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相关资料汇总brl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相关资料汇总brlv.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理论一、 名词解释: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个人
2、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二、 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P483-48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
3、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2、 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
4、程。P485-486费雪方程为: ,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费雪方程表明,由一定水平的名义收入引起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剑桥方程为:,其中,PY是名义收入,它可以体现在多种资产形式上,货币是其中的一种,因此,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的比率为k的部分,k的大小则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它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两方程的比较:相同点:(1)形式相同,其中k与v是倒数关系;(2)结论相同,都说明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不同点:(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从货币的交易功能着手,而剑桥方程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
5、行分析。(2)费雪方程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重视货币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则从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费雪方程也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出发,认为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从微观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这就隐含着利率会影响货币的需求,这种看法极大的影响了以后的货币需求研究。3、 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P(1) 什么是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最佳选择
6、是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给增长率,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而且该增长率一经确定和公布在年内和季内不应任意变动。(2) 理论基础:弗里德曼按照微观经济学需求函数分析方法,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 ,其中,Md/P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为预期通货膨胀率。(3) 结论:弗里德曼认为:第一,在货币需求忠,利率的影响很小,因为利率变化后,发生相应的变动,相互之间有抵消作用,或者说,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第二,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7、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稳定的、可以预期的。依据经验,它与收入水平保持“正的一致性”。第三,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所谓永久收入意指预期未来年度的平均收入,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短期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得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 三、 论述题:1、 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P484-488(1)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流沿革。(2) 西方早期的货币需求理论为传统货币数量说,主要研究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和货
8、币价值的影响。代表性理论为: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论。两个理论的结论和方程式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但是,两者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费:货币需求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剑: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中保存的现金余额来表示,不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还包括贮藏货币;因此,前者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关心的是社会公众使用货币的数量和速度。后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把货币需求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货币需求量决定于货币资产的边际收益和其他资产边际收益的比较;费: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和经济制度等技术因素;剑:重视资产的选择,即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满足程度
9、之间的比较,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一观点和方法对后来的各学派经济学家都影响很大。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缺陷是没有分析货币数量对产出量的影响,对影响货币持有量的效用和成本的因素没有详细分析。(3)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沿着现金余额分析的思路,同样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开始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特定时期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心理。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这三种动机可归结为L1(交易动机)L2(投机动机),L1取决于收入,与收入成正比,L2取决于市场利率,与市场利率成反比。由于短期内人们投机动
10、机需求及不稳定,导致市场利率波动,进而影响投资,影响产出量和经济增长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虽然弥补了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量不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量的理论局限,但由于过度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了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此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短期分析,其中影响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变量都是短期变量,进而得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结论。(4)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一: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第二: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托宾讨论了在利率预期不确定前提下,作为风险回避者的投资者最优金融资产的组合,和人们的调整资产组合行为对货币投机需求的
11、影响。第三,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的发展。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扩展为七个动机,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具体化,并提出了公共权利动机,即政府实施扩张性需求政策所产生的扩张性货币需求动机。(5) 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思想,采纳了相同的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但由于其把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变为长期分析,提出了有别于凯恩斯短期收入变量的恒久收入变量,并认为恒久收入是一个稳定的变量,同时用实
