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乡村教育录在何方.docx
《魂兮归来——乡村教育录在何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魂兮归来——乡村教育录在何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魂兮归来,乡村教育在中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刘百川等为代表的教育精英, 就针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不适合中国农村社会现实的问题,如教育内容和模式与乡村实际不 符、乡村教育与乡村需求相背离、乡村教师的都市化使其难以融入乡村等,主张教育工作者 “到乡村去”,“到民间去”,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落后凋敝的乡村教育状况,从而兴起了一 场颇具影响的“乡村教育运动”,此运动一直不断到40年代中后期。那么,在日趋现代化、城镇化的今天,中国的乡村教育,路在何方?是完全抛却老一代教 育者的探索另辟蹊径,还是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探寻更为适合当下时代特征的路径?似 乎我们都很迷茫。尽管有像刘
2、铁芳教授那样对乡村教育魂牵梦萦的学者贤人,但似乎应者不 多。为唤起更多同仁对当下日趋消逝的乡村教育的注重,我们筹划本次专题讨论,邀请了乡村 教师、新闻记者、大学教授等,请他们分别谈谈关于乡村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希望 能够触发大家更多的思考与探索。逐渐凋敝的乡村教育对于乡村教育的现状,本想用“陷落”一词来形容,但有点于心不忍,毕竟这960万平方 公里之上还有许多“让梦想扎根”的人。这土地是炎黄子孙们的家园,她假设真的陷落了,谁 也无法逃离其中的责任。与其逃离,不如回归。如今,城市被“实利主义”裹挟,乡村也未能幸免。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陷入其中,尤 其是在乡村,父母外出务工,产生了人数庞大的
3、留守儿童。我调查了所在学校的一个班级, 仅有25.6%父母亲常年生活在身边,48.8%的孩子均有父亲或母亲常年在外,20.9%自己跟 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父母长期不在家,4.7%属于家庭情况特殊的-或有离世的, 或有离异的。让人担忧的是,许多农村家庭并没有意识到亲子关系的疏远和不良会对孩子的 个性开展、生命成长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尽管是父母全在家的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也在缩减。乡村里有许多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 的,或者有中途辍学的,他们过上几年徒工的生活,就能获取比拟丰厚的报酬,有的比教师 工资还高。更何况乡村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乡村那种自然、淳朴而独到的文化品格,正逐 渐被城
4、市化、世俗化等外在因素所遮蔽。早先的那一幕幕孩童围绕在年长者面前,听“水浒” “三国”或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的场景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上至七八十岁,下至十几 岁的人都上“麻将场” “牌九场”,余下的那么带着小孩围着电视转圈。童年正在消逝,从咿咿 呀呀地学着说“韩话”“闽南语”的那一天起。原来在家乡本原文化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 间的淡然、和谐、温馨,转而变为冷漠、陌生、拒斥,以致祖孙三代同居一村一日之中也没 一个眼神的交流。殊不知“最好的教育永远只能是由家庭提供,家庭是最好的学校,家是最 好的教育场”,那一家团圆共进晚餐其乐融融的情境不见了,那户户纳凉儿孙绕膝故事连连 的场域消失了乡村教育的陷
5、落还会远吗?不但如此,除了家庭的忽视,乡村教育还受到教育不均衡开展的冲击。无论是硬件,还是 软件。从硬件上来说,乡村教育的投入真是少之又少。如果装了个多媒体教室,还不能自由 地使用,由于这些硬件常常是为上级验收准备的。一旦坏了,也不知道会在哪个猴年马月来 修理。至于软件就更不要说了,我所在的学校有三分之一教师是聘用教师。这样说,不是说 聘用教师对教育的贡献少,而是社会对教育的投入过少,这些聘用教师薪酬过低会减弱他们 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更何况,乡村教育成了某些社会利益的跳板,先入个编制,然后调动到 兴旺地区。乡村教育成了永恒的乡愁,三生的乡恋。然而,对于乡村教育来说,看似优秀的 师资逃离了,其实
6、反而好了,由于负能量少了。这些师资并非真爱这块贫瘠的土地,唯有质 朴的坚守者,才会在乡村教育无论沉沦到何种地步都能挺住。整座校园干净整洁有序,在学生宿舍,我们看到一个个床铺上被褥叠放整齐,毛巾、牙 刷和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学校每周坚持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 发挥学校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针对 当下社会环境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诚 信为荣、失信为耻” “热爱生活、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和自然”的理念。每月, 学校会对学生在“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
