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一、治国(一)为君(-)太宗罢朝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 “文德后问日:“何人犯陛下?”帝曰:“岂 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假设是?”对日:“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上乃悦。【注释】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田舍汉:即乡巴佬。文德后: 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1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4分)(1)岂过魏徵()(2)故魏徵得直言() 12 .从文中看,太宗“怒”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文德后“贺”太宗的具体行为是,目的 是 (4分)
2、(二)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 “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洛下:洛阳,西晋京都所在地,当时被匈奴占领。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更重问之()(2)异昨日之言()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C.王犯了罪行是不好的人。D.王惩办的都是不好的人。13 .从
3、宋王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是:(1)(2)(4分)14 .唐鞅的结局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2分)(十五)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日:“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 恙耶? ”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发,启封。岁:年成,收成。11.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词(4分)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使 使者不说说 1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苟无民,何以有君? 13 .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 和 o (2分).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
4、为哪一项 一(3分)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怛能据理力争的人。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十六)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 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性勤于稼稽,而兄伯升好供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一五零)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 诣城决
5、之。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绿,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绿与之。【注释】迹接于道,络绎不绝。嫌(jidn),细绢,可用作货币。戒,命令。委,放下。 举,全。10.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远近慕其行()会里人郑俶欲葬亲()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城知其然,举嫌与之。 12.不能表达阳城在当时颇有声望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B.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C.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绿。D.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13.选文详写的这件事展
6、现了阳城为人的一些特点,以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博学多才B.处事公正C.不畏权贵D.扶危济困(一五一)殊冲,字巨容,南安人也。少有至行,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邻人失犊,认冲犊以 归,后得犊于林下,大惭,以犊还冲,冲竟不受。有牛犯其禾稼,冲屡持刍送牛而无恨色。 主愧之,乃不复为暴。咸宁四年,诏补博士,冲称疾不应。寻又诏日:“以冲为太子右庶子。”冲每闻征书至,辄逃入深山,时人以为梁管之流。冲居近夷俗,羌戎奉之假设君,冲亦以礼让为训,邑里化 之,路不拾遗,村无凶人,毒虫猛兽皆不为害。卒以寿终。【注释】刍:饲养牛马的草料。梁管之流:梁鸿、管宁之类的人。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7、4分)(1)少有至行()寻又诏日() 12.对文中画线句“冲亦以礼让为训,邑里化之”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株冲也用礼让训诫别人,A.株冲也用礼让训诫别人,乡里的人被他感化。B.株冲也把礼让作为训诫,乡里的人被他感化。C.株冲也用礼让训诫别人,被乡里的人感化。D.珠冲也把礼让作为训诫,被乡里的人感化。13 .“主愧之”的原因是 o (用原文回答)(3分).珠冲的优秀品质:(1); (2)o (2分)(一五二)港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 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日:“车中瓮值几钱? ”答日:“七八千
8、颇遂开囊取绿,立偿之。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 *下,须叟,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释】瓦瓮: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向:将近、将近的意思。铃铎:代指车马。绿:线织品,此处用作货币的代用品。结络:捆扎瓦瓮的绳子。12 .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题。(1)文中,两处加点词“于”的意思是 两处加点词“得”的意思 的。(2分)A相同 B不同(2)根据文意,“属天寒”中“属” 一词的解释,应选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同“嘱”,嘱托。例一一“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类,一类。例一一“忠之属也”(曹刿论战)C适逢,适才。例一一“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史记留侯世家).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9、,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颇遂开囊取缴,立偿之。13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载瓦瓮车“进退不得”的原因是、和o (3 分)14 .从刘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个性特征中的两大亮点:、o(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2分)(一五三)张耳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为里监门以 自食。吏尝以过笞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 日:“姑吾与公言何假设,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胯下,皆忍小耻,以 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注释】陈:陈国。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笞:鞭打。蹑:踩。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
10、臣。1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4分)(1)耳乃引余之桑下()(2)不及张耳远甚()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13 .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 而张耳却能做到“(用原文回答)(3分).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2分)A.多多益善B.卧薪尝胆 C.望梅止渴 D.胯下之辱(一五四)王敦有废明帝意,欲以不孝废之。
11、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所说。及温来,敦便 奋其威容,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日:“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使温从己, 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 ”温正色日:“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 为孝J【注释】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权篡位之心。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温太真: 东晋政治家,曾任太子的近侍官。钩深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及温来() 欲使温从己() 13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B.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的德行。C.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D.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的德行。14 .文中能表达