12、证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从而其重要结论是,因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是稳定的变量,所以,货币需求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既然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中央银行就能够客观准确地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他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货币供给上,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供给与需求相一致,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控制通货膨胀。2、 试述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P479-482(1)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是通过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通过信贷扩张过程被供应和扩展的。因而可以通过对银行体系信贷机制的实证分析,来揭示信用货币供应和扩展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
13、过程。(2) 中央银行信用创造与基础货币供应的过程。由于中央银行是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因而经济活动中的新增货币供给量首先是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发行出来的。其基本过程是:当经济活动主体需要更多的货币时,会增加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当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时,商业银行就会将客户贴现和抵押的资产如汇票、抵押凭证、外汇等抵押给中央银行,以取得贷款;同时当财政出现赤子时,也会从中央银行透支,或中央银行从政府债券二极市场上购政府债券。这样中央银行的各项资产就会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增发贷款,同时增加其在中央银行交纳的准备金存款,最终,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总
14、和在数量上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此外,商业银行在经营经营中需要面对客户提取现金的需要,因此,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进一步分解为准备金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两部分,我们把这两部分的和称作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过程可简单概括为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使其负债基础货币供应增加的过程。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P481(3) 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与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在中央银行扩张基础货币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在扩张其信贷,并创造出存款货币增量。这一过程可概括为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其获得的原始存款发放贷款,通过原始存款在体系内的辗转存贷,从而成倍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可通过以下实证分析来表示:P479-P480(
15、4) 在上述两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来源于中央银行的新增基础货币发行,它表现为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使其负债基础货币供应增加的过程,基础货币的增加成为商业银行成倍扩张信用货币的基础。当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正好等于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达到最大。这一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Ms=KB。其中B表示基础货币,表明中央银行对信用货币的扩张;K为货币乘数,表示商业银行扩张货币量的倍数。3、 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P490-491(1) 货币经济学中一般用ISLM模型来反映总供求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均衡。ISLM模型(图P432)表示在不考虑国际收支情况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16、场共同均衡的宏观经济均衡状态,即通过产出(Y)和利率(i)的不断调整,最终能找到一组产出与利率的组合(Y*,i*),使得I=S,L=M,此时为总供求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均衡状态,(Y*,i*)组合为均衡条件。而且,这种均衡是在经济体系内部自动形成的,市场经济内部存在一种力量,能够使得货币市场、产品市场同时趋于均衡。例如,在经济萧条状态下,产出下降导致货币需求下降、利率下降、投资下降和收入下降。(2) P491P492宏观经济均衡动态过程中市场与政策的作用。 第二章:利率理论一、 名词解释: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P495: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是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
17、表现出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币值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两种利率的关系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基准利率P493: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基准利率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其借款的银行收取的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一般通过改变该利率影响银行的借贷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利率与回报率P495: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状况。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状况的指标是回报率,即向证券持有者
18、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持有债券从时间t到时间t+1的回报率公式为:RET=C+Pt+1Pt/ Pt。其中:Pt为t时该债券的价格;Pt+1为t+1时该证券的价格;C为息票利息。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P494: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反映的是货币市场上各种借贷利率,长期利率反映资本市场上各种借贷利率,因此利率在两个市场上形成不同的利率水平,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但是,由于两个市场是密切联系的,利率的变动会导致资金在各个市场间的流动,同时资金的流动又会引起利率的变动,因而,利率在两个市场是被联系在一起的,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同时升降,但
19、短期利率的波动幅度往往大于长期利率。二、 简答题:简要说明西方利率理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及古典利率理论的异同。P496- P499(1) 三个理论都是从供求关系来解释利率的决定,但不同学派对供求关系的解释 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论。(2) 古典学派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在实物经济中,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即储蓄水平和资本需求即投资水平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均衡利率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为均衡利率条件。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非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同时该理论还是一种流量和长期分析,所以
20、,又被称为长期实际利率理论。(3)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由货币供求解释利率决定。他认为货币是一种最具有流动性的特殊资产,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取得的报酬,而不是储蓄的报酬。因此,利息是货币现象,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的流动性偏好,和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量是利率决定的两大因素。同时,货币供给量表现为满足货币需求的供给量,即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是均衡利率的决定条件。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利率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中央银行再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也不会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
