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学习目标】1 . 了解孟子及写作背景。2 .理解文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 .感知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知识链接】材料一:儒家学派重要代表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 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贡献: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民贵君轻”,宣传仁政,抨击暴 政,提出了一套比拟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孟子的基本思想:(1)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孟子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 要。基于这种观点,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政: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养民,一要制民之产,即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二要使民 以时,休养生息,即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要以“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也反对 滥捕乱伐;三要取民有制,即主张薄税轻敛。教民,即向人民施以教化。孟子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 可以使人“明人伦”。(3)王道:“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所谓“王道”,即像商汤、周文王那样“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 行
3、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优以天下”。(4)性善: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孟子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异,但他们的人性 却是统一的,人的本性与动物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道德,即人生而具有仁、 义、礼、智等道德品质。材料二:保民而王,仁政治国到了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争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孟子是孔 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儒家学派。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 政治主张。孟子把孔子侧重于道德修养的“仁”,开展为他的政治理论“仁政”, 主张“保民而王”,行王道,制民产,省刑薄赋,申孝悌之义。他还提出了民贵 君轻思想,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贵
4、的。他屡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收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 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材料三:儒家的经典孟子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 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 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材料四:“王道”与“霸道”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但凡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 国强兵,便取得胜利。【自主学习讨论解问】一、小组讨论,划分课文层次二
5、、品读文本,合作探究1、为什么齐宣王一见孟子就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是怎样回答的?2、孟子作为当时的大学问家,他真的没有听说过“齐桓、晋文之事”吗?他 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你怎么理解?3、孟子为什么不正面谈王道,而谈“以羊易牛”的事情?4、面对齐宣王的自我解嘲,孟子采取了怎样的策略?5、孟子在追问齐宣王的“大欲”时,为什么不直接一语道破,而故意从“吃”“穿” “看” “听”等方面去发问?6、最后一段中孟子认为“保民而王”的根本措施是什么?他是如何展开论述 的?三、重难点探究1、本文中孟子的基本政治主张是什么?2、理解孟子迂回曲折的辩论艺术。【课堂练习】1.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认为“人
6、性本恶”,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呢?【作业设计】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那么王乎() 胡敞() 褊小() 便嬖()2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宜:(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及:犹缘木而求鱼也缘:3 .以下对选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 而是凭武力。B.寡人,寡德之人。比“孤”复杂些,古代君主自称的谦辞。C. “诗云”中的“诗”是指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首。D.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4.以
7、下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回 避了这个问题,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 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表示衷心悦服,可见其内心有所触动。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 “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 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译文:(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译文:6 .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的其他篇目中对此事都有所评 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