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 指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 指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 指教案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手指语文要素阅读:1 .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 作用。2 .能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并能摘抄 表现出幽默的语句。3 .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 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写作: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 选一个,写一段话。人文主题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难点: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 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教学准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 写“拇指、接触”等9个
2、词语。2 .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3 .认识大拇指和食指的特点,能由大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猜出谜底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教师相机板书:手指。2,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根手指,这五根手 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 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 手指。3 .学生齐读课题。4 .过渡:丰子恺先生
3、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课文白鹅,文章中 那只高傲、架子十足的白鹅至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幽默幽默的语言是丰子恺文章的 最大特点,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大师的风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指导学生找找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整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 .指导本课生字。(1)相机正音,提示学生注意易读错的字。(2)学生自主交流写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如:“搔”的右上部是“叉”,中间的一点不能遗漏。“貌”的左边是“笏”,中间有 两点。“享”不要与“亨”混
4、淆。“仓”不要误写成“仑”。“痒” “庸”是半包围结构, 书写“广”和“广”时要注意横短撇长。(3)学生练写。3 .组织学生交流。(1)提问:文章的关键句是哪一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关键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时理清课文结构脉络,为下面 的学习打下基础。预设: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 长,各有所短。(2)学生齐读这句话,并画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相机板书:姿态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3)提问:整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相机板书:总一分一总)(4)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4 .小结:这篇文章先总体说五根手指各有不同姿态、性格,然后
5、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 的作用和特点,最后总结出五根手指团结一致,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的道理。(板书: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团结就是力量)三、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1 .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拇指姿态和作用的内容。2 .学生用给第2自然段分层。预设:前两句为第一层,后面几句话为第二层。教师点拨:作者先写了大拇指的姿态,再写大拇指的作用。3 .让学生圈出第2自然段中作者对大拇指姿态和作用的概括性描述,和同桌讨论。全 班交流后,教师相机归纳。(板书:姿态:算不上美 性格:最肯吃苦,讨巧的事轮不上他)4 .提问: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在文中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6、,全班 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预设:(1)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让学生边读边伸出大拇指演示。师生共同归纳: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 上。追问:你脑海中浮现出的大拇指的形象是怎样的?预设:憨态可掬、老实敦厚小结: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物。通 篇拟人的手法,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幽默的语言风格。(2)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 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耍翻倒去,叫他用 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揪电
7、铃。引导学生关注字词。提问:“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这些词语,让你 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学生通过实际做动作体会。预设:这三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用的力气大,突出说明大拇指肯吃苦。引导学生关注标点。提问:作者在这段话中举了几个事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作者连用五个分号,举了六个例子,写出了大拇指的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特点:虽然大拇指形状不美,但做起事情来可是尽心尽力。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用了六个“叫他”写大拇指最肯吃苦。让学生朗读这段话,读出排比的节奏感和“死力抵住” “拼命按住”等词语的力量感。(3)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
8、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 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设计意图:细读描写大拇指的段落,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了解大拇指的特点,感受作者语言 表达的特点,随后进行拓展,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可谓水到渠成。让学生说一说:作 者是从哪些方面把大拇指不会讨巧写具体的?预设:作者通过“招呼人”和“给人搔痒”两件事把大拇指不会讨巧写具体了。追问:从这两件事又可以看出大拇指具有什么品质?预设:默默无闻、不好大喜功。5 .联系生活,展开联想。(1)提问:大拇指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2)出示句式,引导学生交流。大拇指让我联想到了,因为 o预设: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矿工(3)小结:这些劳动者
9、就像大拇指一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默默地为社会贡献着。6 .引导学生体会写法。(1)让学生再读一读写大拇指最肯吃苦的局部,想一想:这局部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先概括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几个例子说明。(2)教师小结写法:作者在描写大拇指姿态和作用的内容时,运用的是先概括后举例的 方法,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的。四、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食指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比拟,让学生了解课文2、3两个自然段在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上的相 同点,为第二课时拓展写五官做了写法上的渗透。1 .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第3自然 段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7 .全班交流。预设:(1)这两个自然段都是从姿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指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22 指教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