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调研.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关于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所属院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 指导教师 念金波 团队成员 吴 鹏、刘玉新、徐睿瑶、董轶群、刘 凯、段怿炜、张 飞 目 录一、研究意义及背景3一、研究意义及背景3二、文献资料及论述5三、基本概念及操作框架6(一)基本概念6(二)调研操作框架7四、样本与资料8(一)资料来源及抽样说明8(二)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9五、结果与分析16(一) 对样本地区当地经济主管部门的相关调研16(二) 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工作执行情况调研结果和分析20(三) 对样本地区代表性“调结构、转方
2、式”企业的相关调研24六、总结、讨论与建议35(一) 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调研现状总结35(二) 在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调研过程所发现的不足38(三) 对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 过程中的工作的建议39七、收获与心得44八、参考文献及鸣谢45(一)参考文献45(二)鸣谢46关于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摘 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继市场经济改革之后,经济领域的又一次深刻变革,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
3、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摆脱粗放型发展的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转变。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诸多方面,调结构、促转型,是重中之重。 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城市,已经有百年历史,尤其是建国以来,依靠资源优势、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人规模的投入以及齐鲁石化的建设,淄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是随着能源、土地、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增加,淄博市的比较优势正逐步消失,产业竞争水平出现下降,经济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极人影响了淄博市经济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淄博必须从市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挖掘高端高质高效的新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
4、增长点。本文着重分析淄博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为市委、市政府至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参考。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团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结构情况、地域特色经济情况、特别是调结构转方式的现状,实地走访调研了具有代表性的张店区、淄川区、临淄区等区县。我们团队通过走访谈话、查阅相关文件等调查方式,共对五个样本区县的相关发展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工矿业、服务业等企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并获取了一手真实资料。样本中有的地区和企业单位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调结构转方式,有的正在进行调结构转方式,有的即将进行调结构转方式,各个样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充分保障了此次调研样
5、本的普遍性、全面性、真实性。我们此次调研分四步走:一是,我们到有关单位查阅相关文献,初步了解淄博市的主体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二是我们团队到样本地区发展改革委员会或地区经济相关主管部门对样本地区转方式、调结构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在调结构转方式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为全面、真实了解调研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我们实施第三步,即实地走访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处于各个阶段的转方式调结构的企业,近距离实际的了解到相关情况。他们也把自身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向我们做了介绍说明。第四步是我们根据所调研的行政部门和相关企业单位的情况形成综合材料,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并形成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在此
6、次调研中,我们所调研的企业样本涵盖了三大产业,包括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具体领域有石油化工、医药、建材、日用陶瓷、机械冶金、电子、新材料以及服务业等。调研报告充分集合各方意见,重点从样本地区调结构转方式的相关政策措施、改革发展规划、支柱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调结构转方式的问题和不足及对调结构转方式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论述。根据调研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团队结合各方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和方案,为今后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一系列理论支持和帮助,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关键词:淄博市 经济 调结构 转方式 现状
7、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转变发展方式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前提,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结果。调整经济结构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能够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赢得国际经济竞争战略主动权。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城市,已经有百年历史,尤其是建国以来,依靠资源优势、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大规模的投入以及齐鲁石化的建设,淄博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是随着能源、土地、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增加,淄博市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产业竞争水平出现下
8、降,经济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淄博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淄博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市情出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挖掘高端高质高效的新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在淄博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曾反复强调:工业兴则淄博兴,工业强则淄博强。然而,这座老工业城市多年来的粗放式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极大伤害。在全球呼吁“低碳经济”的时刻,中国也正以积极的姿态响应。而如何找准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工业经济内涵发展,成为淄博下一步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淄博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资源、能源、
9、环境同工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明显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淄博市提升产业竟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淄博市在资源、环境、土地日益趋紧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是淄博市应对危机借势发展的迫切要求。从国际、国内及淄博市的情况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具备了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产业、市场重新洗牌,客观上要求淄博市积极整合国内外有效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拉长产业链,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外延式、粗放型向内涵式、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制定了投资计划,出台了相关产业振兴规划,这些将为提高淄博
