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教师资格高分通关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西省教师资格高分通关预测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 D2. 【问题】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答案】 D3. 【问题】 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器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B.动物
2、细胞的有丝分裂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 A4. 【问题】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在()。A.1904 年B.1922 年C.1949 年D.1986 年【答案】 A5. 【问题】 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答案】 D6. 【问题】 将乳酸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环境转变为无氧环境时,下列过程加快的是()。 A.B.C.D.【答案】 B7. 【问题
3、】 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C.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D.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答案】 D8. 【问题】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答案】 D9. 【问题】 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相应的性状,下列性状的控制与此相符的是()。A.
4、直发与卷发B.镰刀型的红细胞C.豌豆的皱粒D.囊性纤维病【答案】 C10. 【问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答案】 A11. 【问题】 下列关于海带、葫芦藓、肾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葫芦藓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B.海带有根和叶.没有茎C.三种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答案】 B12. 【问题】 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属于哪种教学评价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B13. 【问题】 按照生物分类等级顺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犬科狼种B.动物界脊
5、索动物门犬科食肉目哺乳纲狼种犬属C.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犬科犬属食肉目狼种D.狼种犬属犬科食肉目哺乳纲动物界一脊索动物门【答案】 A14. 【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比较B.变式C.概括D.直观【答案】 B15. 【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教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属于哪种实验教学 ()A.探究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伴随教授实验D.模仿式实验【答案】 C16. 【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
6、立。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学讲授纲要【答案】 A17. 【问题】 个体实践活动中,最高层次的是()活动。A.认识活动B.社会实践活动C.创造活动D.精神活动【答案】 B18. 【问题】 一位教师讲“生物与环境”一节时,结合教学讲解了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有关的指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体现了生物学的()教学原则。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B.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C.综合化D.直观性【答案】 B19.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婴儿动作发展的正确顺序是( )。A.翻身坐抬头站走B.抬头翻身坐站走C.翻身抬头坐站走D.抬头坐翻身站走【答案】
7、B20. 【问题】 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A.“泛德教育”B.“泛体教育”C.“泛美教育”D.“泛智教育”【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A.遗传B.自然环境C.家庭环境D.社会文化E.学校教育【答案】 ABD2. 【问题】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答案】 ABCD3. 【问题】 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有()A.生存功能B.学习功能C.发展功能D.实践功能E.享用功能【答案】 AC4. 【问
8、题】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中的习俗水平包括()A.好孩子定向B.权威定向C.社会舆论定向D.惩罚定向阶段E.寻求快乐定向【答案】 AB5. 【问题】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教学方法【答案】 ABC6. 【问题】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答案】 ABC7. 【问题】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A.遗传素质B.环境C.学
9、校教育D.社会活动E.生产劳动【答案】 ABC8. 【问题】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A.细微型操作技能B.闭合性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开放性操作技能E.徒手型操作技能【答案】 BD9. 【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有( )。A.自主性B.强制性C.普遍性D.基础性【答案】 BCD10. 【问题】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A.全身松弛训练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答案】 ACD11. 【问题】 下列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迁移性原则E.生理适宜原则【答案】 AD12
10、. 【问题】 建立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每一单元至少包括以下哪几个部分?()A.主题B.练习题C.任务D.教科书E.评价标准【答案】 AC13. 【问题】 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A.坚持严格要求B.创设良好的情境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E.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答案】 BC14. 【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A.遵守学生行为规范B.努力学习C.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D.尊敬师长【答案】 ABCD15. 【问题】 运用陶治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 。A.坚持严格要求B.创设良好的情境C.与启发说服相
11、结合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E.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答案】 BC16. 【问题】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A.讨论法B.练习法C.谈话法D.讲授法E.实验法【答案】 ABCD17. 【问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A.传授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智能D.发展个性E 、 塑造德行【答案】 ABCD18. 【问题】 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 )A.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及时激励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答案】 ABD19. 【问题】 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A.引起学习动机
12、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答案】 ABCD20. 【问题】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A.教学目的与任务B.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C.教学设备与条件D.教师个性【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材料今天的午点是香蕉,拿到香蕉后,王浩马上双手握住香蕉,眯着眼,“啪”地向吴老师开了一“枪”,小朋友们都笑了起来。吴老师没有生气,而是问小朋友们:“王浩觉得他的香蕉像一把手枪,你们的香蕉像什么呢?”小朋友们低头看着手里的香蕉,纷纷说:“像小船”“像弯弯的月亮”“像香肠”吃香蕉的时候,吴老师问:“香蕉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啊?