12、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2分).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表现主人公王敦的有勇有谋。B.称赞明帝的广博学识与孝顺。C.表现真正勇者的威武不屈。D.赞扬温太真的智慧与善辩。(一五五)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鹦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日:“鸠避患归无忌, 竟为鹦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鹦者,无忌无所爱J遂得鹦二百余,左右欲尽杀之。公 子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日:“昨捕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一鹦独低头, 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天下归焉。*【注释】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鹤(yG。):指 鹤鹰,中型猛禽,擅捕
13、蛇、鼠、蛙和小鸟。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魏公子无忌方食 ()(2)左右欲尽杀之() 12 .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B.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D.他不知道要如何保护。13 .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使句意保持不变:(2分)鸠避患 归 无忌.鹦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1)有同学认为鹤鹰确实听懂了,理由是“:(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2)如果鹤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依
14、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3分)(一五六)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 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 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李伯时.:北宋名画家。小史:书童。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意思(4分)(1)胁以白刃,不从()(2)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B.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C.经常使
15、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D.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14 .赵广拒画的后果是 o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以下选项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品质与赵广相似的是()(3分)A.我不是懦夫的王嘉鹏B.最后一次的讲演的闻一多C.清贫的方志敏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一五七)包拯,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 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 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
16、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注释】鬻:卖(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3 分)又来告诉他?还来告诉他?又来告他的状?还来告他的状?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的品质。(3分)(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3 分)又来告诉他?还来告诉他?又来告他的状?还来告他的状?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的品质。(3分)n.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赴调,知天长县().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 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 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 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12 .
17、“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13 .本文表现了包拯(一五八)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 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 ”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选自资治通鉴)【注释】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牙将:副将。不相能:互相看不起。贷:宽恕。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2)非公不能定(12 .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俱为安思顺牙将(13 .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接着(郭子仪)流着
18、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14 .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2分).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的人。(3分)(一五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崇宁、大观间,海 *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
19、人或谓之不韵。【注释】来:欧阳修儿子欧阳莱。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气索:气短。不韵:不雅。1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4分)(1)前后类如此()(2)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12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但是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B.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C.但是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D.而且人们或许会说东坡诗不雅。13 .文中能印证欧阳修预言的一句是 o (用原文回答)(2分).选文一方面显示了苏东坡的磅礴才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欧阳修的 o (3分)(一六零)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
20、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日:“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日:“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J【注释】疽(ju) 一种毒疮。踵(zhong):脚后跟。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吴起之为将()(2)卒有病疽者() 13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卒之母认为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4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终于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B. 士兵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C.终于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D. 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15
21、 .从上文中可看出吴起与士卒相互间的关系是 o (3分)(一六一)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 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假设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 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修,修 语梅圣俞日:“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注释】洵:指苏轼的父亲苏洵。 范滂:东汉人,以清节闻名,不惜以死护名节。 其母亦深明大义。修:指欧阳修。梅圣俞:北宋诗人。1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与“吾顾不能为滂母邪”中的“顾”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22、*A.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王顾左右而言他C.顾野有麦场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与“比冠,博通经史”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欲把西湖比西子B.其两膝相比者 C.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请写出本文所含的一个成语: (2分)13 .以下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苏轼从小接受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B.苏轼以范滂为典范得到母亲的鼓励。C.苏轼与欧阳修是同时代的青年才俊。D.苏轼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让众人信服。(一六二).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课外 文言文 训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