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普通高中振兴之路如何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普通高中振兴之路如何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县城普通高中,振兴之路如何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金碧中学的学生在课堂上。罗兴祥摄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金碧中学的学生在课堂上。罗兴祥摄(2022 年)2021年6月9日,河南省温县一中高三毕业生在校园内拍摄个性毕业照。徐宏星摄【思想汇】编者按近年来,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建设受到广泛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 设”。去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 普通高中开展提升行动计划,为到2025年整体提升县中办学 水平制定了系统而详细的开展方案。县中教育是当前县域教育工 作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县中振兴关系到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关系到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
2、镇化建设,在我国教育和经济社会 开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在关注县中振兴的同时,我们也要把视 野扩大到范围更广的乡村教育,县乡村本是一体,县中振兴与乡 村办学活力相辅相成,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都有 着重要意义。1 .为什么要振兴县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强调,“郡县治, 天下安”。在县域开展中,振兴县域普通高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振兴县中是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大事。县连接 的是农村和城市,县中连接的是县域学子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 育的机会,直接关系到县域人民群众的福祉与民心安定。二十世 纪八九十年代,县中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走向高校深造,也培 养了大批毕业生投身县
3、域建设,承载了县域人民群众对于实现社 会流动的期望和办好教育的信心。但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城镇 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县城的经济地位在下降,县域人口大量流 向城市,县中也出现了 “塌陷”问题,大批初中毕业生流向城市 高中就读,县中的吸引力在下降,教育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 坡,影响了县域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开展。当前,县中无论是在学 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上都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在全国普通高 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 育年限到达10. 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到达13. 8年, 新增局部相当于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到2025年,我国要实现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
4、限到达H. 3年,意味着人均受教育 水平要到达高中二年级以上的程度,立足点在高中教育,增长点 在高等教育。对于县域人群而言,接受高质量的县中教育是顺利 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那些直接进入劳动 力市场群体的人力资本,对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发挥关键作用,对未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通过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实 现意义重大。其次,振兴县中关系到经济社会开展。城乡经济差序化开展 格局引发的“虹吸效应”、区域间人口迁移导致的“累积效应” 等因素同时影响了县域和县中的开展,“县中塌陷”很大程度上 是区域经济开展差距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各种资源不平等 投射在县中的结果。县中的办学水平不仅
5、反映了一个县的教育质 量,更彰显区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开展水平,而这又是吸 引人口聚集的关键要素。有研究指出,高中教育是提高劳动力质 量的重要阶段,是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迈向高等收入阶段的重要 指标。但我国目前农村人口的高中入学率远低于城市人口,“低 收入,低技能”劳动力将制约我国经济的转型和腾飞。假设想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就要缩小城市和农村在高中入学率上存在的 差距,而提升县中开展水平就成了根本途径。县中振兴可带动县 域教育的振兴,有助于提升农村劳动力质量,有助于吸引人口回 流,促进地方消费与配套产业的复苏,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良性 开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影响,有效推动以县城为重
6、要 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而加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开展的新型城镇化 开展格局形成。最后,振兴县中是面向未来提前布局教育的前瞻性举措,是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曾经有一种论调认为,县中的 衰败是教育市场化选择、老百姓“用脚投票”的合理结果,所以 县中不必救。这种观点极为片面,没有站在教育长远开展与建设 教育强国的高度审视县中教育的战略定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的数据,截至2020年,已有100个国家在中小学阶段实施了 10年及以上的义务教育,其中有44个国家实施了 12年及以上 的义务教育,同时有100个国家在中小学阶段实施了 12年及以 上的免费教育,说明义务教育向高中阶段延伸已经成为世界
7、各国 教育开展的主要趋势。在我国,陕西、云南迪庆等省地政府也已 推行高中免费教育。2021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 4%, 到2025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到达92%以上。从数据与 经验上看,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化程度更高,是支撑高等教育进 一步普及的前提。因此,面向未来谋划教育高质量开展的大格局, 就必须从当下做起,把规模占全国一半的县中振兴起来,缩小县 中与城区普通高中间的差距,进一步提升县中教育质量,为实现 教育强国奠定基础。2 .振兴县中如何做实际上,县中开展嵌套在两个结构中,第一个是由县中所在 县域与周边区域在经济社会开展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的 教育之外的大结构,对资源