10、市产业水平、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目前淄博市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淄博培育了一批人型骨干企业,积累了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了一批具有强人科研力量的技术中心,特别是随着淄博市综合实力的增强,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淄博市完全有信息,有能力解决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完全有实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调整淄博经济结构转变淄博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淄博市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我们的调研课题具有极为深刻的背景和极为重要现实的意义。二、文献资料及论述 山东省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
11、济增长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及其它相关重要政策措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统一部署,淄博市制定了一系列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据相关调研单位所出具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淄博市各类市场主体实有户数169547户,注册资本(金)总额14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91%和14.41;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41818户,注册资本(金)总额1398.1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81和13.34;非企业类市场主体127729户,注册资本(金)总额5
12、7.77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7%和47.94。市场主体总量和注册资本(金)总额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各类企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总体呈现“两升一降”态势,第一产业小幅上升,第二产业逐年下降,第三产业稳步提高。各类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资本规模稳步扩大,热点行业实力不断增强。淄博市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势头良好,内在发展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去年,淄博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80亿元,是2006年的近2倍,人均超过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265亿元,是2006年的2.09倍,成为全省第3个、全国第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财政总收入达到476.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
13、3.59亿元,是2006年的2.52倍;五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54.54亿元,是上五年的2.93倍。淄博市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居全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要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为依据,认真调研转方式、调结构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帮助,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其更加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进行经济的转方式、调结构,涉及各方切身利益,是全国人民高度重视的工程。 三、基本概念及操作框架 (本调研报告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以此部分论述为准)(一)基本概念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影响经济结构形成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社会对
14、最终产品的需求,而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合理的经济可能性之上。结构合理就能充分发挥经济优势,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经济结构状况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发展趋向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状况差异甚大。2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指通过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
15、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二)调研操作框架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团队运用了非结构性访谈、结构性访谈、查阅文献等调研方式。我们所调研的企业样本涵盖了三大产业,包括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具体领域有石油化工、医药、建材、日用陶瓷、机械冶金、电子、新材料以及服务业等。调研报告充分集合各方意见,重点从样本地区调结构转方式的相关政策措施、改革发展规划、支柱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调结构转方式的问题和不足及对调结构转方式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论述。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到了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现状的真实情况。总体调研操作框架调研项目具体实施方法1. 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的相关政策措施1.到当地经济主管
16、部门通过咨询、查阅相关文件等方式获得有关数据;2.在进行经济主管部门调研后,向当地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核实。2. 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划1. 到当地经济主管部门通过咨询、查阅相关文件等方式获得有关数据3. 支柱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1.到当地经济主管部门通过咨询、查阅相关文件等方式获得有关数据。2. 在进行经济主管部门调研后,向当地经济企事业单位进行核实。4. 调结构转方式的问题和不足1.深入当地经济支柱单位调研。2.去当地经济主管部门了解情况。5. 对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意见和建议1、深入当地企事业经济主管单位通过座谈会、访谈形式对其进行调研。2、深入当地经济主管部门通过咨询、访谈、
17、查阅相关文件等方式获得有关数据。3、综合前两项做出综合论述。四、样本与资料(一)资料来源及抽样说明1资料来源本调研报告所用资料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团队,本团队于2012年8月 4日至13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临淄区、周村区等区(县)进行实地抽样调查。2具体抽样说明 为了尽可能的增强样本的代表性,体现样本调查的客观性,抽样设计中主要考虑到了三个标准:一是考虑了样本性质、规模与地域因素。二是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三是考虑了各样本的现状。3对调研对象的抽取说明我们调研的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涉及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另一类
18、是样本地负责引导调结构、转方式的相关行政部门和单位。对于涉及需要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企事业单位,我们通过分类对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发展规模、融资运行方式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走访、座谈调研。对于样本地样本地负责引导调结构、转方式的相关行政部门和单位,我们团队主要通过座谈、走访查阅相关文件等方式获得的具体数据和相关信息,并了解当地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二)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由调研地区相关行政部门提供】 1张店区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情况概括张店区是淄博市的中心城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较早、较全面进行调结构、转方式区县,积累了一定