21、凯恩斯把利率看成是货币现象,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变量无关。同时,他对利率的分析还是一种存量分析,因而,属于货币利率理论或短期利率理论。(4) 可贷资金理论是上述两种理论的综合。研究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储蓄、投资流量)和短期货币因素(货币供求流量)对利率的决定。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和短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投资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下降或上升;反之,在可贷资金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随可贷资金的需求的增加或下降而上升或下降。均衡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平衡。由此可见,可贷
22、资金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的区别,在于可贷资金理论注重流量和货币供求的变化量的分析,并强调了长期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但可贷资金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之间并不矛盾,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中货币供求构成了可贷资金理论的一部分。1、 试论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P499- P502(1)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多运用ISLM经济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中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在运用该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时,是将国民经济的均衡看成是实物方面的均衡和货币方面的整体均衡,(图解释图:IS曲线、LM曲线和E点的含义)。(2) 当IS 、LM总水平变化时,两曲线会发生位置的移动,均衡利率必然也会变化:如果货币供求水
23、平扩大或缩小,LM曲线会右移或左移,因而均衡利率会下降或上升;如果储蓄和投资水平扩大或缩小,IS曲线也会向右或左移动,使均衡利率上升或下降。所以,在该模型中非利率变量的变动都将引起均衡利率的变化,而影响这些变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具体有以下因素:P501P502。(3)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上述决定利率的因素都不可能单独地发挥作用,它们总是在同一经济条件下,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对立率发挥程度不同方向各异的影响作用。2、 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有哪些?P502- P503(1) 利率的定义。它是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借贷双方
24、的利益影响经济活动的其他变量,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2) 具体表现为:a、 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和储蓄为此削彼长的关系,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率会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上升,人们把收入用于消费的机会成本上升,用于储蓄的收益会上升,从而会促使消费减少储蓄增加。因而,利率变动可以起到调节社会一定时期聚集资金量的作用。b、 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对投资者利率反映他们资金的成本,利率上升成本上升收益下降,因此利率变动与投资需求变动成反方向,从而,调节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大小。此外,在存在客观市场利率的情况下,利率会引导资金投向资本边际效率相对高的项目或企业,从而起到激励微观主体
25、提高效率,有效配置资金和资源的作用。c、 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当利率过低过度刺激投资时,一旦投资大于储蓄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物价上升。反之,提高利率会引起储蓄上升投资下降,进而调节供求,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d、 利率与金融机构。利率的变动会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以求在利率变动的情况下增加收益或控制成本。这种影响使中央银行利用利率影响信贷量和流向进而调控宏观经济成为可能。e、 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在开放经济中,利率会通过一国与国外的经济交往活动影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首先,在对外贸易方面:其次,在资本国际流动方面。f、 利率对经济的调控和影响作用由于
26、其决定因素的复杂多样性而难以用以上几个方面给予全面解释,只能择其要点而概之。(3) 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利率以上作用的发挥及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是否具备或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利率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复杂的,可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a、 一国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独立性程度,及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利率调节是通过影响微观主体的利益来实现的,因而微观主体是否是独立决策的经济实体,关系到它们预算约束的有效性,对及利率变动能否作出及时快速反映。b、 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间迅速传导信息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c、 利率结构和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等
27、因素也会影响利率作用的发挥。利率能否直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中央银行能否借助工具影响市场利率,决定利率是否可以作为调节宏观经济工具,和发挥调节作用的程度。3、 结合我国利率体制的变革过程谈谈你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看法P503- P505(1)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是利率管理体制范畴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确立,我国也确立了利率市场化的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及建立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借贷市场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的利率管理体制。(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管理体制的变革:两个阶段一个趋势P504(3) 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a、 是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
28、市场化改革的要求。b、 是发挥利率反映并引导市场供求的作用、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效率的要求。c、 是中央银行运用利率调节宏观经济的要求。(4) 当前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市场化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互为条件。在我国目前经济环境下,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些条件:P504(5) 展望:P505 第三章:通货膨胀理论一、 名词解释: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P507:指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通货膨胀。(1)其第一推动直接来源于货币因素,即货币的过量发行;(2)货币过量发行导致总需求膨胀,从而引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P507:指由于上游产品成本和工资率的过度上升而引起的物价普遍
29、上升的通货膨胀。工资率上升导致通货膨胀的条件是: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超过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收入攀比机制。结构型通货膨胀P508:指生产结构的变化导致总供失衡求或部分失衡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其传导机制是价格刚性机制和价格攀比机制。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P509:是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共同推进的通货膨胀。在现实生活中,纯粹意义上的需求拉上、供给推进或结构型等都不可能持续地作为单独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最终会演化为复杂的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螺旋式”和“直线式”通货膨胀两种形式。前者是先由供给因素引起通货膨胀,进而引起总需求上升,演变为混合型通货膨胀;后者是先由需求因素引起通货膨
