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一课一练(word版 有答案).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一课一练(word版 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一课一练(word版 有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一课一练齐桓晋文之事.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臣未之闻也B.莫之能御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臣闻之胡敞日1 .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2 .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为哪一项()A.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B.否,吾何快于是,将以
2、求吾所大欲也 C.俯足以畜妻子D.那么牛羊何择焉 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可得闻与为肥甘缺乏于口与 B.王坐于堂上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假设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王假设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吾不忍其毂解,假设无罪而就死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宣王问日:“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那么王乎?”日:“德何如那么可以王矣? ”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日:“假设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日:“可。”日:“何由知吾可也? ”日:“臣闻之胡蜕日:王坐于
3、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日:牛何之?对 日:将以衅钟。王日:舍之!吾不忍其截解(hu su),假设无罪而就死地。对日:然 那么废衅钟与?,日:,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日:“有之。”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齐有三骆子。其前骆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骆衍,后孟子。骆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闲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 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
4、滥耳。王公大人初见 真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是以骆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 菜色陈、蔡,孟轲困手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 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包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楠 欲内圆凿,其能入乎?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骆衍之术迂大而闲辩,爽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 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爽,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 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
5、为祭酒焉。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 相属,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务:致力,专力从事 *B.以鼓琴干威王干:冒犯C.身亲往师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D.亡国乱君相属属:接连31 .以下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那么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那么无恒产,因无恒心 B.以攻伐为贤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必止乎仁义节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持方相欲内圆凿,其能入乎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达孟子、骆衍、荀子思想情感的
6、一项为哪一项()迂远而阔于事情述唐、虞、三代之德其语因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要其归,必止乎亡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谈天衍,雕龙爽,炙毂过凳A.B.C.D.33 .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写书来引起诸侯 的重视,实现理想。B.骆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 很难施行。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最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齐国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 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不遵循王政大道却被
7、装神弄鬼的巫祝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 立说。3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2)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那么诚贤君 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饕维而治。今也,滕有仓縻府库,那么是厉民而 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日:“奚冠? ”曰:“冠素。”曰:
8、“自织之与? ” 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 爨,以铁耕乎? ”曰:“然。” “自力之与? ”日:“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 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 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那么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
9、泛 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 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渝济、,漂, 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 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那么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选自孟子有删节)【注】害飨:早餐为,晚餐为。甑:瓦制的炊具。爨:炊。渝:疏。济、溪、:河名。 汝、汉:河名。淮、泗:河名。35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
10、哪一项()A.是率天下而路也率:带着B.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名:名声 *C.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登:成熟D.岂为厉农夫哉厉:损害3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固不可耕且为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治人者食于人不拘于时 C.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欲耕,得乎虽有稿暴,不复挺者 .以下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第一段内容来看,陈相、许行都推崇滕君,认为滕君能与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 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B.第二段孟子与陈相的一问一答,孟子采用的方式是“请君入”或者叫“诱敌深人,一举攻克”, 最后让陈相不得不接受“百工之
11、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道理。C.第三段提至I的“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前者指劳力”,后者指“劳心劳心者指管 理社会的人,劳力者指从事物质生产的人。D.孟子一方面说“劳心者治人“治人者食人”,一方面又列举尧舜禹等圣人忧民的事例,这 样说并不矛盾,孟子旨在强调“劳心者”“治人者”必须把天下的事情办好,而不是指可以任意 鱼肉百姓。38 .齐桓晋文之事文学文化常识(1)齐桓,即,春秋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2)晋文,即,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称霸的诸侯,与、 合称春秋五霸(3)衅(xi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
12、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4)钧:古代 单位,三十斤为一钧。(5)中国:古代指 o(6)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 二字连用,泛指 o(7)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39 .通假字(1)无以,那么王乎:()(2)然那么废衅钟与:()(3)王说,日:“诗云.Z ()(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那么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 (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