19、的改革经验。张店区经济类型较多,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近年来,张店区积极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实施“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高新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园区化”战略,全力推进南部工业区产业布局优化及结构升级,拓宽经济发展空间,狠抓节能降耗工作,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通过调研得知,张店区淘汰落后成效显著。全区建陶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0-15%,实现节能量5万多吨标准煤/年。通过对落后企业及生产线的拆除,共腾出土地6000余亩。规划建设了淄博高新铝材料产业园,占地总面积4258亩,一期600亩土地已调整到位,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基
20、本完善。张店区不断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传统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等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传统行业技术改造的规范和引导。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张店区还运用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抓好节能工作,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引导用能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对重点用能设备分批进行改造,累计改造煤气发生炉97台,工业窑炉70台、球磨机119台,改造淘汰燃煤锅炉233台,改造电机系统11491套,淘汰高耗能变压器797台,推广节能灯12.4万支,累计节约标煤39万吨。对新公布的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执法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城区。近年来,张店区狠抓节能,力促降耗
21、,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鼓励技术创新,加快两化融合和物联网建设步伐。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争取国家、省、市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对新兴产业予以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努力培育一批重大新兴产业示范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淄川区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情况概括在淄川调研时,我们通过有关部门得知,近年来,淄川区重点对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国家级新产品项目进行了表彰奖励。安排财源建设资金七千多万元,大力扶持了骨干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淄川区充分利用省市财源建设政策,截止目前共
22、争取到位资金2906万元,比去年同期多争取469万元,其中: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资金30万元,燃油补贴2188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资金38.8万元,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考核奖励资金80万元,节能奖励资金160万元,信息产业发展资金10万元,小清河生态补偿启动资金390万元,其他资金10万元。不断推进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制定淄川区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工作的通知,明确企业进行非核心业务剥离的优惠政策,重点督导全区纳税50强企业和10大重点项目的剥离工作。截止到8月上旬,我区完成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85家,其中商贸企业2家,成立新企业15家,68家企业采取服务业
23、外包和第三方物流形式完成物业、后勤、餐饮、物流等项目的剥离。 淄川区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制定淄川区金融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积极调动各金融单位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加大对地方企业发展,特别是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做好政府融资工作,累计拨付到位融资资金2.46亿元,有力的支持了“两区三村”改造、将军路西延、将军路东延、松岭路西延、樊家窝湿地公园二期、城区设施改造和中心城区南外环等区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较好的优化了发展环境。在落实各项消费激励政策过程中。累计兑付“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631.87万元,拉动消费2.65亿元,实现利税约300
24、0多万元,促进了全区消费市场的繁荣、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淄川区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到2010年12月31日结束,补贴兑付工作截止到2011年2月28日,我们加强宣传,提前准备,努力做到了应补尽补。汽车下乡政策实施期内,共实现汽车下乡5358辆,补贴资金1899万元。淄川区多项措施不断推动全区转方式调结构的健康发展。3博山区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情况概括老工业基地博山区,把转方式、调结构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提升工业、调优农业、做强服务业”,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调研过程中,博山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要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推动老工业区在内
25、涵发展上实现突破,就是要以质的提升带动区域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得知,近年来博山区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和技术优势,瞄准“高端、高质、高效”,深入实施工业调整提升工程,近三年内先后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41亿元,逐步发展形成了以泵类、减速机、电机、汽车配件为主的高端机电装备制造业和以耐火新材料、冶金新材料、功能新材料、钛白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两大主导产业,有104项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去年博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2家,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实现682.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2.5%。博山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升级调优的突破口
26、,通过科技引导、政策推动,“整建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有机农业发展中心,培植壮大了10家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大有机品牌、10处精准农业示范园、10处有机种植基地、10个重点有机示范村、10个科技示范园、10处有机肥厂。目前,博山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已达18.1万亩,有88种农产品获得国家有机认证,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桔梗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有机中药材、有机猕猴桃、有机黑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区有机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仅有机农业发展一项,带动全区25万农民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博山区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文化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了以
27、 “中华陶琉文化城、姚家峪生态旅游度假区、五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鲁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太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主要内容的 “一城四区”服务业建设工程,打造形成了自然生态游、魅力文化游、休闲赛事游3张“旅游王牌”。博山区有3处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和16.7%。4临淄区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情况概括据查阅相关文献得知去年临淄区生产总值完成613.8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11:71.21:24.6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4亿元,增长24.2%;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降低6.
