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岗位职责.doc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岗位职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岗位职责.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岗位职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_-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关键词】:p 】: 】 远程教育;培育;
2、新型职业农民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3、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
4、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
5、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
6、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
7、保障人才资是第一资,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21年8月28日,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2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2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
8、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保障。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
9、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
10、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
11、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
12、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
13、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二)丰富的教育资,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优质教学资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
14、”的优质教育资。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20_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
15、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
16、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
17、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
18、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
19、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
20、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
21、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为圆满完成20_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_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在农业局及科教股的指导下着力加强组 织做好_市20_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摸底调研工作,我校结合实际,本着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 度,坚持实事求是、力求准确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农业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对辖区内生产经 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分类开展全面调研,进一步了解、掌握了_市新型 职业农民培育需求的数量和结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本地区农村劳动力情况(一)人口总数:全市辖5乡5镇,1个街道办事处,5个农场管理委员会,共99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 万
22、,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乡村实有劳动力资156155人,其中:女劳动力 74536人。(二)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人数情况:辖区内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人数有99007人,其中男性 27128人,文化程度情况:小学及以下25745人,初中22402人,高中及以上4743人,年龄状况:20岁以下13291 人,2149岁28567人,50岁以上9697人。(三)从事农(牧、水)产品加工的人数情况:辖区内从事农(牧、水)产品加工的人数有513人,其中男 性218人,文化程度情况:小学及以下80人,初中166人,高中级以上28人,年龄状况:20岁以上0人,2149 岁225人,50岁以
23、上49人。(四)从事农资和农(畜、水)产品经营的人数情况:辖区内从事农资和农(畜、水)产品经营的人数有 4880人,其中男性2614人,文化程度情况:小学及以下1974人,初中1319人,高中及以上650人;年龄状况: 20岁以下36人,2149岁3307人,50岁以上599人。(五)外出从业人员有4245人,其中男性1602人,文化程度情况:小学及以下448人,初中20_人,高中级 以上1063人,年龄状况:20岁以下290人,2149岁3020人,50岁以上76人。我市和全国的情况稍有不同,外 出务工的人员不是太多,但是经营农业的也不多。(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辖区内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
24、济组织100个,从业人数有5533人,其中男 性,2817人,文化程度情况:小学及以下778人,初中2877人,高中级以上401人,年龄状况:20岁以下185人, 2149岁3169人,50岁以上702人。二、农民培训需求(一)产业需求:主要是橡胶、茶叶、咖啡管理和粗加工技术人员;畜牧养殖和疫病识别防治技术人员、渔业养殖和疫病识别防治技术人员及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技术人才。1.橡胶产业:天然橡胶是_市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西双版纳州最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 由于民营橡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管理不完善、规划不合理、割胶技术薄弱、干胶产量偏低、病虫害防 治能力不强等多方面问题。为进一步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职业 农民 培育 岗位职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