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 57:《商鞅立信》.docx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 57:《商鞅立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 57:《商鞅立信》.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鞅立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 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注释】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司马 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既:已经。具:完备。既具:这里指制定完备。布:公布,公布。恐:恐怕,担忧。已乃:不久。国都市南门:都城市场的南门。募:招募,广泛征求。徙:搬。置:至I。予:给予。怪:感到奇怪。金:古代货币单位。辄:就。以:用来。明:说明。卒:最终。【参考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
2、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忧百姓不相 信,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 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 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 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说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公布了法令。【启发】信用的力量是强大的。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 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课后练习】1 .解释以下句子中标红的字。(1)恐民之不信己()(2)莫敢徙()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答:O.商鞅做了怎样一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2.关于商鞅这样做的目的,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说明自己不会欺骗别人。8 .他想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C.他想通过这种方法来取得百姓信任。D.为他变法法令的实施做准备。【参考答案】1 . (1)担忧 (2)搬迁.(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说明没有欺骗(百姓)。2 .他立一根木头在南门,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给五十金, 有人搬了,他就给了五十金。4.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鞅立信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基础篇 57:商鞅立信 中小学 文言文 阅读 详解 基础 5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