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26).docx
《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26).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展报告?中小企业开展问题研究?联合课题组中 国 企 业 评 价 协 会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 家 统 计 局 工 业 交 通 统 计 司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中 华 全 国 工 商 业 联 合 会 经 济 部2003年12月 北京前 言党的十六大首次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制度根底、非公有制企业建设者的政治地位、非公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根本原那么以及稳定的私营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重要方面联系起来,构成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政策体制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开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开展,要“放开市场准入,
2、“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开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这说明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政策性障碍已根本破除,预示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环境将进一步宽松,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状况将进入“黄金时代, 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开展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整体把握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状况和未来开展趋势,客观分析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与地区分布状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展中小企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供有效的咨询依据,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开展,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联合成立了?中小
3、企业开展问题研究?课题 ,确立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GEP评估法 。本报告将运用GEP评估法综合评价我国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的整体开展状况。评估范围为1999-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 ,总样本共计80408家 。经年度关联和剔除异常值等标准处理,实际评估样本为12695家中小企业 。本报告试图通过对样本企业的评估,客观描述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02年,在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数量到达172805个,比2001年增长6.23%,中小企业数目
4、占到全部企业数目的95.18%,比2001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到达59648.16亿元,比2001年增长17.80%,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到达了53.85%,比2001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到达56313.97亿元,比2001年增长19.13%,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到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1.43%,比2001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利润总额到达了2353.11亿元,比2001年增长33.46%,中小型企业实现利润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利润总额的比重到
5、达了40.68%,比2001年提高3.43%个百分点;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到达了3615.11万人,比2001年增长3.58%,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到达65.48%,比2001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环境下,中小型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表1 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总计 大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 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11077利润总额 5784.48 3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根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2001
6、年底,我国小型工业企业共有131万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户数的97.5%;从业的人员到达6357.9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68.1%;全年营业收入到达56155.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到达47.9%。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不仅在就业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也明显提高。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虽然起步较晚、根底差,但开展速度很快,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重要力量 。1999年,我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只有33229家,到2002年底增加到80408家,年平均增长34.25%;工业增加值从1999年的2349.72亿元增
7、加到2002年的6729.85亿元,年平均增长38.77%;产品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8127.2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3899.51亿元,年平均增长43.27%;从业人员从1999年的682.05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608.16万人,年平均增长33.10%(见表2)。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成长,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工业中的地位明显上升。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企业单位户数、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产品销售、从业人员在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中的比重分别到达44.29%、20.40%、14.98%、21.83%、19.26%和26.29%,分别较1999年提高了23.78、9.5
8、、7.73、10.2、4.07和10.89个百分点(见表2)。表2 1999-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主要指标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资产总额 8476.注:不包含外商投资企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非国有经济市场化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非国有经济采取了积极、开放的政策,在许多重要领域取消或进一步降低了行政壁垒,纠正了在市场准入上的歧视待遇,大批民营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市场的。二是我
9、国对国有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抓大放小战略,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了放开搞活小企业的步伐。1999年我国拥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61301家,到2002年只剩41125家,平均每年减少6725家。这局部退出的国有企业大局部改制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三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发生的分化。目前,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大量城镇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已经通过股份合作制或者由私人承包、租赁等方式逐步退出了集体经营领域,变成了非公有制企业。1999年我国集体工业企业42585家,到2002年只剩下27477家,平均每年减少5036家。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局部也参加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行列
10、。此外,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迅猛增长,也加速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开展。预计到2021年我国非国有中小企业在工业领域所创造的GDP中的比重有可能上升到40%,而就业水平超过60%。从开展趋势来看,我国今后的开展可以概括为国有大企业为主导,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这将有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久动力。当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产权明晰,市场适应性强,富有经济活力。1999-2002年,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创造的新增工业增加值中,有38.32%来自非公有制中
11、小企业;新增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中,有39.79%来自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均超过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中的实际比重近1倍。2提供多数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从就业的角度来讲,今后主要依靠非国有经济的开展。国有经济由于有机构成提高和技术进步,就业的容纳量是在减少的,甚至是在排斥多余的劳动力。而我国又是个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国家,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结合,迫切需要开辟一种新的就业渠道,客观上要求尽快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3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最活泼的主体。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实用性、广泛性和高效性等特点。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许多行业占
