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练习-八篇-第七(含答案).docx
《6、7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练习-八篇-第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7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练习-八篇-第七(含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7年级文言文练习与阅读71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 ”唐 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畏也,不假设 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假设此那么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唐鞅之 对也,不假设无对。1.解释以下加点词。(4分)所杀戮者众矣()其故何也() 2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王的罪行都是不好的。B.王的惩办都是不好的。C.王犯了罪行是不好的人。D.王惩办的都是不好的人。3 .从宋王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是:(2分)2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帝御试进士, 便令公
2、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阙下:此指朝廷。御试进 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度。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1)晏元献公为童子时()(2)上极爱其不隐() 2 .正确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张文节荐之于朝廷3 .晏元献乞别命题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晏元献是一个、的人。(4分)3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 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那么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 ,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日:“方春,
3、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 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注释】益昌:县名。 腰笏:腰里插着笏板。笏,笏板,古时大臣上朝 时用来记录君王旨意的物品。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多从宾客歌酒()(2)引舟上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3 .何易于没有“索民挽舟”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 回答)(3分).对何易于亲自引舟这一行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表现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刻为百姓的精神。B.他身先士卒,希望能对百姓起模范带头作用。C.这是他为了讨好上司而故意做出的姿态。D.他身
4、为属令,无所事事,大材小用,未尽其责。4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 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 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 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那么不达也。”行者服而去。【注释】息:呼吸。哂(s hVn):讥笑。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1 .解释以下加点词。(4分)(1)气竭汗雨()(2 )行者服而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3分)甚矣,农之惰也。3 .行者服而去中“
5、服”的原因是:( 2分)4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个懒惰的人。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里,表现出他劳动非常卖力。C. “乃子之术谬矣”中的“术”具体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再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5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 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 隆准。性勤于稼嵇,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节选后汉书光武帝纪)【注释】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练习 第七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