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性能与设计.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性能与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性能与设计.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4 4章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性能与设计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性能与设计本本章章主主要要内内容容正截面受弯承正截面受弯承载载力分析力分析单单筋矩形截面梁受弯承筋矩形截面梁受弯承载载力力计计算算双筋矩形截面梁受弯承双筋矩形截面梁受弯承载载力力计计算算T T形截面梁受弯承形截面梁受弯承载载力力计计算算 受弯构件受弯构件受弯构件受弯构件 仅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的构件;仅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的构件;仅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的构件;仅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的构件;荷载作用方向与构件轴线垂直。荷载作用方向与构件轴线垂直。荷载作用方向与构件轴线垂直。荷载作用方向与构件轴线垂直。受弯构件的设计计算受弯构件的设计计算受弯构件的
2、设计计算受弯构件的设计计算 正截面正截面正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弯承载力计算:确定纵筋数量,防止正截面破坏确定纵筋数量,防止正截面破坏确定纵筋数量,防止正截面破坏确定纵筋数量,防止正截面破坏 -本章内容本章内容本章内容本章内容 斜截面斜截面斜截面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箍筋数量,防止斜截面破坏确定箍筋数量,防止斜截面破坏确定箍筋数量,防止斜截面破坏确定箍筋数量,防止斜截面破坏 -第第第第 6 6 6 6 章章章章 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修正纵筋数量,保证适用性和耐久性
3、:修正纵筋数量,保证适用性和耐久性:修正纵筋数量,保证适用性和耐久性:修正纵筋数量,保证适用性和耐久性 -第第第第 9 9 9 9 章章章章 本章内容本章内容本章内容本章内容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性能与设计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性能与设计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性能与设计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性能与设计 截面形式:矩形、截面形式:矩形、截面形式:矩形、截面形式:矩形、T T T T形形形形(包括包括包括包括I I I I形形形形)截面截面截面截面 配筋形式:单筋、双筋截面;配筋形式:单筋、双筋截面;配筋形式:单筋、双筋截面;配筋形式:单筋、双筋截面;重点是单筋矩形截面重点是单筋矩形截面重点是单筋矩形截面重点是单筋矩形截
4、面 思 路 试验试验试验试验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构件破坏机理构件破坏机理构件破坏机理构件破坏机理 截面截面截面截面计计计计算算算算简图简图简图简图 承承承承载载载载力(力(力(力(变变变变形、裂形、裂形、裂形、裂缝宽缝宽缝宽缝宽度)公式度)公式度)公式度)公式 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的适用条件 公式的公式的公式的公式的应应应应用用用用 典型的受弯构件典型的受弯构件 正截面的概念正截面的概念 单筋与双筋矩形截面梁单筋与双筋矩形截面梁4.1 4.1 概述概述 典型的受弯构件:典型的受弯构件:梁梁与与板板梁的截面形式梁的截面形式箍筋箍筋受拉纵筋受拉纵筋受压纵筋受压纵筋 典型的受
5、弯构件:典型的受弯构件:梁梁与与板板梁梁板板板的负弯矩钢筋板的负弯矩钢筋板的正弯矩钢筋板的正弯矩钢筋梁和板相交处梁和板相交处梁板柱相交处梁板柱相交处 正截面的概念正截面的概念 与构件的计算轴线相垂直的截面称为与构件的计算轴线相垂直的截面称为正截面正截面 单筋与双筋矩形截面梁单筋与双筋矩形截面梁受拉纵筋受拉纵筋砼受压区砼受压区中和轴中和轴单筋梁单筋梁受拉纵筋受拉纵筋砼受压区砼受压区中和轴中和轴双筋梁双筋梁受压纵筋受压纵筋计算轴线计算轴线正截面正截面q 构造要求的意义构造要求的意义 梁的构造要求梁的构造要求 板的构造要求板的构造要求4.2 4.2 受弯构件一般构造要求受弯构件一般构造要求 一、一、
6、构造要求的意义构造要求的意义 构造要求是在长期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结构构造要求是在长期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结构计算的必要补充,以考虑结构计算中没有计及的因素计算的必要补充,以考虑结构计算中没有计及的因素(如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温度应力等)(如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温度应力等);结构计算和构造措施是相互配合的结构计算和构造措施是相互配合的;所以,所以,在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之前,在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之前,还还需要了解其有关的构造要求。需要了解其有关的构造要求。梁的构造要求 梁的构造要求(部分)梁的构造要求(部分)梁梁常常用用的的混混凝凝土土强强度度等等级级是是C20C20、C
7、25C25、C30C30、C35C35、C40C40等等 c c混混凝凝土土保保护护层层(到到最最外外侧侧钢钢筋筋边边缘的距离缘的距离)20mm20mm 钢筋净距钢筋净距25mm25mm,钢筋直径钢筋直径钢筋净距钢筋净距25mm25mm,钢筋直径钢筋直径钢筋净距钢筋净距30mm30mm,1.51.5钢筋直钢筋直径径 h h300mm300mm时时d d8mm;8mm;h h300mm300mm时时,d d10mm10mm 梁的构造要求梁的构造要求 梁侧纵向构造钢筋梁侧纵向构造钢筋(腰筋腰筋)作用作用:承受梁侧面的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应力,并:承受梁侧面的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应力,并