7、一次评比。 从西湖中学走出去的学生,总带有与别校孩子不一样的气息,有人称之为“淳朴”,有人称 之为“端正”。一些农村中学为了追求高分率,靠题海战术等“魔鬼训练”,拼命追加时间本钱,导致 学生高分低能,进了高中、大学才发现自己除了分数,什么都不如城里学生,思维不够灵活, 创新能力匮乏,动手能力欠缺,兴趣不够广泛。西湖中学不甘于培养这样的学生,教师们创 新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生活,颐养性情,增强修养。每个班级每周都要举行一次集体性的文 化活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班主任都会组织学生开展棋类比赛、朗诵比赛等有益学生身心的 活动养成教育,让学生有了良好的行为举止,也助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2007年,西湖
8、中学从以前总评成绩落后一变为全浮梁县第四名,这让师生为之一振; 2008年,西湖中学再度跃升,不但中考成绩总评全县第一,优秀率全县第一,600分以上人 数比例也是全县第一,一个学生还夺得了浮梁县中考状元;2010年,西湖中学的中考成绩 就跃居景德镇市第一了。2008至2012年,西湖中学连续五年中考总评、优秀率、及格率都 居全县第一,后三年更是稳居中考总评全市第一。名声越来越响的西湖中学,成了景德镇市 很多家长争相把孩子送来的“放心学校二几年来,这所浮梁县最偏远的乡镇中学,不仅代表浮梁县接受了省教育督导评估、国家 “两基”检查,还荣获了 “师德示范学校”“人民群众满意学校” “全县综合评比先进
9、集体” 等殊荣。在网上的“浮梁县西湖中学吧”里,有个叫杨清的学生发了一帖:“中学时代是人生的 花季雨季,在这浪漫的季节什么是最值得我们留恋的呢?单纯的初恋,珍贵的友情,为了学 习忘乎一切的那种气氛? ” 一个姓姚的学生跟帖回答:“洒满阳光的操场,是我们永远的回 忆。那里曾经留下了我们追逐的足迹”如果一个个学生在一所学校里收获的,不仅仅是枯燥的分数和在教室里苦读煎熬的不堪 回首的经历,还有让他终身难忘与受益的种种美好回忆,这所学校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个 重要的站点,其意义等待时间去揭晓。学校的管理体制也决定了教育教学理念的狭隘。就拿图书室来说吧,众所周知,个人阅读 史是自我精神的发育史,也是学校
10、创造力的始发地。不过许多学校皆将图书束之高阁,唯教 材是用。教师们也省却了许多烦心事:大环境是“你要成绩,我就以成绩的方式给你”,应试 是如此深入人心。孩子们就是学习的工具,至于对他们生命个体的注重,早已不是教师们心 目中的问题了。许多教师还等着单位绩效考核之后的奖金呢!教师不读书、学生不读书的乡 村教育生活正在眼前蔓延。教育情怀就这样被“实利主义”遮蔽了。书不读了,那么是什么充满着孩子们的校外生活呢?不再是钓鱼捉虾,也不再是踢健子跳 皮筋等,更多的是信息化社会带来的电视、网络游戏等等。电视里有什么?网络里有什么? 刺激、暴力、色情等等,不一而足,他们正在接受这个年龄不该过早接触的信息。不过家
11、庭 教育漠视了,学校教育缺失了,社会教育忽视了固有的乡村文化在时代前进的脚步声里 解体了,甚至是一夜之间,完全不给乡村社会一个准备和迎接的时间。在这样的社会里不但 谈不上智慧的润泽,连知识和技能也逐渐萎缩了。孩子们身在农村,过的好似城里的生活。 假设干年后,他们将会成为远离了大自然,也不会很好地融入城市的边缘人,像悬浮在半空中 的生物。其实,许多教师已经先行过上了这种生活。如今系于他们身上的所谓乡村教育,也 不过是他们城市生活的补充和点缀。其实,我们也为乡村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譬如准备乡土教材;以弥补统编教材的缺乏。 所谓乡土教材,不是那种走形式评职称做课题类的教材,而一定要是为乡村孩子们着想
12、而编 的教材,一定如同钱理群先生所编著的教材那样,是可以带给孩子们幸福与成长的。一些老 人们的乡村话语的抢救,一些乡村孩子们游戏方式的重拾,就是对乡村遗产的一种尊重,对 乡村文化的一种继承。当听到“什么叫老百姓,老百姓就是有一百种姓根”的说法,你不会 觉得遥远,那是泥腿子的话语,是真实的、可亲的。这样的话语切入课堂,建构出有真实的 乡村生活气息的教育,才可能有属于乡村孩子们的课程和教学。反观自己,让每一个乡村教育者引领孩子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和 方向,也许能更好地拥抱乡村教育。来源于远方的培训、待遇、硬件、师资、低学费、美好 的午餐等等是非常需要的,也需要NGO组织里那一群群
13、乡村教育的志愿者,但更需要在乡 村教育之路上坚定行走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头上会有根线拽着, 始终如此,这便是修行、信仰、爱让自己成为乡村教育的推进者江苏殷国雄当下乡村教育现状严苛。作为并未麻木的个人,内心沉郁悲观在所难免。不过,如果我 们只把变革之希望寄于制度改进,相信制度的改进必然带来教育全新气象,我觉得这更多是 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未必是光明的事实。制度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是约束人不做什么,激发 人做点什么,但不能保证人们一定会做什么。好的制度通常是底线守护使,而不是道德和美 好的强迫者。只相信顶层的制度设计和变革才可以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很是流行,不过,这 种思