8、配置、人口流动产生显著影响。第二 个是教育内部结构,受到横、纵两方面力量的影响。横向力量是 以一些民办高中为代表的“超级中学”和更高行政级别城市公办 中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源与师资的竞争上;纵向力量来自本 县教育生态中义务教育的开展和县中本身办学水平的影响,县中 不可能脱离全县义务教育而独善其身。因此,振兴县中不能仅仅 聚焦在加大教育投入等方面,更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与支持下,通 过学校与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总结推广目前县中开展的有益经验 和做法,让学生和家长重新树立对县域教育的信心,主动选择留 在县中上学,推动县中开展从被动“输血”到协助“造血”再到 主动“造血”,步入良性开展道路。第一,政策引
9、导:吸引生源回流,形成县中教育开展的良性 循环。不可否认,升学是接受高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当面对 县域外更好的升学信号时,老百姓往往会“用脚投票”,或出于 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理性选择,或出于盲目跟风以及对本地教育的 误解,导致大量优质生源外流,从而使县中教育陷入“生源流失 一高考升学结果差一老百姓失去信心一生源再流失”的恶性循 环。自2012年起,我国面向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实施重点高 校招生专项计划,成为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突破口。其中国家专 项计划针对(原)贫困地区学生,高校专项计划与地方专项计划 那么招收县及县以下的农村生源,以此提高农村和(原)贫困地区 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缩小区域间、
10、城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差 距。这一政策实施后,从学生个体到县中、县域均有受益,特别 是农村户籍学生获得了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以贵州某 (原)国家级贫困县为例,2018年至今平均每年通过专项计划 进入“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分别占到了 6 成和3成以上,特别是2020年、2021年均有学生通过专项计划 考入北京大学,打破了该县连续14年没有应届生考上清华北大 的局面,在当地引发巨大反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 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同时“十四 五”县域普通高中开展提升行动计划也指出“高校招生有关专 项计划继续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予以支持”。因此,
11、县中与地方 教育行政部门可利用专项计划的成功升学案例、政策的参与要 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安排,充分发挥本地教育优势与专项 计划的政策效应,同县中开展的结构性制约因素对抗。这种开展 策略可以先让一局部老百姓重拾对当地教育的信心,让一局部优 质生源回流,从而有针对性地打破恶性循环,继而利用这局部人 群的理性回归,影响更多本地学生及其家庭选择回流,形成新的 社会动向。第二,协作帮扶:采取多元协作机制,扶持县中高质量开展。“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开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县 中托管帮扶工程”,涉及各级政府、高校与优质中学,要求通过 托管、帮扶、协作等方式传递兴旺地区优质中学先进成熟的管理 经验、育
12、人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在扶持的基础上内化成县中自 身开展的软实力。从区位上看,要形成东西部跨省协作帮扶机制, 抓好超大特大城市和县城这“一大一小”在教育领域的定向协作。 要把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开展作为重要举措,推动城市优 质高中的教育资源向县域延伸,优秀教师向县中流动,先进管理 模式向周边覆盖,带动城区普通高中和县中共同开展。从协作机 构来看,举办附属中学的部属高校、有条件的地方高校能对县中 开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让此类高校、优质中学与薄弱县 中结对子,通过开展联合办学、对口支援、优质课程共享等形式 有效提升县中的教育教学水平。例如,笔者曾作为北京某部属高 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赴
13、云南省滇西地区某县中支教,担任高 一年级的化学教师。虽然志愿者们并非师范专业毕业,但凭借认 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与形式丰富的教学方法,给县中学子带去了不 一样的学习体验,教学成绩甚至超过了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也激发了县中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意识和行动。多元协作机制重 在“请进来” “走出去”,请来的是名校长挂职、名师送教、在 线双师教学、大学生支教等支持,“走出去”是指骨干管理者、 教师到优质中学挂职、跟班培训,其目的并不是直接照搬兴旺地 区城市中学的开展模式,也不是长期让优质中学教师直接为县中 学生授课,而是激发县中教育管理者与教师的自主性、成长性, 为县中教育的短板弱项“开药方”,将兴旺地区
14、的先进经验同县 中自身开展的基础和文化相结合,用好的教育理念引领本地教 师,继而引领县中学生的成长开展。第三,树立自信:探索自我开展模式,激发县中自主振兴活 力。从利用高考招生政策定向“输血”,到采取多元协作机制帮 助县中“造血”,最后县中的开展还是要走上依靠自身做大做强 的道路,形成内生开展动力与开展模式,这需要地方党委政府、 教育行政部门、县中教育管理者、教师、学子及家长们的共同努 力。除了各级政府加大对县中的资源倾斜与优化配置力度外,更 需要在强化政府职责的基础上,为县中自主开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与适宜的土壤。要简政放权,少开行政会、多研育人事。要破除 升学GDP导向,让县中从行政压力与束
15、缚中解脱出来。要统筹县 域各中学的协调开展,即使短时间内采取集中资源办好个别中学 的开展策略,也不能长期以牺牲其他学校未来开展为代价,仅靠 头部学校粉饰地方教育政绩。要充分发挥县域内优质中学的示范 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学校齐头并进,缩小县域内的校际差距,并 从多样化与特色化出发,让县域高中形成良性的办学生态与百花 齐放的格局。县中教育管理者要由懂教育、爱教学、知管理、能 服众的人担任,要培养教育家型校长,植根县中本地文化与乡土 基因,打造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县中育人模式。在笔者曾经访谈 过的县中校长中,有人曾自费参加心理学培训课程,组织学校教 师接受相关教育,在学校设立心理工作室、阳光健身房,积极践 行“唯有师生心理健康,内心充满阳光,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 与学习中去”的理念。对县中教师而言,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 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与创造性,专 注教研教学,同县中学生与家长一道,走出“老师埋怨生源质量 差、学生怪老师没教好”的怪圈,促进县中师生和谐互信的风气 形成,让县中教育真正走上可持续的自主开展之路。( 吴秋翔,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