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本科院校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院校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院校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国际法是法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但与其他法学课程相比,因其难以直接应用且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较低,学生往往不够重视,导致课堂教学出现诸多问题。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师、学生及课程本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培育目标、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创新考核方式,以此提升国际课程法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义利观。关键词:教学改革;培育目标;义利观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教育部于2022年发布的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规定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实行“10+
2、X分类设置模式。“10指法学专业学生必需完成的10门专业必修课,其中就包括国际法。可见对于合格的法学专业人才来说,国际法学问不行或缺。在培育人才的课程体系架构中,国际法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国际法课程理应受到和其他部门法诸如民法、刑法一样的重视。但现实是国际法教学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尴尬地位,这种状况在地方本科院校尤甚。因此,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对国际法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尝试。一、国际法教学的中的“痛点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国际法在多数院校的法学教学中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究其缘由,是由课程本身、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国际法课程内容缺乏直接适
3、用性国际法是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交往的规则,但国际上没有一个超越于各主权国家之上的立法机构来制定国际法,更多是两个以上或更多国家通过协议或认可某种习惯共同制定的。与国内法相比,法律规则并没有通过法律条文直接表达出来,这无疑增加了国际法学习的难度。同时国际上没有一套超国家的强制机关来强制实施国际法,因此实践中国际法被违背的状况时常出现,甚至有“国际法并不是法的声音存在,这些都要求具有与国内法不完全一致的教学、学习方法。二学校院系对国际法课程重视不够由于国际法课程的特点,其尴尬地位在各院校关于本课程的设置及支配上均可见一斑。法律104教育居于素养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始终存在不同的理解和争议,地方本科院
4、校近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育转型的过程中,把“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育直接与课程设置挂钩,把大学教育错误地等同于职业教育。除少数特别院校外,大部分院校在设置国际法课程时都不够重视,一般不超过51课时,这与同是“10+X中的其他9门专业必修课并不能相提并论。几乎全部的法学院系对于民法、刑法、诉讼法都配套开设了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甚至还包括特地的试验实践类课程。但很少有院校开设和国际法相关的选修课程,庞杂的国际法内容需要在51课时甚至更少的时间内教授完毕。可以想象假如国际法不是“国标中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估计许多院校会选择不开设这门课程。三国际法专业任课教师缺乏由于国际法在整个法学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
5、,直接导致了从事该课程教学的老师可能并非国际法专业出身,同时往往承当着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非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对国际法前沿问题的讨论和关注,仅以完成教学打算为授课主要任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热情和教学效果。四学生的看法和特点不利于国际法教学国际法不能被个体直接适用,学生普遍认为国际法解决的就是国家之间或国际社会的问题,与个人的关系不大。且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国际法学问所占的比例不高总分480分中约占6-8分,多数学生只要能牵强通过课程考试拿到学分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此外地方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英语基础较差,而学好国际法要求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对国际政治、经济等均需具备肯定的基础学问和分析能力,这
6、也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畏难心情。以上各种缘由导致了国际法教学存在着教师不热情、学生不主动的现象,教学质量较差、教学效果不佳反过来进一步导致国际法被忽视。二、对国际法课程重新定位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重新认识国际法。一中国需要国际法在全球化交往加深的今日,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参加国际事务。对于国际规则,中国经受了“被动接受“主动参加“主动推动的进展阶段。“一带一路建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冠疫情的国际抗疫合作等均表达出中国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制化的努力,“这些理念和举措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增加了我国同各国利益汇合点。2中共中
7、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2-2025年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加强涉外法治工作。主动参加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体系。推动对外法治宣扬,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加强国际法讨论和运用。加强多双边法治对话,推动对外法治沟通3毫无疑问,中国比以往更重视国际法。二学生应当学好国际法对学生而言,应当正确认识国际法是否“有用。假如仅从职业化或者直接利益角度去考量,国际法的“收益明显无法和国内部门法相比,对学生来说就业前景也不那么宽阔。即便如此,国际法在一些“高大上领域,还是稀缺的,如外交部、商务部、司法部等,这些领域需要精通国际法规则的专业人才。学生只要有兴趣完全可以选
8、择作为努力的专业方向,从而为中国参加国际事务奉献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一点,国际法的观念、规则、制度同一个国家的利益紧密相关,个体与国家的荣辱兴衰休戚与共。学生本人即使不直接从事国际法具体工作,也应关怀和关注国家进展,关注国际社会,这也是新时代人才的内在要求。三教师如何教好国际法对教师而言,把握本课程的专业学问和授课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要教好国际法,还需要自己对国际法以及国际法教学具有真诚的喜爱和兴趣。有学者将此称为“国际法教育的道,即真知与真爱,是教育者的学问与能力储备中对于这一课程和学问体系的理解、把握与认同。4教师对所授课程有倾向性和认同感,主动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
9、好国际法的重要前提。三、国际法课程教学创新思路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深刻变革。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要以新的理念和方式重塑大学课堂在人才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改革的规律如下列图:一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其中“高阶性指的是学问能力素养的有机融合,要培育学生解决冗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5对学生而言,教学目标可分解为:1.学问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国际法基本原理和部门国际法,包括国际法的制定、实施、遵守以及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院校 国际法 课程 教学改革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