14、维方式折射的却是弱势的心态-不敢担当自己应尽之责任,自我定位为制度的执行者。 很多人一面痛心于乡村教育的现状,但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又不做任何变革,甚至为求个人功 利,推波助澜,加剧乡村教育生态的恶化。假设论究责任,又统统归于体制之弊,无丝毫痛感 与反思。教师博览编辑余华言及当下教育的困境,曾说:“有些事不能等,要先做起来。我 们每个人,都应该想想,我们可以为当下的乡村教育做些什么,可以改变什么。我们每个人 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努力,乡村教育的改变是由那些微小的变革共同推进的。让人略感抚慰的是,有些经济比拟好的省份在教育均衡化方面已经开始了行动。以自己 的经历来说,我在城区的一个民办学校待了六年,20
15、11年调到了一所乡镇中学。抛开个人 原因,我所在的苏南小城,城乡教师的财政工资没有差异也是我敢于回乡镇任教的关键所在。其实,只要我们留意,那些努力改善乡村、改变乡村教育的人们早已从力所能及的做起, 从可以改变的开始;只要留意,我们自会发现,乡村从未远离人们的视线,改进乡村教育, 很多人一直在努力。德国志愿者卢安克,曾经在广西最贫苦的板烈支教,他践行自己的教育主张,重建留守 儿童的内心秩序;北大硕士李英强,回归故土,创办立人乡村图书馆,希望帮助孩子们成为 “独立的个人”;来超,1986年出生的年轻妈妈,供职于“西部阳光基金会”,和她的同事 们一起,用关爱和希望抚慰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央视名嘴崔永
16、元,2006年发起和组织“爱 飞翔乡村教师培训工程”,一路走到今天乡村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寻求合力,推进乡村教育已是共识。但是,外部驱动缺乏以 从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罗伯特议事规那么在安徽南塘乡的成功践行已经证明,只有激发乡 村内部的生长驱动,才能焕发乡村的活力与生机,乡村本身才是乡村教育改进最坚实的依靠。 我们每个乡村教师,每个乡村居民,每个乡村行政工作者都应该想一想,我们这些和乡 村密切相关的人,可以为它的改进做些什么。就我目力所及,就有这样的践行者:50岁做上乡镇中学校长的凌宗伟,用五年的时间, 关注通州二甲中学师生的行为文化,尽最大可能关注师生的生命需求。被教育局领导戏称为 “爱哭的孩子
17、有奶吃”的凌宗伟,使得二甲的硬件设施有了极大改进。我的现任校长李惠忠, 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镇中学校长,尽最大可能给师生的生命松绑,让学生每个月都看上一部电 影,每周给非毕业班学生划出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不干涉教师的教学自主,鼓励教师自我 创造;他到镇上主管部门争取经费,使得一个教学设施极为落后的乡镇中学办学条件一点点 改进但是,必须成认,江苏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使得这两位校长的坚守与变革有了相对坚实 的物质条件。从整体而言,乡村教育投入缺乏,很多地方的乡村教师缺乏基本的生存体面, 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我们“不能等,要先做起来”。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个现状,我们生存的就是这个 土壤,我们必须寻求突破,
18、寻求变革。所有的乡村教师,只要我们还站在讲台,我们就必须 承受外部的一切,守卫和呵护教育的价值。是的,我觉得这对教师太残忍,如果你没有方法 承受,就勇敢地离开吧,否那么就要接受教师这个职业的一切赠与。所有的乡村学校,不应该 只是教育行政系统下的单位,它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整合乡村的各种资源,让有志于乡村 教育的人们参与乡村学校的重建,使得学校成为乡村文化的承载者,凝聚乡村的价值共识。 乡村的本土精英,在现有空间之下,应该主动寻求外部帮助,根据本土实际,驱动乡村教育 的内部生长。乡村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问题也不是乡村教育本身的问题。但希望这个土地变得 更好的人们,必须一起勇毅践行,让我们自己
19、首先成为乡村教育的推进者,短期内也许无法 见证繁荣,但最起码多了一个愿意改变乡村教育并为之努力实践的人。正如史金霞老师所说: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敢走下去!乡村学校的“撤”与“留”江苏吉波人但凡在乡村接受过教育的人,对自己年少时代的乡村学习生活不会忘记。我是在农村出 生长大的,在乡村度过七年时光。当时幼儿园只有一名幼儿教师,她教我们唱歌跳舞。每到 春天,她带着我们去乡村充满生机的田野上摘花、踏春;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她带着我们 到田地里拾麦穗,教我们要懂得珍惜父辈的劳动成果。周末不用上辅导班,所以我觉得我们 这代农村娃享受到真正的童趣。村小的教师其实是亦农亦师的民办教师。正是有这样的一群