30、胀,进而引起成本上升,形成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二、 简答题:1、 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P509-511(1) 定义(2)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短期(静态)分析:A、分析的前提: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供求和货币供求存在四方联关系。P509;B、传导过程:MsMd Ad ,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短期内物价上涨。见P510图。第二:长期(动态)分析:A、分析的前提:分析的相关变量即货币供求和总产出量(总供给量)的关系为三角关系见P510;理论上讲,在经济(产出)增长极限(充分就业)内 Ms Y* 和P 。B、传导过程:Ms Ad Y* 和P
31、 。在离产出极限点较远时,Ms Y* P 。但在产出趋向极限点时,三个变量的关系变为Ms P Y* ,而且,Y*趋近于零增长。见P511图。C、由于短期内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总需求的增加,存在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对于产出量的增长的刺激大于对物价上涨率的刺激的现象,人们便以为较多的货币供给量能带来较大的产出量,因而试图通过不断扩大货币供给量、扩大总需求量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动态分析表明,不断扩大货币供给量同时也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得以进一步恶化的重要诱因。 2、 简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P511-512(1) 定义(2)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短期
32、(静态)分析:A、分析的前提: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B、传导过程:成本上升引发物价上涨和产出下降。见P512图,进行图解分析。第二, 长期(动态)分析:A、分析的前提:在总需求变动的情况下。B、传导过程:成本上升引发物价上涨和产出下降,政府为增加就业而扩大货币供给量进而扩大总需求,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演变为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三、 论述题:1、“螺旋式” 混合型通货膨胀有那几个基本要点?请描述其动态形成过程。P513-514(1) 概念:最初起因于成本方面,是从生产领域开始的。首先表现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当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得到总需求扩张的支持后,便演化为“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2) 基本
33、要点:见P513(3) 动态形成过程:P513图解:成本上升 价格上升和产出下降,为了抑制产出就业下降,政府用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扩张总需求,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升同时产出会到原起点。物价上升引起成本进一步上升,导致产出又一次下降,因而,政府进一步扩张总需求,使物价进一步上升,产出则又会到原起点。所以,物价上涨率沿着动态均衡点螺旋上升,产出不变。(4)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螺旋式”通货膨胀表现为螺旋上升而非猛烈上升,但调控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它涉及到经济运行的组织结构和机制配套等问题。 3、 试论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P515-519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指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具体从以下方面进
34、行分析:(1) 通货膨胀与短期经济增长:前提:总供给量变化,但总供给水平不变,即总体生产能力不变。此时,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可从以下两个阶段分析:第一, 通货膨胀初期在经济体系存在资源闲置,同时现实产量大大低于最大潜在供给。此时,通货膨胀带动总需求增长可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的增长。P515图示。第二, 在通货膨胀的后期,经济体系已不存在闲置资源。由于总需求的持续扩张,在总供给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使经济社会中可利用的资源处于紧张配置和紧张利用状态,同时现实产量接近等于最大潜能供给。此时,通货膨胀带动总需求的增长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经济增长只能促使物价水平进一步升高。P516图示。(2) 长期看通货膨胀与经
35、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前提:生产能力在经济系统中是不断提高的。即生产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进行的,总供给的水平是变化的,而且,生产能力的扩大先于总需求的扩张。图解:P517。在总供给水平增加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当总需求水平上升后物价上涨同时产出增加,此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与短期分析相同。总趋势是伴随总供给增加物价上升。(3) 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经济效应前提:如果通货膨胀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社会公众都会对通货膨胀形成预期。结论:此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会减弱。原因分析:第一, 通货膨胀预期导致货币工资率变动滞后过程缩短和积累能力下降:所谓工资率变动滞后指工资调整滞后于
36、物价上涨,其结果使厂商能因物价上涨而获得更多得超额利润,因而加强了企业得积累能力和投资能力,从而促进产出得增加。但在通货膨胀预期成为习惯行为的情况下,在通货膨胀之前,工人会迫使厂商调高工资,使因货币工资率变动滞后效应被抵消。第二, 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导致发生临时性的过度购买行为个别消费者和厂商预期要发生通货膨胀,他们会在需要消费和进货之前购进消费品和原材料等生活和生产必需品。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其他社会公众,使厂商普遍存货超过正常量,消费者短期消费品积存增加。短期内市场会供不应求,同时,信贷资金供应紧张,物价和利率上升,但接下来,购买力便会下降,借贷需求也会下降,导致总需求下降,产出减少,经济增长
37、停滞。 第四章:金融体系一、 名词解释:直接融资P522- P523:是货币资金的供给者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信贷关系,货币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发行融资凭证给货币资金的供给者,进行资金的融通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种交易以证券经纪人或证券商作为中介进行安排,证券经纪人或证券商等中介人向交易双方收取中介服务费而赚取利润。间接融资P523:指货币资金的供给者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介来进行;金融机构发行各式金融凭证给货币资金的供给者而获得资金;再以贷款和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货币资金的供给者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之间的资金的融资方式。金融机构本身发
38、行和购买债务凭证,主要通过债券债务的利息差来赚取利润。资产证券化P526: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再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作为直接信贷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储蓄信贷机构最适合开展此类业务。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金融监管:一国政府通过国家立法指定和保障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活动实施监督和管理。金融监管当局借助于一系列监管制度和措施,行使监管职权以控制金融风险保证存款人利益,保障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运行。 二、 简答题:1、 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业经营改革的意义。P52
