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10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200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10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10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 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 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 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 何为也? ”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 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注审:明白,清楚。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1.解
2、释以下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能变易新声变换会幸苑中正好,恰好 乐工等罗列上前排列,排成行列(4)卒不赦程终于 不得永奉陛下 置琵琶于其上 会幸苑中 以是为恨2 .以下加点的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A.得幸于武宗8 .必为奇巧声动上C.由是得幸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9 .翻译下面的句子。(1)他工辈以罗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其他的乐工们认为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双,想利用这个理由使皇上改变主意。(2)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你们这些人惋惜的只不过是罗程的技艺,我看重的是高祖、太宗传下来和法律。10 .用文中语句填空。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恃恩自恣”,乐工为罗程求情的
3、原因是“惜程艺天下 第一(或:以程艺天下无双)”,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11 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例如:英明的统治者会以国法为重,不会因偏爱和人情而废法。恃恩自恣终会酿 成大错。 人才虽能得,但法律是无情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参考译文】演奏音乐的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技艺成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 他在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凭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骄横放肆。唐宣宗初年又召他到 宫廷演奏。罗程已经深知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时常皇上命令 罗程依照格律为妃嫔作歌伴奏,罗程必定演奏出
4、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 了宣宗皇帝的宠幸。一天,罗程果然因为瞪眼一类小小的怨仇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 即命令赶出宫廷,押赴他到京城衙门依法处治。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人能比, 便想要以此触动皇上怜悯的心意。适逢皇上到皇宫花园中去,音乐将要演奏,乐工们便在乐 队席座的近旁安设了一个虚设无人的座位,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乐工们排列成队,走 上前来,连连叩拜并痛哭流涕。皇上说:“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 ”众乐工向前来说道:“罗 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然而我们这些臣民们怜惜罗程天下无双的技艺,不能得以永远侍奉给皇上,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为内心的遗憾。”
5、皇上说:“你们这 些人,所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 啊。”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2002年安徽省初中语文竞赛试题)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假设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 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日:“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 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日:“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J注释:流辈:人们。自假设: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 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ou):责骂。胡:为什么。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 (4
6、)执所书问日(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 (4)执所书问日(喜爱(欢)(叫、让 )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拿,持)2 .解释以下句中加横线的代词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1)皆讥笑之(他)(2)诟其侄日(他的) (3)汝胡不早问(你)(4)致余忘之 (我) 3 .翻译以下句子:(1)此何字也?这是什么字(呢)?(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 识。4 .这那么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答: 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一原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 改正错误。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参考译
7、文】张丞相喜欢草书但写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丞相还是像原来那个样子,不变常 态。有一天,丞相得到佳句,拿起笔很快记了下来,犹如龙蛇在纸上飞动。让侄子抄录它, 到了笔法怪诞的地方,侄子迷惑而停止了,拿起纸问丞相:“这是什么字? ”丞相仔细看了 很久,自己也不认识。责骂他的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了!”(2002年福建厦门市中考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日: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 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日: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 (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 一句的意思。
8、答:(2) (1分)画线句子中的此是指代(3分)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答:【参考答案】1.(1)怎么能够因为情况危急就抛下他不管呢?(2)贼追至。(3)华歆优,王朗劣。 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 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是患难见真心,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华歆 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参考译文】【甲理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 “好在船还比拟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 ”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 说:“
9、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 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 ”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 朗的优劣。(2002广东)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 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 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J S: “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A.今者臣来B.方北面而持其驾C.我欲之楚D.吾里多23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臣:我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之:往,去用:用处24 .翻译“
10、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译文:25o概括写出这那么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答:【参考答案】23、1)( “用”是“物资”、“财物”之意)24、即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错译、漏译、虽”、“此”、“非”字每字扣0.5 分)25 、(做事)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太行山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 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北方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走啊? ”他 说:因为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不错,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可我的 路费多。我说:“即
11、使路费再多,但这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 于赶路。”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罢了!”(2002广东湛江)礼论(节选)荀子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那么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那么不能不争争 那么乱乱那么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 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注:穷:困境。分:区分,区分。屈:竭尽。1 .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求而无度量分界那么不能不争争那么乱乱那么穷求而无度量分界,那么不能不争;争那么乱,乱那么穷。2 .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那么不能无求。人生下
12、来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3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如:制定“礼”的缘由。又如“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参考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方法去索取, 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先王非常讨厌动乱, 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 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 这是礼出现的原因。(2002湖北武汉)熟读精思(节选)朱熹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2 年中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课外 古文 10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