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10-2018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吉林省).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22∕T 5010-2018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吉林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2∕T 5010-2018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吉林省).pdf(1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B22/T 50102018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18 年 12 月 25 日 2018 长 春 二终 二终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厅 公 告 第 494 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关于发布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海绵城市 建设工程评价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
2、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T 50102018,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18 年 12 月 25 日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8 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81号)的要求,由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建筑与小区;5 城市道路;6 绿地与广场;7 城市水系;8 施工管理;9 维护管理;10 效果评价;11 创新与提高。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3、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随着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结合相关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 519 号,邮编:130041,邮箱:),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分会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省水文地质调查所 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 吉林恒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宋 刚 李建国 高 菲 孙炜宁 孙宏亮 王文亮 王子宣 李明怡 林英姿 王 芳 张思源 霍 佳 高 博 王福强 古文光 李铁刚 范洪昌 张
4、 阳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 毅 马 越 关文英 杨 红 高俊斌 孟 辉 张宇琦 目目 次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7 3.1 一般规定.7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8 4 建筑与小区.11 4.1 控制项.11 4.2 评分项.11 5 城市道路.15 5.1 控制项.15 5.2 评分项.15 6 绿地与广场.18 6.1 控制项.18 6.2 评分项.19 7 城市水系.22 7.1 控制项.22 7.2 评分项.22 8 施工管理.25 8.1 控制项.25 8.2 评分项.25 9 维护管理.27 9.1 控制项.27 9.2 评分项.28 10 效果评价.3
5、1 10.1 控制项.31 10.2 评分项.31 11 创新与提高.33 11.1 一般规定.33 11.2 加分项.33 附录 A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表.35 附录 B 吉林省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绿化植物品种推荐.52 附录 C 吉林省部分城市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图 74 附录 D 吉林省部分城市 30 年逐年平均降雨量.82 附录 E 吉林省主要城市气候要素一览表.84 附录 F 吉林省海绵城市岩土特征一览表.85 附录 G 下垫面种类径流系数参考表.87 附录 H 吉林省土壤分区概括图.88 附录 J 各类型土壤 pH 范围值表.89 本标准用词说明.90 引用标准名录.9
6、1 附:条文说明.93 1 1 总 则 1.0.1 为贯彻国家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统一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优良项目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单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优良工程评价。1.0.3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优良工程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 语 2.0.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
7、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2.0.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2.0.3 设计降雨量 design rainfall depth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2.0.4 下垫面 underlying 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
8、、水面等。2.0.5 面源污染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2.0.6 黑臭水体 black-odorous water 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2.0.7 内涝 local flooding 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2.0.8 内涝防治系统 local floo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9、 system 3 用于防止和应对城镇内涝的工程性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包括雨水收集、输送、调蓄、行泄、处理和利用的天然和人工设施以及管理措施等。2.0.9 雨水资源利用率 the ratio of rain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雨水收集并用于道路浇洒、园林绿地灌溉、市政杂用、工农业生产、冷却等雨水总量(按年计算)替代的自来水比例。2.0.10 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
10、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2.0.11 低影响开发设施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ies 依据低影响开发原则设计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工程设施的统称,包括透水铺装、渗井、渗渠、入渗池、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下沉式绿地、屋顶绿化、干塘、湿塘、人工湿地、雨水罐、调蓄池、植被缓冲带、砂滤系统等。2.0.12 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retention and storage 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2.0.13 雨水滞蓄 stormwater retention 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和
11、收集回用。2.0.14 雨水储存 stormwater storage 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2.0.15 雨水调节 stormwater detention 也称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洪峰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2.0.16 水质预处理设施 pretreatment practices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设施进水要求,用于初步处理雨水径流的设施。4 2.0.17 透水铺装地面 pervious 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地面铺装结构。2.0.18 透水混凝土路面 pervious
12、concrete pavement 由具有较大空隙的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凝土路面。2.0.19 透水沥青路面 pervious asphalt pavement 由较大空隙率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沥青路面。2.0.20 透水基层 permeable base 由粗骨料及水泥基胶结料拌合形成的具备一定透水性要求的道路基层。2.0.21 透水路基 permeable sub-base 路基土透水性满足一定透水率要求的路基。2.0.22 下沉式绿地 sunken greenbelt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且可用于渗透、滞蓄
13、的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用于源头减排时主要功能为径流污染控制,兼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用于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2.0.23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facility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构成。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2.0.24 渗透池(塘)infiltration basin 指雨水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的滞蓄水池(塘)。2.0.25 雨水渗井 rain seepage well 雨水渗井指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及净化处理的立体式地下排水设施。2.0.26 湿塘 wet pon
14、d 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以雨水作为其主要补水的 5 天然或人工水塘。2.0.27 雨水湿地 rainwater wetland 雨水湿地指以雨水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主的、由饱和基质、挺水和沉水植被和水体等组成的复合体。2.0.28 蓄水池 reservoir 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和削减峰值流量作用的集蓄利用设施。2.0.29 调节池 regulating pool 是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量的一种雨水调节设施。2.0.30 调节塘 regulating pond 也称干塘,是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的一种雨水调节设施。2.0.31 雨水罐 rain water ba
