意,是否也饱含离思天涯呢,故人,当然是指老朋友,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年纪较长的一位,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比李白整整年长十二岁,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孟浩然去世时,李白还不满四十岁。孟浩然是位几乎一生都没有从政做官的闲人,仅在张九龄罢相后贬荆州长史时,在他手下担任过从事一职,这在盛唐的著名诗人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但是李白对孟浩然却是十分敬重的,他曾经写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闲云野鹤似的生涯,对酷爱自由、正值盛年的李白来说,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所以两人成
10、为忘年之交。现在这位值得尊敬的故人要离去了,要告别千古胜迹的黄鹤楼了,之所以在诗中重提此楼,大概是因为李白曾在黄鹤楼上,多次与孟夫子流连忘返,忘形尔汝吧。而且此处又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的种种神话传说,也为孟浩然的离去增添了几分遐想。就在这烟花似锦,春光如梦的季节里,在黄鹤楼脚下,送孟夫子顺江东下,直赴那人间天堂的扬州名城。此人,乃风流天下闻的当代名流;此时,乃大唐开元盛世,千古难逢;此景,又逢阳春三月,从黄鹤古楼到扬州古城,大江上下,该有多少看不尽的风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开头这两句看似平淡的叙事,包含了李白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呀。而此时,他又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倾述呀。想一
11、想,他在赠汪伦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的潇洒,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而这会儿的李白恐怕不会联手而歌、边跳边唱的为孟浩然送行了。他不但没有在分手之际踏歌,甚至在孟浩然已经登舟远去之后,还独自一人默默地伫立江边,目送着孟浩然所乘的江船扬帆东去,直到不见踪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是写景,当然也不是抒情,而言外之意,却是饱含怅望之情的。一开始,是黄鹤楼下,长江岸边,孟浩然在舟中,李白立岸上,两位诗人,拱手相别,渐渐地,船离码头,渐行渐远,朋友的身影也看不清楚了,只剩下远处江心的一片孤帆,在顺江而下,最后,连帆影也没有了,只有脚下那不尽的滔滔江水,还在无语地向着朋友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鹤楼送别 六年级 语文教案 黄鹤楼 送别 教案 12609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