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二模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二模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二模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局部。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II 卷第5页至第10页。试卷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 o答题时,务必将 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27分)考前须知: 1 .每题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位置填写答案。2.本大题共11小题,1一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共27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一、选择题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2 .下面
2、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栈桥(zhan)遵循(zun)自惭形秽(sui)B.乖巧(guai)隧洞(SU1)千钧之力(jmn)C.荣膺(ying)ill 骗(kuang )一气呵成(he)D.笔砚(yan)惦记(dian)不屑置辩(xie)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因为不 同的 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OA.理由传播高尚B.理由播撒伟大C.缘由 播撒 高尚D.缘由 传播 伟大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
3、一项为哪一项()名人故居是往昔岁月的印痕,是灿烂文化的遗存,是人文精神的延续。一座座静穆的名人故居, 仿佛在诉说着名人们平凡的人生,展示着他们崇高的精神。我们走进名人故居,一定能深受教育。让 我们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和学习他们的精神吧!A.第句B.第句C.第句D.第句.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1) 理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n卷(非选择题)两局部。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II 卷第5页至第10页。试卷总分值120分。考试时
4、间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 o答题时,务必将 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27分)考前须知: 1 .每题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位置填写答案。2.本大题共11小题,1一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共27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栈桥(zhan)遵循(zun)自惭形秽(sui)B.乖巧(guai)隧洞(SU1)千钧之力(jmn)C.荣膺(ying)讴骗(kuang)一气呵成(h
5、e)D.笔砚(yan)惦记(dian)不屑置辩(xie)【答案】【解析】【详解.】A.自惭形秽(sui) hui ;应选Ao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因为不同的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A.理由传播高尚B.理由播撒伟大C.缘由播撒高尚D.缘由传播伟大【答案】【解析】【详解】第一空:理由,事情 道理、根由。缘故、来由。根据语境,此处应用“缘由”。第二空:传 播,传送或散布。播撒,一般指把作物种子抛到田地里。根据后文的“种子”可
6、知此处应用“播撒”。第 三空:高尚,有意义、不庸俗。伟大,十分崇高卓越。根据前面的“时尚”可知此处应用“高尚”。应选 Co.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名人故居是往昔岁月的印痕,是灿烂文化的遗存,是人文精神的延续。一座座静穆的名人故居, 仿佛在诉说着名人们平凡的人生,展示着他们崇高的精神。我们走进名人故居,一定能深受教育。让 我们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和学习他们的精神吧!A.第句B.第句C.第句D.第句【答案】D【解析】【详解】D.语序不当,将“传承和学习”改为“学习和传承”;应选Do3 .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
7、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1) 理 想产生欧洲艺术(2)是幻想(3) 幻想产生东方艺术(4)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 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A. (1), (2)o (3), (4);B. (1), (2); (3), (4)。C. (Do (2)o (3), (4)oD. (Do (2); (3)。(4);【答案】B【解析】【详解】第一空:空白处前后句语义连贯,应用逗号。第二空:前后句在语义上关列的关系,且已经出现 了逗号,应用分号。第三空:与第一空相同,前后句语义连贯,应用逗号。第四空:语义表述已经完整。 应用句号。应选B。4 .对下面这首诗
8、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 心情。B. 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点之偏,贬谪 时间之久。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 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D.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答案】B【解
9、析】【详解】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并没有“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应选B。阅读人体的独特性一文,回答以下小题。人体的独特性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 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 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人体的独特性首先表达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 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碳基 对,它们的组合数那
10、么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区分的准确率可 以到达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 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 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 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 能会影响胎
11、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 足以帮助我们区分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到达90%o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 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 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 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
12、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原文有改动).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人体的独特性,以下内容中并未涉及的一项为哪一项()A. DNA (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和长相B牙齿和呼吸C.指纹和步态D.耳朵的形状和心跳6 .以下各项对于第段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高超。7 .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高超。C.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D.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8 .以下各项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自然段说明了人类个
13、体具有独特性,交代说明对象,引出下文。8 .第自然段中的加点词“据估计” “大约”“至少”,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C.指纹的形成受基因的影响,也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的指纹应该是相同的。D.文章结尾处的“唯一”与开头的“独一无二”相照应,本文的结构为“总一一分一一总”形式。【答案】6.B7.D8.C【解析】【6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文章第2、3段涉及到“DNA (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和长相”;文章第4、5段涉及 到指纹和步态;文章6、7段涉及到耳朵的形状和心跳。只有B项的“牙齿和呼吸”在文章中没有涉及。故 答案为B。【7题详解】考查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语句“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
14、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列举了美国和荷兰运用“耳纹”破案的例子,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据此可排除A和C。语句说明的 是“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的特点。可排除B。据此,答案为D。【8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文章第4段“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可知,c项指纹的形成受基因的影响,也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的指纹应该是相同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阅读下面小石潭记的内容,回答小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取环,心乐之
15、。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堆,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西面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澈:穿透.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16、10.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B.文章内容情景交融,而景中传情那么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C.文章第二自然段采用特写镜头写游鱼,是运用侧面描写表现潭水的澄澈透明。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乐” 一 “忧”实难相容,明显是作者写作上的一 大失误。【答案】9.A10. C 11. D【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
17、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为: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不是“西面”的意思;应选Ao10题详解】A.句意为:(我们)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省略主语“我们”;B.句意为:(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省略主语“小 溪”;D.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我)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省 略主语“我 应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可见作者寄情山水,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18、”,是把小石潭景 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 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因此一乐一忧实难相容,明显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失误”是错 误的; 应选D。【点睛】参考译文:(我们)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 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一个)小 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局部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抵、屿、 蝮、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
19、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 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 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 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我)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 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20、一 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第n卷非选择题(共93分)考前须知:1 .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 .本卷共12题,共93分。二、综合题12.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1)感时花溅泪,O (杜甫春望)(2)征蓬出汉塞,o (王维使至塞上)(3)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4)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5)几处早莺争暖树,o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7)李白行路难中的“,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 节云中,”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答案】 恨别鸟惊心.归雁入胡天.人生自古谁无
21、死.东风不与周郎便 .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闲来垂钓碧溪上,何日遣冯唐【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此题注意:雁、燕、钓、遣。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 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 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桀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 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22、。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 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 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尺。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 日:“前有召父,后有杜母J注释:渠戟(qijT):有维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召信臣:曾任南阳太 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2)闻贼规欲北度规(13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岁中三迁为侍御史迁(.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遂格杀广,还以状闻。14 .根据选文记述的内容,概括南阳的百姓把杜诗比作“杜母
23、”的原因。【答案】13.(1)升迁,提升 .(2)谋划.(杜诗)于是击杀了萧广,回到朝廷把情况汇报给皇帝。14 .杜诗担任南阳太守时,生活节俭,严惩豪强,善待百姓;善于制作农具,方便百姓耕作;领导百姓兴修 水利,开垦农田,使百姓生活富足。【解析】【分析】【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1) 迁,古今异义词,升迁。(2)句意:听说贼人谋划北渡。规,谋划。【14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二模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2022 天津市 河西区 中考 试题 学生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