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构论所有权及其内部结dibj.docx
《法律知识构论所有权及其内部结dibj.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知识构论所有权及其内部结dibj.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省人民政府定期将监测、预报情况予以公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所有权及其内部结构论麻昌华、黎栋一、所有权的实质历史积淀的法律文化是所有权理论的源泉,现实生活的要求是所有权合理存在的客观基础。作为一种法权而不是一种法律制度,所有权是一种民事权利,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是一种什么样的民事权利,历史上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罗马法认为,所有权是在法律许可的程度内对于物的使用权和滥用权。所有权在这里被规定为对物的使用和滥用的权利,其内容是使用和滥用。然而,滥用毕竟非道德所提倡,
2、于是,注释法学派就为滥用辩解说,滥用并不是狂妄和不道德的滥用,而仅仅是指“绝对的支配权”。这种解释正如蒲鲁东所说的,只是为使所有权神圣化而为的无谓的区别。1事实上,无论滥用也好,“绝对支配权”也好, 所有权总是一种任意处置权,而这种任意权的形式完全取决于所有者的意志,只不过所有者在行使意志时,不能侵害他人权利而已。罗马法的所有权概念,其实已含有这个意思在内。1793年,法国宪法序言中的人权宣言又把所有权规定为:“享受和随意支配自己的财物、自己的收益、自己的劳动和勤勉的果实的权利”。2 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简化为:所有权是享受和随意支配自己财物的权利;进而把它分解为:所有权是享受自己财物的权利及
3、所有权是随意支配自己财物的权利。享受的权利是指能够通过某物而得到某种满足的现实可能。物之所以能够给人以某种享受,正是由于此物本身具有某种特性,这种特性适应了人的欲望,人因欲望得到适应而满足,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物的特性适应人的欲望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自发作用于人而适应,其二是人的意志性作用而使物的特性作用于人,从而给人以某种欲望适应,得到一种欲望满足的享受。前者如装饰品本身的特性,作用于人与人的特性的结合而满足了人的美的欲望;又如珠宝本身的贵重特性作用于人,满足人的炫耀富有的欲望,给其一种代表富有的享受。这里,人处于被动,物处于主动,但被动也是一种权利。后者如土地,人应对它进行作用耕种等使其发挥
4、出自身的特性生产粮食等,而生产出的粮食又反过来作用于人,满足人对粮食需求的欲望,给人一种享受。这里,人处于主动地位,物处于被动地位,但不论人是被动地享受或主动地享受,能得到这种享受的人只能是物的所有人。换句话说,只有对物享有所有权,才能得到物的特性带来的享受。同时,人对物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使用物,是对物的支配的一个表现。只有享有所有权的人,才能给物以作用。随意支配就是随所有者的意志来决定物的存在状况。所有者可以使物保持现状不变,也可以改变它的状况;可以对它施加意志,也可对它不施加意志,随意包括意志的加与和无意志。状况的改变是人对物的作用而使物在任何一个方面发生与原来状况的偏离。这种作用既包含了人
5、们常说的使用,也包含了处分,同时,又包含所谓的收益。只不过“作用”与“收益”之间的时间差较大,人在收益时不觉已作用过而已。保持物的现状不变如保管所有物此为施加意志的保持,房屋的不加管理此为无意志的保持。改变物的状况可以通过使用物,如耕作土地、消费粮食此为积极的使用;用羊毛当饭吃此为消极的使用违反物的特性;烧毁房屋此为滥用。由此可知,处分和收益实际上都是使用的一种方式。不论对物的作用是使用、处分或收益,只要是出自所有者意志,就是所有权的行使。这就是随意支配。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沿用了人权宣言的这一概述,法典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以最绝对的方式享受和支配物件的权利, 但不得对物采用法律和规章
6、所禁止的使用方法。”这里的绝对指随所有者的意志所出,从方便的角度说,换成“任何”亦无不可。这一定义说明,所有权是一种对所有物的任意享受和支配的权利。换句话说,所有权是能任意决定物的存在状况的权利。至于决定物的存在状况的方式,可以是任何一种。无论是享受或支配,都只是所有权实现的方式之一。法国民法典之后的各国民法典,基本上都未能摆脱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含义和缺陷,只不过表述的方式不同而已。德国民法典把享受和支配换成一个“处分”,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则把享受和支配变换为“占有、使用和处分”,3 我国的民法通则沿用了前苏俄民法的定义,并加进了一项“收益”,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
7、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占有是财产现状的保持,使用是财产存在状况的改变,收益是人对物的作用而使量物增加,处分是改变财产存在状况的方式之一。无论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都只是人对财产存在状况的一种决定方式,而不是所有权实质本身。由此可见,虽然各国都有不同的规定,但无论所有权的界定如何不同,都离不开“决定物的存在状况”这一精神实质。无论是使用和滥用,享受和支配,或是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都表明是对物的存在状况的决定,这就是传统法律文化中所积淀的法所有权的实质。在法律出现之前,人们对物的控制表现为占有的事实。当占有某物时,就可以对物加以使用,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得到一种享受。因此,
8、那时的占有,目的就是为了使用。由于每个人都有以物满足需要的欲望,因而都有占有物的欲望。当自己没有占有物或占有的物不能完全满足欲望时,就有可能去占有他人已经占有的物,原来的占有就不稳定、不安全。为了使占有人安全地使用占有物,就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因此,最初的所有权强调的是占有人能对物的使用和滥用。然而,人们占有某物并不一定立即使用,可以为以后的使用而占有。保护对占有物的使用安全,必然要求对不立即使用的占有加以保护,也必然对处分和滥用加以保护。否则使用安全的保护就不能彻底。这样,就必须赋予占有人以一种法律上的强制保护力。通过这种强制力,彻底保护占有人对物使用的安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使占有
9、人对占有物有任意决定其存在状况的可能,他在任何时候对物的使用才是安全的。这种物的存在状况的可能得到强制力的保护就变成一种权利。因此,罗马法把所有权规定为对物的使用和滥用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的用途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对于某种欲望的满足通过所占有的物的现状不能完全达到时,人们可以从所占有的物之上进行收益,以达到完全满足这种欲望的目的;对所占有的物的使用在满足某种欲望后仍有多余,而另一种欲望须通过对占有他物的使用才能满足时,人们可以处分占有物的多余部分,以换取对他物的占有。于是,为了使用的目的,派生出了收益和处分。这样,决定物的存在状况的方式就有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律知识 所有权 及其 内部 dibj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