39、6- P527(1) 概念(2) 作用:信用增级、消除信用过份集中转移金融风险、体现规模经济充分利用资产价值、提供流动性、提高资本比率。(3) 作用:P527。资产证券化具有明显的金融创新意义:转移信用风险创新、提高流动性创新、信用创造创新。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具有明显的启示意义。2、 简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模式及功能。P529- P531(1) 概念:(2) 金融监管体系的模式: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确立了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架构的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模式。(3) 各监管机构的功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审批、监督管
40、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等职责;具体包括六方面见P530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拟订有关证券市场的法规草案,研究制定有关证券市场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定证券市场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与证券市场有关的事项;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证券、期货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保险市场。具体包括4方面内容见P531三、 论述题:1、 试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和优劣。P522- P524(1)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金融市场上两大融资方式,它们的概念和特点。(2) 两大融资方式各自的优点:间接融
41、资:可使投资者方便迅速低廉地获取必要的情报;使交易双方获得低成本的交易服务;分散投资风险;提供流动性。直接融资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更能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金的作用;具有加速资本积累的杠杆作用。(3) 两大融资方式的优点对应对方在发挥融资功能时的融资劣势,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构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融资体系。2、试述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及直接融资扩大的意义。P524- P526(1) 融资结构指金融体系的构成结构。现代金融制度中包括以银行为主的媒介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体系、服务于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金融监管机构体系。各种体系发挥特有
42、功能为资金融通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2) 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a融资格局由财政主导型转向金融主导型b在金融主导型格局下,直接融资的比重正在逐步扩大,但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c间接融资体系中,多种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融资比重逐步扩大,国有银行贷款比重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d直接融资体系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得到发展,其中股票市场融资比重上升较快。(3) 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a直接融资的优点;b我国目前直接融资在整个融资体系中的比重还很小,使金融体系整体发展不均衡;c从金融体系市场化发展趋势上看,需要发展更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增强市场融资的功能,扩大融资的规模,提高金融证
43、券的流动性。d发展直接融资可以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以缓解银行的信贷风险,促进银行体制的改革。第五章:金融市场一、 名词解释:货币市场:P533是一年和一年以内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和国库券市场等子市场。这一市场的金融工具期限很短,近似货币所以称之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金融机构调节流动性的重要场所,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础。资本市场:P533 -P534一般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财政赤字的需要。由于交易期限长,资金主要用于形成实际资本,所以称之为资本市场。远期:P
44、536是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在远期和约中,交易双方约定买卖的资产称为标的资产,约定的价格称为协议价格,同意以约定的价格卖出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空头,同意以约定价格买入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多头。互换:P536指互换双方达成协议并在一定的期限内转换彼此货币种类、借贷利率基础及其他资产的一种交易。互换协议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指交易双方按照即定的汇率交换两种货币,并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按照该汇率相互换回原来的货币的交易;利率互换指交易双方将自己所拥有的债权(债务)的利息收入(支出)相交换的交易。这两笔债权(债务)的本金价值是相同的,但利息支付条款
45、却不同,通过交换可以满足双方的不同需要。 二、 简答题:1、 简述风险与收益的关系。P538(1) 风险和收益是任何投资者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一对矛盾,投资和收益是对称的,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所有收益都是要经过风险来调整的。1952年经济学家马苛维茨首先用比较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了风险于收益的关系,为资产定价理论奠定了基础。(2) 每个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都要对收益进行预期,因而从数学角度分析,收益预期往往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来表示。因为投资面临着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预期收益率就是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情况下收益率的综合估计。数学表示为收益率这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值(E(r)。见P
46、538(3) 风险是指投资价值损失的可能性,它实际上反映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可以用对预期收益的偏离来反映风险的大小。数学上可用方差概念进行定量分析。见P5382、 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可以减少风险P538P539(1) 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控制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分散投资,即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多样化的投资的资产组合来降低风险,这一原理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资产组合的风险协方差公式来说明。(2) 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资产组合中所有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见P538公式。资产组合中,在资产总数一定情况下,单个资产占的比重小,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越小,风险越
47、小,这个原理说明投资资产数量多可以减低风险。(3) 风险协方差公式说明:资产组合的风险不仅与单个资产的风险有关,不仅是单个资产标准差的简单加权平均,而且与各种资产的相互关系有关。投资者通过选择彼此相关性小的资产进行组合时风险更小。见P539公式。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反映组合资产共同变化的程度,因而资产组合的协方差越小组合资产投资的风险越小。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又取决于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越小系数越小,组合资产风险越低。这个原理说明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3、 简述CAPM的基本内容(1) CAPM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寻求当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各资本资产的均衡价格。即假设人们对预期收益率和风险的预期相同,并且都根据分散化原则选择最优资产组合,达到均衡状态时,证券的风险溢价是多少?(2) 在以上假设前提下,在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下,通过对投资者集体行为的分析,可以求出所有有效证券和证券组合的均衡价格,即资本市场线见P540图。射线rfM,表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所有的有效投资机会。尽管每个人都希望达到高于资本市场线,但竞争力量将推动资产价格变动,使每个人都达到直线上的某点。资本市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