2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亿元,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8亿元,增长18.3%。经调研临淄区相关行政部门得知近年来临淄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工业经济保持了去年以来的平稳上升趋势,企业效益、利税强劲增长。2010-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6亿元、利税126.1亿元、利润88.7亿元,分别增长31.7%、39.2%和39.6%。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临淄区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标准能耗预计降低6.97%。服务业发展增速明显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生
29、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以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平稳。农业经济平稳增长,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7%;农业生产克服了去冬今春的持续低温、少雨的不利影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79.5万亩,比上年增加1.6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39.6万吨,增长7.7%。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对上争取工作扎实有效。外经外贸快速增长,金融信贷再创历史新高。民生民计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城市居民
30、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22688元和10320元,分别增长10.4%和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教育事业发展良好。5周村区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情况概括周村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山东省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纺织、机械、化工、电子、家具等行业全面发展、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经调研中得知:近年来,周村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4195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540万元,增长4.1%;
31、第二产业增加值1233469万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031950万元,增长11.1%。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3:54.1:42.6调整为3.3:52.6:44.1,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提高,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合理。人均生产总值80423元,增长12.2%,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451美元。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周村区创造性的实施品牌周村战略。在今年淄博市新增的9家驰名商标品牌中,福王、 霞、仇潍三家家具品牌在周村区三分天下。至此,周村家具行业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山东省著名商标8件,注册商标150余件,全区商标资源得以整合,品牌合力正在形成,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32、。在调研过程中,周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实施品牌周村战略,是周村区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振兴崛起的重要举措。它对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产业由小、低、散向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周村全区上下“政府重视、部门推动、企业主动”,大力立足“品牌周村”实施“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战略。目前,周村区的良性格局已经形成。五、结果与分析(一)对样本地区当地经济主管部门的相关调研1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现状相关情况调研结果与分析(1)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资本规模稳步上升2011年底,淄博市各类市场主体实有户数169547户,注册资本(金)总额1455
33、.9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91%和14.41;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41818户,注册资本(金)总额1398.1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81和13.34;非企业类市场主体127729户,注册资本(金)总额57.77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7%和47.94。市场主体总量和注册资本(金)总额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各类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类企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总体呈现“两升一降”态势,第一产业小幅上升,第二产业逐年下降,第三产业稳步提高。截至2011年底,淄博市第一产业企业401户,占各类企业的0.96%,所占比重同比上升0.1%;注册资本(金)14.16亿元,占注册资本(
34、金)总额的1.01%,所占比重同比上升0.13%。第二产业实有企业17101户,占各类企业的40.89%,所占比重同比下降1.98;注册资本(金)766.56亿元,占54.83%,所占比重同比下降3.45。第三产业期末实有企业24316户,占58.15%,所占比重同比上升1.88;注册资本(金)617.4亿元,占44.16%,所占比重同比上升3.32%。反映出淄博市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第三产业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注册资本(金)总额所占比重仍然偏低。(3)重点行业资本规模稳步扩大,热点行业实力不断增强从所分析的18个行业企业数量情况看,作为传统优势行业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仍然
35、稳居前两位。截至2011年底,两行业企业数量分别达15069和13783户,分别占各类企业总量的36%和33。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列第3至5位。从企业注册资本(金)分布情况看,居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其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注册资本(金)总额依然稳居第1、2位,分别达到589.5亿元和206.6亿元,分别占企业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额的42.16%和14.77。此外,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注册资本(金)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成为“吸
36、金”速度最快的几个行业,反映出传统行业和部分新兴行业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六年来,房地产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总额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底,两项指标分别达到1437户、142.88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111%和158,从企业注册资本(金)看,房地产业已成为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之后的第三大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截至2011年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总额分别达到2600户和121.54亿元,两项指标在统计的18个行业中分列第3位和第4位,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93%和335。金融业:由于近几年金融行业准入条件的放宽,地方性银行、各类保险公司、小额贷
37、款公司、投资公司等企业快速发展,使金融业注册资本(金)规模迅速扩张,达到57.81亿元,比2006年增加44.41亿元,增幅达3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总额为995户、21.24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53%和217。2.淄博市“调结构、转方式”优势相关情况调研结果和分析(1)淄博拥有完善的配套产业体系。多年来通过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狠抓重点项目和企业管理,我市形成了以机械、石油化工、医药、建材、纺织等行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原料、能源原材料加工生产基本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门类有石油化工、医药、纺织、轻工、建材、冶金、机械、电
38、子等35个行业。从主要行业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例看,石油化工行业占33.74%,建材冶金行业占23.15%,纺织行业占3.77%,机械行业占13.61%,轻工行业占12.98%,医药行业占3.83%,电子信息行业占3.79%,陶瓷行业占1.88%,其他行业3.24%。(2)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62家,大型企业27家。1988年,淄博工业产值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2008年,第一个地方企业金诚石化销售收入突破百亿。有8户企业进入省工业企业100强,5户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自2003年底开始,在全市开展“夺星创优争百强”活动, 2010年占全市规模以
