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力量》第四集.docx
《《读书的力量》第四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的力量》第四集.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集电视系列片阅读的力量第四集书写人生引子【解说】封面上这位站岗的青年保安,是这本书的作者甘相伟,一个来自湖北省广水 县的山村青年。2007年,甘相伟放弃了在广东的一份待遇相对优厚的工作,应 聘北京大学做了一名保安,他给自己的理由是一一在这里能够读书。2008年,通过成人高考,甘相伟正式成为北大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北 京大学里有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学生,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 是北大学生。在即将毕业之际,甘相伟出版了自己的这本自传一一站着上北大, 北大校长亲自为其作序,甘相伟也因此荣获“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单元一货与帝王家【解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
2、、天下事,事事关心。”这 副名联数百年来一直叩动着中国读书人的内心。它由明代著名思想家顾宪成所 作,悬挂于江苏无锡东林书院的依庸堂内。在学而优那么仕的年代,聚集于书院的莘莘学子们于风雨声中潜心攻读。虽身 处江湖之远却心系庙堂之高,只待有朝一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二【采访】 最先举行的是族中的长辈带着孩子们集体诵读钱氏家训。王双怀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孔子说学而优那么仕,后面在隋唐之后,中国历朝历代一直在实行的是科举制 度,科举制度它是选官用人的重要途径。【解说】翁同稣故居位于江苏常熟的翁家巷内,虽置身于寻常巷陌,但至今仍被常熟 人视为当地的文脉宝地。清咸丰六年,翁同稣蟾宫折桂,殿试夺魁,7年之
3、后, 翁同稣的侄子翁曾源再次高中,成为常熟历史上的第八位状元。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桂冠,在短短七年之内两次落入同一个家族,究竟是 什么原因让翁家如此好运连连?悬挂于翁家彩衣堂内的这幅翁同稣手书的对联或许能够给出答案,“绵世泽 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二【采访】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教育是两个系列,一个是官学系列,一个私学系列。私学系列的中 间,一个很大的组成局部就是家族的家庭教育,大家族的家庭教育做得非常好, 他们往往有家教有家风有家传。【解说】正是得益于这种重视读书的家学,翁氏家族才成为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书 香门第。翁同稣的父亲翁心存,早年曾任上书房的总师傅,教授咸丰帝奕苛、恭 亲
4、王奕诉等.晚年入值弘德殿,被两宫太后亲选为同治帝的老师。同治四年,翁 同稣接替父业,成为翁家的第二位帝师,授业同治帝。同治病逝后,他又授业光 绪帝长达二十多年。因为与光绪皇帝有着不同寻常的师生关系,翁同稣在晚清的内政外交中担当 了重要角色,他不仅亲自草拟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明定国是诏,还直接 参与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决策,被康有为称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叔侄状元、父子帝师”,翁家三代人到达了中国古代读书和致仕的巅峰,成就了读书改变家族命运继而影响国家命运的人生传奇。【解说】北京孔庙大成门外的这198座石碑,镌刻着自公元1315年至公元1904年, 元明清三朝考取进士的51624人的
5、姓名、籍贯以及名次。进土,是中国古代科举 制度中通过了最后一级考试一一殿试的人,意为可以进授爵位的人,也就是说, 得中进士是成为中高级官员的基本条件。我们所熟悉的“状元”、“榜眼”和“探 花”就是对进士前三名的特定称呼。“进土题名碑”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从这样一个个狭小的“鸽子笼”里开始 自己的漫漫功名路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隋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开始,数以百万计 的贫寒土子通过科举考试,冲破了门第荫庇的藩篱,去攀登曾经遥不可及的人生 梦想。【采访】冯天瑜武汉大学教授科举制度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不计身份,不计人的身份,完全按照你的 智能,你的知识智能的水准来录用,而且录用成为政府
6、的主政官员。陈洪南开大学教授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相对来说有标准,比拟公平,给处在社会下层的读书人一 条晋升之阶,那么这个无论从社会公平来说,社会上下流动来说它都有它积极的 意思。【解说】延续了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帝国历史的五分之三 和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从隋朝开始到清末终结,科举制共 为历代王朝选拔出700多名状元、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金榜题名毕竟是少数人的幸运,更多的读书人在寒窗苦读之后未必能够换来梦想中的功名。但是,正是因为书籍的不断浸润,却让他们的人生迎来了另一种 再造与收获。【解说】这些装帧与印刷都堪称精美的书籍,是聊斋志异流传在世界各国
7、的不同 版本。与聊斋志异的成功形成巨大落差的是,它的作者蒲松龄在求取功名的 道路上却是一位彻底的失败者。一生热衷科举,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成为 岁贡生。为维持生计,蒲松龄在木县西埔村的毕家做了三十多年的塾师。毕家是当地 的名门望族,东家毕际有是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之子,喜欢诗书,家中建有臧书 楼。向来酷爱读书的蒲松龄,在这里如鱼得水,教书之余,大局部时间都耗在了 藏书楼里。正是在毕家这三十年的教书生涯,为他日后创造文坛神话打下了坚实 基础。【采访】蒲章俊 蒲松龄第11世嫡孙就像鱼得了水一样。他在这个毕家待了这30年,把那万卷楼翻了好几遍。盛伟淄博市蒲松龄研究所首任所长蒲松龄有很多故事,就是聊
8、斋故事,还有他写的诗、还有他写的俚曲、还有 他写的杂著,很多都出自于万卷楼藏书的一些借鉴的故事。【解说】蒲松龄是今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在依然保有古风的村街中间, 就是蒲松龄的故居。蒲松龄故居的附近,有一个叫做柳泉的地方,据说,当时这里为通衢要道。 为了收集创作素材,蒲老先生经常在柳泉道边设座,请往来客人喝茶小憩,谈狐 说鬼。他的别号“柳泉居士”也因此得名。聊斋志异问世后,上至宫廷大夫,下至市井妇孺,无不啧啧称奇。作家 莫言曾评价说:“一部聊斋传千古,十万进士化尘埃。”这或许是上天对蒲松龄的 另一种成就,假如不是科场失意,柳泉边怎会有一位煮茶待客的老者,聊斋里又 何来那许多神游四方的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书的力量 读书 力量 第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