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L认识“蓟、涕、襄” 3个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 2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 .能借助注释、图片等,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 情怀。【教学重点】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相机评价。(板书:古诗三首)(1)听写上节课学写的4个字。(2)指名背诵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全班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2 .过渡: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王昌龄、陆游两位诗人的爱国情怀, 这节课,我们走近唐代诗人杜甫,看看他在诗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唐杜甫)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二、夯实基础1 .情境诵读播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 内容。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断句和节奏。2 .诵读正音(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课本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自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3)随机点名朗读。朗读点拨:注
3、意读准生字“蓟(ji)” “涕(ti)” “襄(xiGng)”的读音,多音字“裳(chdng)” “卷(juan)的读音,古今异义词“妻子”中“子(zi)”的读音。3 .集中识字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结合诗歌具体语境来理解。点拨:“蓟二地名。(2) “涕”,古今异义字,眼泪。(3) “裳”,多音字,本诗中读第二声。古人一般上衣下裳,“裳”指下身穿的衣服, 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4) “襄”,襄阳是地名。过渡:在正式理解古诗意思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古诗的作者吧!4 .知人论世教师先请学生介绍,学生介绍完,教师适时点拨、补充一些关键信息。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
4、号少陵野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 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春望春夜喜雨等。三、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 .探究任务结合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2 .探究过程(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2)引导学生借助古诗注释,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大意。(3)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教师相机指导。3 .探究活动(1)引导:请你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题 目和诗歌的大意。(2)学生畅谈。4 .成果展示(1)字词梳理:河南河北: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之乱叛军的根据地。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
5、卷子上。放歌:放声高歌。纵酒:纵情饮酒。(2)题目大意: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的南北两岸。(3)诗歌大意: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 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二)合作探究1 .探究任务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说说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应该怎样朗读诗歌。2 .探究过程(1)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2)结合补充资料,小组交流。(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3 .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了这首
6、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画面?预设:诗人泪流满面的样子、卷起书本欣喜若狂的样子、放歌纵酒的样子、返乡的画 面等。过渡:是啊,诗人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好消息后,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 生活回到故乡时,心情特别激动。(2)引导:请从诗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预设:喜欲狂。(板书:喜欲狂)(3)引导:你还从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预设1:从“涕泪满衣裳”中能感受到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特别激动。(板书:涕 泪满衣裳)预设2: “漫卷诗书”表示诗人把书随便卷起来就放在一边了,从这样的动作中能看出 诗人的开心、激动。(板书:漫卷诗书)预设3:从“白日放歌须纵酒”可以看出诗人的
7、狂喜,大白天就开始唱歌、喝酒,喜 形于色。(板书:放歌纵酒)(4)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妻子的表现是怎样的?预设:没有了往日的愁容。(5)展开想象:杜甫一家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好消息,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预设:战争终于结束了,国家终于要恢复和平了,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乡去了!我一刻 也不想耽搁了,马上收拾行李,即刻返回家乡去!(6)读一读“青春作伴好还乡”,思考:诗人已经“还乡” 了吗?这句话表达了他怎 样的心情?预设:诗人还没有还乡,这句诗是说正好和春天作伴一起返乡,表达了作者愉快、轻 松的心情。点拨:从“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 “纵酒”“作伴” “还乡”都能感受到诗人 的“喜欲狂”
8、,这些诗句通俗易懂,却又蕴含强烈的爱国情感,朗读时,可以把这些词读得 稍微重一些。(板书:作伴还乡 爱国情怀)(7)读一读诗的最后两句,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预设:“即从”“穿”“便下”等词,让人觉得轻快、迅捷,从中能体会到诗人忽闻捷 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点拨:朗读这两句的时候,我们可以读得稍微提快一些,读出诗人内心急于返乡的喜 悦之情。4 .情境背诵教师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诵版),学生尝试背诵。设计意图:借助补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从而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三、书写指导1.出示本课生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涕” “巫2个字,交流书写注意点。点拨:“涕”是左右结构,写
9、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巫”写的时候注意两个“人” 字的位置,不要写得太大,而且捺要变成点。2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书写,要求正确、规范,力求美观。写完后同桌相互评价。教师 相机指导,然后再次练习书写。四、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 朝廷收复失地的狂喜表现,后半部分写诗人想象返乡的路线和情境,凸显急于返乡的喜悦 之情,全诗处处渗透着一个“喜”字,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五、拓展延伸过渡:国兴则家兴,国忧则家忧,诗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那么, 饱受战乱之苦时的杜甫会用怎样的诗风来表达真挚的爱国之情呢,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感于战败的时局, 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 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 能插簪了。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交流更多有关爱国的古诗,从而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扩 大知识面。六、布置作业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设计】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爱国情怀 7一涕泪满衣裳 、喜欲狂漫卷诗书放歌纵酒 作伴还乡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