20、教师在农村的教育田野上默默无私地奉献与付出,满足了农村人对教育的渴望。下午两节课 后,教师教学生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到田地里割草喂小兔子,制作简易手工,教男学 生做木工,教女学生绣花。不知哪一日,我热恋的乡村学校悄无声息地离我而去,带给我的是无限的思念。现在的 村小只留下旧舍,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近日,我也在不停地追问自己,乡村小学该何 去何从?一、乡村学校要“撤”1 .乡村学校要适当撤销合并乡村学校要适当撤销合并是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符合社会开展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市经济开展较快,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地方政府逐步对打工子女的入学政策 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当地的公办
21、学校,同当地学生享有一样的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 父母也能在工作之余照顾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这样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城 市。再加上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 当合并是必然的。国家对农村义务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 件,优化了教师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2 .乡村学校要“撤”亦农亦师的民办教师教师应该在高等师范院校接受专门知识和技能学习,并且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行教育实 践、学习与思考,并且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乡村学校 应该需要而且必须有这样的教师队伍,而不是民办教师,这样乡村教
22、育的质量才能根本得到 保证。政府要实实在在关心乡村教师。国家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通过 创新培训机制,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另外,国家也开始落实以中西 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特岗教师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 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开展。乡村学校还要“撤”下一些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二、乡村学校也要“留”1 .乡村学校规模要适度保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 校大幅减少,导致局部学生上学路途
23、变远、交通平安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并 带来农村寄宿制学校缺乏、一些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在学校撤并过程中, 规划方案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规范,保障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开展。该意见 指出要对保存和恢复的村小学和教学点,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适度恢复和建设乡村学校不仅可以实现就近上学,也能上好学,还有助于降低交通风险、节 约教育经费,可谓一举多得。江苏省徐州市从2011年开始,针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重心 已经转到优化而不是撤并,通过优化来保证儿童就近上学的权利。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有勇 气下决心恢复和改扩建农村学校,意味着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24、再认识的成熟和实践理性化水 平的提高,并非简单的撤与合。2,乡村学校寓教于乐的教学要“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 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何谓“生活教育” ?他指出:“生活教育 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J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 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成就教育。农村地区的风俗人情、经济社会开展现状,决定了乡村 学校既要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实用型生活化校 本教学。以前乡村学校也要经常参加县乡统考,各校也看重学校和学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来 乡村 教育 何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