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及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及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一、填空题1 .看拼音写词,要把字写得工整、匀称。chuang lian wei yan suf yi ting tuo() () () () chu mou hua ce xiong you cheng zhu() ()2 .根据音节写汉字,把词语补充完整。cheng ()认错误 ()实守信 ji手()眼快紧()情况 二、选择题F面词语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旖旎(yini)C.窈窕(yao tiao)A.旖旎(yini)C.窈窕(yao tiao)B.停泊(ting bo)D.踌躇(chou chu)下面词语中,有
2、错别字的一组是()A.瞄准寻思B.锻练促拥C擂鼓包袱D.预计寂静关于汉字书写,下面说法有错误的一组是()A.“革”字的最后一笔是“ | B.“罐”字共有二十三笔C.“巫”字的第二笔是“J D.“截”字的最后一笔是“、”下面各组词语中,与“琵琶一枇杷”这组词语分组方法一致的是()A.呐喊一吓唬B.公鸡一攻击C.灯塔一光明D.布置一施行下面词语中,“平”的意思与“风平浪静”中“平”的意思相同的是()A.平均分配B.平淡无奇C平常时期D.心平气和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A.我们中国的汉字不但历殳悠久,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B.运动场上,同学们摩拳擦裳大家都想一展身手,为班级争得荣
3、誉。C狭窄的山路上出现了一座独木桥,人们疑女欲射,谁也不敢轻易走上去。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考查文言文的默写,结合题目信息,根据前后句进行回忆作答即可,注意不要 写错别字。出自先奏韩非的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苦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又苦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1 .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性默写,注意结合诗歌大意和作者情感表达作答。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 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大意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
4、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 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 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宋朝遗民苦苦盼望国家失地早日收复的心 情。六、现代文阅读【答案】(1)比照。儿子的懒惰、张扬与少年的勤劳、朴实,两者形成鲜明的比照,突出送报 少年的懂事、勤劳、不怕苦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饱满。(2)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3)嚣张、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4)说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考点】小说阅读表现手法及作用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解析】(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伏笔手法并筛选信息的能力。【解
5、答】(1)结合常见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分析。结合第段可知,“我”的儿子是一个盲 目自大、养尊处优的形象;结合第可知,“送报少年”是一个懂事、勤奋、不怕苦 的形象。写“我”的儿子,主要是与送报少年形成鲜明的比照,以“我”的儿子来反衬送 报少年,是送报少年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饱满。(2)审题时要重点揣摩“弓I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开展埋下伏笔”这句话,只有 具备这个作用的“少年说的”语句才是答案。文中少年的话语并不多,精读可提取出“今 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可见他也关注着高考的成绩,此名为后文他被北大 录取埋下了伏笔。(3)对于画线处儿子说的话,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第段内容可
6、知, “我”的儿子出生在条件较好的家庭中,养尊处优,目空一切,对一个他认为只是一个 送报的同龄人,自然表现出不屑一顾。试卷第10页,总11页(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前一句是写少年的语言,交代了他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第二 句是写少年的动作,临别时还向我鞠躬,表现少年成熟,懂事。送报的少年出生在一 个下岗的家庭中,从小就饱尝艰辛,但是在生活的磨练中,却造就出一个懂事、乐观、 有礼貌、勤奋的少年。七、书面表达【答案】河南的代号叫随“豫”而安,“豫”是河南的简称,利用谐音寓意伴随着河南医疗队伍的 到来,湖北人民将获得平安和健康。全国各地,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携手同行,在这场灾难中人民的团结不仅治疗了身体上
7、的疾 病,而且让我们的精神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奋和鼓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便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同心协力,没有 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o疾病有涯,而人类的团结互助和相亲相爱是无尽的。【考点】大作文小练笔【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考查了学生看图写话和联想能力。“随豫而安”,议论文文体。首先说明自己读懂了河南省的代号:“随豫而安”,其中“豫”是河南省的简称,同时随 豫而安是利用谐音寓意伴随着河南医疗队伍的到来,湖北人民将获得平安和健康。表达了对前往武汉抗疫的工作人员的祝福以及对 战胜疫情这件事存有的信心与勇气。然后说明自己看到这份资料上每个省份前去武汉抗疫的人数感到了深深的
8、震撼,医护 人员们不仅具有崇高的医德,还具有精湛的 医术,是武汉一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最后总结全文,再次表达自己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D.有的人能一毋勿肱地指出你身上存在的问题,其实这是对你最大的帮助。 , . 下面这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一首古诗。你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可能 书写的是()A.雷震的村晚C王昌龄的参军行B.孟郊的游子吟D.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三、信息匹配“燕领虎须,豹头环眼,声假设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蛇矛,好不威风二这句话描 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认为这个人物是()四、选择题下面诗句中,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是()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9、关。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C.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D.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爷爷笑着说:“我虽然已到古稀之年了,但是还要活到老,学到老呀!”从爷爷说的话 里,我们可以知道爷爷的年龄是()试卷第2页,总11页A.六十岁B.七十岁C.八十岁D.九十岁五、填空题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1 .自相矛盾一文结尾的语句,能够引发读者深深地思考。这句话是:, 不可同世而立。2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表达宋朝遗民苦苦盼望国家失地早日 收复的诗句是:, o六、现代文阅读送报的少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 点多钟的时
10、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管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 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 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 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 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 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我说 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
11、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 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 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翻开电视,靠在 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 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 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
12、钟时,才出现在我家 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 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连报纸也弄湿 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 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 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 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假设
13、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1)这篇小说的题目是送报的少年,却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我”的儿子,这是什么 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2)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开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3)简要说说文章第段划线句表现了儿子的什么性格?(4)文章第殳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有哪两个方面的作用。七、书面表达阅读下面的资料,按要求完成。北京代号:“京”兵强将,1215人 河北代号:“冀”来之,那么安之, 1090 人内蒙古代号:别害怕,“蒙蒙”达,天津代号:“津”字招牌,1289人 山西代号:竭“晋”全力,1509人辽宁代号:“辽”表寸心,2045人 黑龙江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北京市 东城区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