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语文考前必考考点梳理摸排卷四 诗歌鉴赏(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
《2022年高三语文考前必考考点梳理摸排卷四 诗歌鉴赏(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语文考前必考考点梳理摸排卷四 诗歌鉴赏(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三语文考前必考考点梳理摸排卷04诗歌鉴赏【梳理清单】 一、七种题型: 1.选择题。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 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今年在选项中设置和学过的诗歌比较的题目,应引起重视。2 .意象意境类。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还要分析 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 象。概括画面内容或分析意象的特征
2、的题目,注意对诗句中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 最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注意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大致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 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3 .诗意概括。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 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特征。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 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4 .理解赏析诗句类。分析诗句含义,首先简单的翻译诗句,然后结合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
3、句中蕴含的情感;分析诗句作用, 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 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 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 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5 .赏析手法类。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 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比照、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 要
4、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局部,表现手法和修 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 果。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昼居池上亭独吟刘禹锡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注】刘禹锡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他长期遭贬,备受打击。“法酒”是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 汉刘向作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 何足言”。17.以下对
5、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正午时分池上亭周围的恬静凉爽,为“独吟”创设了一个幽雅的环境。B.颔联以“静”“闲”两字写形,借助“蜂教诲”“鹤仪形”写神,耐人寻味。C.颈联“法酒调神气”与“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饮酒意趣不同,后者显得落寞。D.尾联说当今为几杖作铭,又有什么意思,暗含挖苦,隐隐透露出内心的不平。18.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7. C18.坚强不屈,积极乐观。面对挫折不屈服,师蜂自励,显勤奋勇敢;以杖自励,有政治抱负;志趣高雅,品格高尚。以鹤自比,情怀高洁;调酒抚琴,志趣高雅;机心已息,胸怀坦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
6、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意趣不同,后者显得落寞”错误,本诗“调神气”指调节精神,与“长精神”是一致的,诗人刘禹锡最可贵 的品格就是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形象的能力。诗中主要通过环境衬托、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借助“蜂小鹤”酒”“琴”等典型意象,来展现出诗人美好的 心灵的。“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从所看所想的内容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 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圣 人师
7、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闲想鹤仪形”从“想”字着笔,“鹤仪形”是君子的仪形。这里以“鹤仪形”为尚,修德至勤,表现了“身闲志不 闲”的高尚情操,形象高洁。“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诗人饮酒是为了“调神气”,即调节精神。 这与“暂凭杯酒长精神”一致。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仍从“静”、“闲”两字着笔,外表 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 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尾
8、联作达观之语,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机”是机心。 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有自警或劝诫之意。 诗人虽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但依然不忘进德修身。虽对朝廷不满,依然以杖自勉,心存社稷。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假设隐假设现,显得生机勃勃。8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
9、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气氛。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假设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20 .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答案】19. B20. (1) “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 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2) “一声”好。“一声”说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解析】. B.“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气氛”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
10、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 园气氛,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应选Bo.此题考查赏析诗中的语言之炼字的能力。首先明确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 (1)如果认为“数声”好。“数声牛上笛,写远处传来几声悠扬的笛曲。“数声”即几声的意思,说明“牛”不止一头,牧童也不是一个。 读者可以想见牧童结伴放牛,或大声说笑或吹奏笛子,伴着牛们的鸣叫的热闹场景数声”突出声音的大、 热闹,给人动态感,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的热闹、快乐。(2)如果认为“一声”好。“一声牛上笛”,写
11、远处传来一声悠扬的笛曲。“一声”,一个声音,即一个笛声,这一声有些突兀,打破了 乡村的静谧、宁静。但这“一声”正如“鸟鸣山更幽”一样,突出了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静美 的感受。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比照、衬托等等表现手 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6 .分析情感类。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 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 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
12、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 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7 .赏析语言类。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 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 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分析诗歌风格一般在题干中均给出具体的特征,要求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 干中给出的术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哪些地方表达这种特征。二、五类素材.青春励志、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等兼济天下思想;1 .关注
13、民生、歌颂友情、修身养心等独善其身思想;.相关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的内容;2 .关注名家作品,经典名句的赏析。3 .和教材尤其是要求背诵的诗歌相关的题材。【考点摸排】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李录事兄归襄邓文长卿7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注】襄邓:即襄州、邓州一带。汉水:长江的支流,流经襄州境内。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诗开篇点出诗人同朋友一样的人生遭遇,为诗歌营造了悲凉的气氛。B. “逐转蓬”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与友人颠沛流
14、离的迁移生活。C.诗人和朋友分别多年,晚年相逢,此时春天已逝,社会正处于动乱之中。D.尾联以“汉水”“楚云”代指分别后两人所处之地,相去万里的离别之悲催人泪下。2.本诗颈联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答案】1. C2.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典型之景“行人”“西月”“归马”“北风”等描绘出一幅清冷、萧瑟的秋夜送 别图。以“杳杳,,”萧萧,,两个叠词,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渲染悲凉凄苦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和朋友相见时互相哀怜的情意和相见又马上分别的痛苦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此时春天已逝”错误,“青春”在此处指年少时光。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炼
15、句的能力。颈联的意思是:相聚短暂,月己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本联对仗极为工整,而“行人”“西月”“归马”“北风”等词又构成了一幅悠远萧索的月夜送别图画,融情入景, 凄怆感人。同时“杳杳萧萧两个叠词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渲染悲凉凄苦的气氛。友人越走越远,而诗人却久久地注视着西边的月亮,追寻着友人远去的身影,送别归来,诗人行单影只, 北风萧萧,归马嘶嘶长鸣,令人倍觉凄凉。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3-4题。观拔河俗戏李隆基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噪齐山岌巢,气作水腾波。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张说今岁好拖钩,横街敞御楼。长绳系日住,贯索
16、挽河流。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注岌集:高峻。拖钩:拔河。1 .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根据内容分析,唐朝时期拔河是流传于官方与民间场面浩大的比赛游戏。B.第一首诗第五句以形写声,用山高来形容喊声,表现拔河场面震撼人心。 C.第二首三四句写角力时长绳拉住太阳、让河水奔流,夸张奇特有表现力。 D.两首诗题材相同,思想感情相近,诗意彼此照应,这是唱和诗特点之一。2 .这两首唐诗蕴含丰富的体育精神,请简要分析。【答案】3. C4.磨炼志向:欲练英雄志。全力争胜:须明胜负多;争都更上筹。团结拼搏:气作水腾波。【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
17、析诗歌手法的能力。C.“让河水奔流”错误,”贯索挽河流”意思是绳索拉住了河流,使河流不再流动。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的能力。“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意思是:参与拔河的壮士们如果想要锻炼一下自己的雄心壮志,先要明白拔河 比赛有胜有负,应当全力以赴,争取胜利。这两句表达了体育“磨炼志向”“全力争胜”的精神。“噪齐山岌梁,气作水腾波”两句写拔河壮士齐声呐喊,声音可与高山相齐,他们一起努力,发出的壮气能 使河水腾起波浪。这两句写出了拔河者齐心协力的效果,表达了体育“团结拼搏”的精神。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东郊韦应物吏舍躅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三语文考前必考考点梳理摸排卷四 诗歌鉴赏新高考版解析版 2022 年高 语文 考前 必考 考点 梳理 摸排卷四 诗歌 鉴赏 新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