15、rrel or cistern 也称雨水桶,是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2.0.32 屋面集水沟与溢流口 roof gutter and down spout 屋面集水沟包含天沟、边沟、檐沟,溢流口是指为确保集水沟排水安全的必要措施,限制液位超设置的泄流管口。2.0.33 植草沟 grassed swale 用于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主要形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2.0.34 渗透管渠 infiltration trench 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2.0.35 植被缓冲带 vegetation buffer
16、 strip 指坡度较缓的植被区,通过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的设施。2.0.36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first flush diverion facilities 在雨水回用系统中,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的后续处理难度的设施。2.0.37 生态护岸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6 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指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2.0.38 陆域缓冲带 land buff
17、er zone 包括陆生植物群落以及布设在其中的防汛通道、游步道、慢行道、休憩平台、人工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设施。2.0.39 土壤渗透系数 coefficient of soil permeability 单位水力梯度下水在土壤中的稳定渗透速度。7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以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广场、城市水系有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范畴的工程项目为评价对象进行评价。3.1.2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即工程项目全过程评价,包括对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和运行效果的评价,应在建设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3.1.3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应在
18、传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础上,测试各层岩土的分类指标、物理性质指标、透水性指标,分析评价场地不同层位岩土的渗透性、均匀性及地下水条件等,绘制场地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为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水文地质参数,并依据分析评价结果对贮水、渗水、排水等需求提出措施建议。对于特殊地质区域(松软土、季节性冻土、盐渍土)、地质灾害防治区域和其他有特殊保护要求的区域在使用时应开展专题论证评价,保障安全前提下开展设计。3.1.4 被评价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应进行建设项目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总体控制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选择适宜于本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体系、设备和材料。对设计、施工、运营阶
19、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关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3.1.5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工程建设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确定评价结果,并出具评价报告。进行工程评价,应进行现场考察核实。8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每类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控制项是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必备条件,评分项是评价的可选条件,为鼓励创新技术和海绵技术的系统运用,本评价标准设置了加分项。3.2.2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包括设计评价、施工评价、维护评价与效果评价四部分,其中设计评价包括通过技术文件审查评价施工图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及以竣工图为蓝本编制的海绵工程后评估报告
20、及竣工图和现场情况与施工图的符合性;施工评价、维护评价和效果评价按控制项和评分项结合现场考察进行评价。评价的总体逻辑和框架见图 3.2.2。图 3.2.2 评价方法逻辑框架图 3.2.3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和不满足,评分项与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3.2.4 评分项包括目标评价和技术适宜性评价,目标评价即评价项 9 目的总体目标控制和分解情况,技术适宜性评价即评价项目所选措施合理性、设计合理性等。3.2.5 提高与创新项的评定按本标准第 11 章的有关规定确定。3.2.6 工程评价按如下方法进行分值计算:评价总得分Qn为设计评价 Qn1、施工评价 Qn2、维护评价 Qn3、效果评价 Qn4
21、的加权得分与创新项 fj得分之和,即:Qn=(wn1*Qn1+wn2*Qn2+wn3*Qn3+wn4*Qn4)+fj,式中:Qn 工程评价总得分;n 评分对象(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Qn1 设计评价得分;wn1 设计评价权重;Qn2 施工评价得分;wn2 施工评价权重;Qn3 维护评价得分;wn3 维护评价权重;Qn4效果评价得分;wn4 效果评价权重;fj 创新加分。其中 4 部分评价内容的权重 wn1-wn4按表 3.2.6 取值。表 3.2.6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各部分权重表 评价内容 设计评价 施工评价 维护评价 效果评价 权重 0.3 0.2 0.2 0.3
22、 在计算设计评价得分 Qn1、施工评价得分 Qn2、维护评价得分Qn3和效果评价得分 Qn4时,对于参评项目中未采用而评分细则中有相应分值的情况,按照实际得分占参评项总分的比例计算,即 Qni=(Qnis/Qnic)*100 n 评分对象(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 水系);Qni i 取值为 14,各评分对象相应阶段的得分,即 Qn1为 10 设计评价得分,Qn2为施工评价得分,Qn3为维护评价得分,Qn4为效果评价得分;Qnis 实际得分;Qnic 参评项得分;3.2.7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工程评价以总得分为依据,优良工程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若有任一项不满足,即不能评
23、为优良工程,总得分 85 及 85 分以上为优良。3.2.8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表见附录 A,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工程评价汇总及评价等级见表 A.0.1;2 工程设计评价根据项目类型分别见表 A.0.2表 A.0.5;3 施工管理、维护管理和效果评价分别见表 A.0.6表 A.0.8。11 4 建筑与小区 4.1 控制项 4.1.1 设计说明书中应编制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专篇,专篇中应统筹雨水径流总量减排、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削减,及雨水资源化利用,提出相关目标及具体措施。4.1.2 应保护场地内原有自然水域和湿地,不得进行填埋,不得减少城市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4.1.3 当整体进行改
24、建时,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径流总量不得超过原有径流总量。4.1.4 建筑与小区建设工程的水体水质应满足以下要求:1 建筑与小区内的封闭水体,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对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2 建筑与小区对过境水体应不增加污染负荷;3 有特殊污染源的建筑与小区,其建设海绵工程应进行专题论证。4.1.5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前,应具有场地现状调查及岩土工程勘察等设计依据材料。4.2 评分项 I 目标评价 4.2.1 合理规划海绵城市相关设施,对场地实施年径流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 30 分。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相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或相关规划批复要点规定的目标要求,得 30 分。海绵城市
25、12 专项规划未覆盖区域,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的目标值范围,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判断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合理性,合理得 30 分。4.2.2 合理设置透水铺装,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透水铺装率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其指标要求,得 10 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未覆盖区域,新建城区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不低于 40%,既有城区改造因地制宜采用透水铺装,得 10 分。4.2.3 合理设置具有滞留和调蓄功能的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设施,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下沉式绿地率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其指标要求,得 10 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未覆盖区域,新建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2T 5010-2018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吉林省 DB22 5010 2018 海绵 城市建设 工程 评价 标准 吉林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