13、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1.特殊句式:(1) :是乃仁术也(也,表判断)是诚不能也(也,表判断)(2)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将以衅钟(将以之衅钟)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明以教我(明以之教我)及陷于罪(及之陷于罪)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3)倒装句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牛何之然那么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未之有也:王坐于堂上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构怨于诸侯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树之以桑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42.形容词的活用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老吾老,以及人之 臣未之闻也莫
14、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牛何之然那么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未之有也:王坐于堂上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构怨于诸侯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树之以桑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42.形容词的活用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老吾老,以及人之 (臣未闻之也)(莫能御之也)(由何知吾可也)(牛之何)(然那么不举一羽)(不见舆薪)(未有之也)(王于堂上坐)(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异也)(我非爱其财而以羊易之也)(于诸侯构怨)(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以桑树之)(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为肥甘缺乏于口与 轻暖缺乏于体与危土臣*小固不可以敌 *大 寡固
15、不可以敌 *众 弱固不可以敌强 *.辨析以下多义词的义项。(1)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任重道远(2)爱吴广素爱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3)恶彼恶知之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死亦我所恶 43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7)以假设所为,求假设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45 .填空。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
16、人。孟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2S孟子 作为一部一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两篇以及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之一。46 . 一词多义假设假设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动词,假设无罪而就死地假设无罪而就死地代词,王假设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以假设所为,求假设所欲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更假设役,复假设赋 那么王假设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以假设所为,求假设所欲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更假设役,复假设赋 那么连词,代词,动词,代词,王假设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那么牛羊何择焉连词,假设民,那么无恒
17、产,因无恒心 *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抑抑为采色缺乏视于目与 *美那么美矣,抑臣又有惧也之以羊易之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牛何之夫子之谓也未之有也假设民,那么无恒产,因无恒心 *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抑抑为采色缺乏视于目与 *美那么美矣,抑臣又有惧也之以羊易之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牛何之夫子之谓也未之有也连词,连词,连词,连词,代词,助词,动词,助词,代词,47 .孟子的中心观点是:48 .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49 .齐桓晋文之事共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开头至“”),孟子提出“”的主张,批评齐宣王 未实行王道,不是“”,而是“九第二局部(“”至“),从反面论述“霸道”的
18、危害,敦促齐宣王 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第三局部(“王曰吾情,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孟子阐述施行王道的 O.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是同样的意思。B.文中所说的“不为”和“不能”,是指国君不推恩与百姓,也就是对百姓不实行仁政。C.孟子主张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 导民众。D.梁惠王问政于孟子,孟子用比喻手法,以理喻之,并以情动之,表达仁政理念。衅钟( )忖度( )庖厨( )褊小( 便嬖( )莅中国()商贾( )
19、孝悌( 庠序( *)胡威( )挟太山()毂蒯 *彼恶( )知之赴想( *)放辟( *)邪侈衣( 彘()语()愉)51 .识记字音52.孟子的语言言近旨远,生动诙谐,常常迸射出哲理的火花。)帛其中不少被后人以最简单的短语形式总结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流传至今。请指出下面的语段分别被概括为什么 成语。(1)“吾力足以举百钧,而缺乏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概括成语为:(2) “以假设所为,求假设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概括成语为:o53.填空。(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早.“, , ; , 。(2)孟子认为让百姓向善的前提除了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20、俯足以畜妻子,还要做到的是:(3)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 o(4)文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 ”两句指 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参考答案:1. 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然后 审清题干的选择要求。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又包括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未闻之也”“莫能御之也”“有何陋”;D项,“臣闻之胡既日”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臣闻之(于)胡屹日L应选DoC【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21、句意: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分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 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从而”是一个词,意思是接着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应断开,排除A。应选C。2. 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的连词。B.“于是”,古义:于,可译作“对”;是,代词,可译作“这二 今义:连词,表示承接。C.“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子的配偶。D.“牛羊”,古义:牛和羊,古代主要家畜;今义:牛和羊。应选Do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
22、能力。A.两个“与”都是语气助词,可译为“吗工B.前一个,是介词,在,后一个是介词,对。C.前一个,动词,像,后一个,连词,如果。D.前一个,连词,表修饰,后一个,连词,表转折。应选AoC3. BC4. (1)使老百姓生活安定,行王道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2)我不是吝啬自己的钱财才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 (3)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5. 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方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 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所以,他巧妙地用“臣未之闻也”回避 了这个问题。这并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桓晋文之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一课一练word版 有答案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齐桓晋文 一课一练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