12、据主导地位。而在IT产业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泼,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开展;在规模较小的特殊的消费品市场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往往是重要的产品和技术的提供者。4深化社会生产专业分工,促进大企业开展。分工和专业化的开展是经济效率的重要源泉。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扩大与深化。一国产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仅靠大企业是不够的,更需要扎根于中小企业集群。当前兴旺国家制造业的开展趋势是,大企业进一步向品牌、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能力等核心能力和业务领域集中,形成竞争优势;小企业逐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开展,进入大企业产业链,形成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关
13、系。5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体制改革。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活泼在市场的前沿,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按照市场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起到了示范效应。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成为衡量我国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关键指标。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对我国加速户籍改革,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起到了催化作用。特别重要的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开展为冲破传统的方案经济观念,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6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大局部的乡镇企业通过标准的公司化改造,成为私营合
14、资、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等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开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特征分析1999年,我国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户数共有33229家,到2002年增加到80408家。其中连续4年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录的企业样本12695家,这是我们本次评价的根底。经过对12695家企业连续4年的财务指标和调查问卷量化处理的综合分析评价,其中2933家企业具有成长性 ,占实际评估企业总体的23.1%。为方便比拟研究,我们按成长指数的大小截取2933家成长型企业的前500家作为新的研究样本(按成长指数排名的前500家的企业也可
15、以视为我国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具有最正确成长性的企业),从行业特征、地区特征和企业规模特征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状况。(一)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特征在具备成长性的2933家企业中,超过100家的行业有10个,它们依次为普通机械制造业(275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4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4家)、纺织业(248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4家)、金属制品业(176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1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42家)、食品加工业(131家)和塑料制品业(111家)。在500家最正确成长型中小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是非金属
16、矿物制品业(51家)、纺织业(49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7家)、普通机械制造业(41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4家)、金属制品业(30家)、食品加工业(22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家)、医药制造业(18家)和专用设备制造业(18家)。这些行业中成长型企业之所以较多,除了大局部行业中小企业更能发挥比拟优势,以及一局部行业目前处于高成长状态(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之外,根本上与行业中企业进入数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成长型企业较少的多是由于市场准入限制、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的行业(如煤气生产和供给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给业、烟草加工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7、其他矿采选业和木材及竹材采运业。这说明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较早进入的行业,中小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持续开展的能力。从成长型企业行业优势系数(成长性的企业行业比重与样本完整企业数目行业比重之比)看,具有企业成长优势(成长型企业行业优势系数大于1)的行业有15个,分别为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给业(1.55)、烟草加工业(1.4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4)、医药制造业(1.22)、煤炭采选业(1.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15)、专用设备制造业(1.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3)、普通机械制造业(1.1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
18、延加工业(1.1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07)、纺织业(1.06)、橡胶制品业(1.03)、金属制品业(1.01)。从排名前500家成长企业行业优势系数(前500家成长型企业行业比重与样本完整企业数目行业比重之比)看,具有最正确成长型企业分布优势的行业有15个,它们分别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2.0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97)、煤炭采选业(1.81)、家具制造业(1.67)、饮料制造业(1.61)、医药制造业(1.57)、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给业(1.5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44)、纺织业(1.2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8)、橡胶制品业(1.11)、
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0)、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07)、金属制品业(1.01)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1)。除烟草加工业外,这些行业多数处于高成长行业(如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给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也有一局部为我国传统的比拟优势行业(如纺织业)。可见,行业状况对企业成长存在着深刻的影响。表3 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行业分布状况(单位:家,%)行业分类 2002年企业户数 1999-2002年样本完整企业户数 具备成长性的企业户数 500家成长型企业户数 成长型企业行业优势系数
20、500家成长企业行业优势系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8 3 0 0 0 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351 42 6 0 0.62 0非金属矿采选业 580 78 11 0 0.61 0其他矿采选业 7 1 0 0 0 0木材及竹材采运业 5 0 0 0 0 0烟草加工业 18 3 1 0 1.44 0印刷业, 记录媒介的复制 1277 173 3化学纤维制造业 434 67 14 0 0.90 0武器弹药制造业 1 0 0 0 0 0注:(1)成长型企业行业优势系数=成长型企业的行业比重/样本完整企业数目行业比重;(2)500家成长企业行业优势系数=前500家成长型企业行业比重/样本完整企业数目行业比
21、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二)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分地区来看,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在2933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当中,东部地区就到达了2313家,占78.86%;中部地区385家,占13.13%;西部地区只有235家,占8.01%。(见图1)分省份来看,2002年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914家)、江苏(543家)、广东(213家)、山东(207家)、河南(176家)、四川(125家)、河北(117家)和上海(109家),除河南和四川分属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其余6个省份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这8个省份的成长型企业占全部成长型企业的81.96%,其中仅浙江一
22、省就占到全国成长型企业总数的31.16%;而青海(1家)、海南(3家)、宁夏(4家)、新疆(6家)、贵州(8家)、吉林(8家)、甘肃(10家)、内蒙古(10家)8个省份的成长型企业总数只有50家,不及浙江省的5.5%,在2933家成长型企业中的比重只有1.7%。在500家最正确成长型中小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省市是:浙江(108家)、江苏(89家)、广东(39家)、山东(36家)、河南(34家)、四川(33家)、上海(22家)、天津(18家)、安徽(17家)和河北(16家)。区位优势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可以通过成长型企业区位优势系数(成长型企业的地区比重与连续样本企业数目地区比重之比)进行衡量。
23、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只有东部地区(区位优势系数为1.11)具备成长型企业的区位优势,中部(区位优势系数为0.69)、西部地区(区位优势系数为0.83)由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成长型企业的产生受到较多限制。分省份来看,成长型企业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系数大于1)省份为云南(1.28)、浙江(1.26)、上海(1.17)、江苏(1.07)、广东(1.06)、广西(1.04)、山西(1.05)、山东(1.03)、广西(1.02)、河北(1.01);而区位劣势比拟突出的省份依次是西藏(0.00)、甘肃(0.36)、青海(0.38)、内蒙古(0.44)、海南(0.53)、贵州(0.59)、河南(0.5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经济 成长 中小 企业发展 报告 doc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