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陈元方》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元方》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陈元方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 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 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箸算,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储? ”元方、季方长跪日大人与客语,乃俱窃 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太丘日:“尔颇有所识不? ”对日:“仿佛志之。”二子俱说, 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日: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算:蒸锅中的竹屉。储:蒸饭。糜:粥。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6 .“猜测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以下加点词 在句中的意思。(4分)未尝识书具 尝()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俱委而窃听 委()尔颇有所识不 不() 7,“联系比拟”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你用此方法完成(1) (3)小题。(6分)(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曹刿)乃入见C.家祭无忘告乃翁D.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2分)(3)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2分)【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言无遗失8 .“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 (2) 小题。(5分)(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2)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 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3分)【参考答案】9 .曾经以为宾客停下,丢下不,通“否”10 (DBo A项理解为“才”,C项解释为“你”,D项解释为“竟然” (2)从此,指
4、着每一件事物(让他)写诗,一会就完成了。(3)大人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11 (1)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算,饭落釜中。(2)方仲永的父亲只知让自己的孩子去挣 钱,“不使学”,因而成为“泯然众人”;而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 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对待他们的过错,用宽容来原谅。这种教育方法, 让他们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人。【参考译文】【甲】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 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
5、内容,传送给 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乙】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塞)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谟)兄弟二人 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算子,米 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 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算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
6、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 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2012福建厦门)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 ”元方日:“高明之君也。” “足下 家君何如? ”日:“忠臣孝子也。”客日:“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日: “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日:“足下但因低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日:“昔 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 忠臣孝子。”客惭而退。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同旦匮麴在太方日:“老父 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日:“孤往
7、者尝为 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日:“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 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注释】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倔驼背。绥,安福县。恣,听任。 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12 以下对文中画线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2分)A.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3 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日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解析】此题考查断句,根据语意和特殊词语来判断。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 近称之,何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元方 中考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