39、上企业个数3%的百强及杰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8.5%、44.7%和39.5%。 (3)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截至2010年底,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4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92件,中国名牌30个,山东名牌156个。在全市11700余种工业产品中,鲁泰公司生产的高档色织布、东岳公司生产的绿色制冷剂等5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山东新华医药集团生产的解热镇痛药、淄博工陶集团生产的耐火新材料、新华医疗器械集团生产的消毒灭菌设备等62种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水泵、农药、增塑剂等产品的产量规模居全国前列。新材料、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产品等一批
40、高新技术产品正在形成规模。 (4)拥有一支高新技术企业队伍。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36家,居全省第3位。截止2010年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28100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93800人。现拥有27家院士工作站,12家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9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48家。2010年工业领域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98项。(5)区位突出,经济发展后劲大。淄博市地处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后劲大。(二)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工作执行、落实现状情况调研结果和分析通过走访淄博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
41、室得知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是: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促进产业、城建、生态和谐发展。坚持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转型发展并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构建技术竞争新优势。1.近年来淄博市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对于鼓励发展类投资项目,政府相关行政部门会主动搞好服务,并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优惠政策。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项
42、目,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城市规划和建设、国土、环保、节能审核、质监、安监、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财政政策。淄博市各项市级财政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发展类的技术、装备和产品项目,着重投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融资政策。对于鼓励发展类建设项目,淄博市相关部门、单位会引导金融机构按照信贷原则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对于限制发展类的建设项目不予信贷支持,对于淘汰类建设项目停止信贷资金发放。支持鼓励发展类投资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土地政策。对于鼓励发展类建设项目,按照土地规划和相关规定落
43、实土地供应。对于限制类和淘汰类建设项目,不予提供建设用地。环保政策。淄博市在改革发展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新建项目要按规定程序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对于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节能政策。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新建项目必须按规定办理节能审查手续。对于未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安全准入政策。严格执行安全准入政策。建设项目要进行安全论证;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
44、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要强制进行安全评价。2.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淄博市本着“优化结构、保护自然、集约开发、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现状和发展潜力,将市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功能区,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要求,以“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分类推进企业转型
45、发展,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3.淄博市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 建立了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专项引导资金。市财政去年筹集1亿元资金,以后视财力增长情况逐年递增,连续筹集三年,主要采取贴息、补贴、奖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延伸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等。集中抓好了一批重大项目。淄博市相关部门每年选择20个左右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吸纳就业多、综合效益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选择20个左右对结构调整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产业链,重点加以提升,对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企业、关键项目、关键研发和关键人才引进等,给
46、予重点支持;选择5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导带动作用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努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淄博市对新兴产业领域新办企业,自投产之日起5年内,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超过50万元的,超出部分前2年按财政级次给予全额奖励,后3年按50%奖励。对列入市级以上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实行市级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先征后返、政府性基金先征后减半返还、企业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兴产业领域,对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投向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市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对金融机构投向新兴产业领域的项目贷款,以上年底贷款余额为基数,每
47、增加10亿元,给予金融机构50万元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进一步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淄博市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链延伸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技术及设备的支持力度,对国家、省确定的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项目,按期淘汰的,给予省奖励资金同等数额的奖励;提前一年淘汰的,市按省奖励资金额的150%给予奖励。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支持“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不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淄博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培育创新成长型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奖励;对当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和10万元奖励。鼓励产学研合作和引智创业,对联合组建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院所等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每年选择10个左右的重点技术合作项目,给予3050万元的资金扶持。设立市长质量奖和企业管理奖,分别用于奖励新兴产业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及企业家和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具有典型示范推广意义的企业。认真落实市标准化资助奖励政策,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三)对样本地区代表性“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