13、”小朋友抢着说:“香蕉很甜”“吃在嘴里很软”“香蕉有点黏牙”“和橘子不一样,没有核”吃完香蕉吴老师又问:“大家说说看,香蕉皮像什么啊?”小朋友们看着桌上的香蕉皮,高兴地说像降落伞”“像一朵花”“像一只大章鱼”以往,教师会要求小朋友们把香蕉皮直接丢到垃圾桶里,可是今天,吴老师却要小朋友们把香蕉皮留到了桌子上,并给小朋友们提供了绳子、透明胶、剪刀等工具,兴趣盎然地带着大家加工起香蕉皮来。问题: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吴老师的保教行为。(14分)【答案】吴老师的行为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吴老师对王浩的调皮行为并没有进行批评,反而进行了一次活泼生动的保教活动。这充分尊
14、重了幼儿的想象力,并对幼儿加以引导,改进教育教学活动。(2)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以幼儿的个性为本,二是在以幼儿为本的基础上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在该案例中,教师利用香蕉的形状、味道等特点充分发挥了幼儿独特的想象力。(3)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在该案例中,吴老师准备好各种材料让幼儿动手加工香蕉皮,这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吴老师在这次保教设计活动中遵循了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赞赏每一位幼儿,这是一次成功的保教行为。【专家点拨】该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的“儿童观”。在答题时,务必结合材料本身和题干要求,可先开
15、门见山提出答题的切入点,表明立场,为后面展开充分的论述做准备。在论述过程中,可尽量结合材料中的片段讲解,以使答题更具针对性。2. 材料:数学课上,开始上课时老师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习因式分解,鉴于这部分内容比较难,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不同意!”一个调皮的同学突然回答。“为什么”老师问道。“这部分知识虽然比较难,但是我们在课外辅导班都学习过了。而且上节课您已经讲了一些关于新课的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一点,昨天晚上您也让我们预习了,我们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就足够了”。老师听完这位同学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道:“大家有谁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一致举起了手。于是这位老师说:“很好!我也同意
16、大家的意见!今天我们就用一节课来学习因式分解。”课堂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答案】该老师的做法比较恰当,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求。首先,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材料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认真采纳学生的意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其次,现代学生观还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育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与分析,更不可能
17、代替学生掌握规律。材料中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主动学习;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实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独立意义的人。促进学生发展。3.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微课”的兴起,“学习任务单”已成为“翻转课堂”“微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任务单”由授课教师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视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它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后的即时反馈,并对课堂教学有提示和预告作用
18、。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组装计算机”,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作用有所了解,对组装计算机会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下面是“组装计算机”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教师还提供了“计算机硬件及其组装”的微课。在8分钟的微课中,教师讲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知识及其作用,示范了组装计算机的一般步骤。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实验室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要求:(1)写出本节实验课的教学重点(6分),并说明理由。(4分)(2)请阅读材料中有关“学习任务单”的说明,完成表2中的题目到。(25分)【答案】(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作用。理
19、由:“翻转课堂”即学生在课前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在课堂中攻克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疑惑点以及难点。教师在授课之初会对学生课前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检验,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并合理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学习的计算机的组成及其作用是本节课的理论基础,而熟练组装计算机是对理论的实践。(2)首先,认真观看计算机硬件及其组成的8分钟微课,在观看的同时记录学习中遇到的疑惑点;其次,观看完后,听教师讲解如何组装计算机,并观看教师的示范;最后,和其他同学合作学习,一边回顾理论知识一边动手操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环节一:教师提问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组织回顾相关旧知识。环节二
20、:教师示范,学生实践组装,进行强化练习。环节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布置课后作业。设置连线匹配题。课前准备:教师将计算机硬件的各个部件拍成照片并进行彩印,同时准备好每一部件功能作用的文字素材。教师将这两部分进行整合,左半部分是硬件的各个部件,右半部分是已打乱顺序的各部件的功能及其作用。上课时教师将题目进行下发,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盲区,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首先,请一位最积极的学生对已拆卸的计算机进行组装,在组装的同时说出该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作用。其次,请其他同学对该学生的表现进行补充和评价。最后,教师对这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1、,检验是否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4. 材料:王老师从踏入讲台的第一天起,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在教学工作中,她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积极进行教育科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优异,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不仅如此,她发现一些来自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思想压力大,很少与同学们沟通交往。为了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王老师就从自己不多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创设了“母亲基金”。并通过各种渠道号召其他教师和社会人士为贫困学生进行捐助。王老师的行为不仅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而且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22、。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答案】王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首先,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材料中。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她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积极进行教育科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优异。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关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关爱学生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冷暖。材料中,王老师设立基金。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克服生活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因此,作为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勤恳敬业,
23、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一共包括以下三个小标题:(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请设计这一框的简单教案。【答案】1知识目标(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2能力目标(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能力。(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3)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教学重点】(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