8、抑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抑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配置配置:梁腹板高度:梁腹板高度450mm450mm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截面面积的0.1%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200mm。板的构造要求(部分)板的构造要求(部分)板厚板厚h h6060分布钢筋分布钢筋受力钢筋受力钢筋例例 A As s=390mm=390mm2 2/m(/m(每米板宽每米板宽)实配实配8125(8125(A As s=402mm=402mm2 2/m)/
9、m)板宽板宽125125125125125125板跨板跨混凝土强度等级一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般为 C25 C25 C40 C40板的构造要求 适筋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适筋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适筋梁的截面应力分布适筋梁的截面应力分布 正截面受弯的破坏形态正截面受弯的破坏形态 适筋梁的配筋率范围适筋梁的配筋率范围4.3 4.3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思 路 试验试验试验试验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构件破坏机理构件破坏机理构件破坏机理构件破坏机理 截面截面截面截面计计计计算算算算简图简图简图简图 承承承承载载载载力(力(力(力(变变变变形、裂形、裂形、裂形、裂缝宽缝宽缝宽
10、缝宽度)公式度)公式度)公式度)公式 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的适用条件 公式的公式的公式的公式的应应应应用用用用4.3 4.3 试验试验研究研究研究研究内容提要内容提要qq试验目的:试验目的:试验目的:试验目的:建立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建立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建立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建立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试验方法及测试内容试验方法及测试内容试验方法及测试内容试验方法及测试内容 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分析 截面应力变化过程截面应力变化过程截面应力变化过程截面应力变化过程:钢筋应力、应变;混凝土应力、应变钢筋应力、应变;混凝土应力、应变钢筋应力、应
11、变;混凝土应力、应变钢筋应力、应变;混凝土应力、应变;弯矩弯矩弯矩弯矩-挠度曲线挠度曲线挠度曲线挠度曲线 梁三个受力阶段的受力性能梁三个受力阶段的受力性能梁三个受力阶段的受力性能梁三个受力阶段的受力性能试验测试及结果 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弯矩图弯矩图剪力图剪力图P PP P百分表百分表百分表百分表位移计位移计l/3l/3l/3l/3l/3l/3b bh hh h0 0应变测点应变测点纯弯段纯弯段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应变应变跨中挠度跨中挠度梁端转角梁端转角试验测试及结果 三种破坏形态三种破坏形态素混凝土梁素混凝土梁少筋梁少筋梁适筋梁适筋梁超筋梁超筋梁 n 三种破坏形态的比较三种破坏形态的比较f
12、f少筋梁少筋梁适筋梁适筋梁适筋梁适筋梁超筋梁超筋梁 适筋梁的配筋率范围适筋梁的配筋率范围最大配筋率最大配筋率b b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minmin适筋梁的配筋率适筋梁的配筋率minmin b b 试验测试及结果n 试验曲线试验曲线钢筋屈服钢筋屈服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开裂M Mu u/M/Mu uM My y/M/Mu uM Mcrcr/M/Mu u0.20.20.40.40.60.60.80.81.01.00 0101020203030 4040505060607070f f/mmM/MM/Mu u跨中挠度跨中挠度M Mu u/M/Mu uM My y/M/Mu uM Mcrcr/M/Mu u0
13、00.20.20.40.40.60.60.80.81.01.0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s ss/mm2M/MM/Mu u纵筋应力纵筋应力0.20.20.40.40.60.60.80.81.01.00 00.10.1 0.20.2 0.30.3 0.40.4 0.50.5 0.60.6 0.70.7j=xj=xc c/h/h0 0M/MM/Mu uM Mu u/M/Mu uM My y/M/Mu uM Mcrcr/M/Mu u中和轴位置中和轴位置M/MM/Mu u0.110.110.220.220.540.540.950.951.001.00 x xc ch
14、h0 00 01 12 23 34 43 32 21 18 87 76 65 59 9e e/10/10-3-3纵向应变纵向应变4.3.1 试验测试及结果n n三阶段截面应力及应变分布三阶段截面应力及应变分布三阶段截面应力及应变分布三阶段截面应力及应变分布e et t e ey ye ecucu e ey yM M1 1h h0 0s ssA As sM Mcrcrs ssA As sM M2 2s ssA As sM My yf fy yA As sM My yf fy yA As sM Mcucuf fy yA As sI II Ia aI II IIIIIa aIIIII IIIIIII
15、a a4.3.2 4.3.2 适筋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适筋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n n第第第第阶段阶段阶段阶段开始加载开始加载开始加载开始加载受拉边缘混凝土达到受拉边缘混凝土达到受拉边缘混凝土达到受拉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拉应变极限拉应变极限拉应变极限拉应变 受压区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为三角形分布;受压区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为三角形分布;受压区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为三角形分布;受压区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为三角形分布;第第第第阶段末称为阶段末称为阶段末称为阶段末称为梁的开裂极限状态梁的开裂极限状态梁的开裂极限状态梁的开裂极限状态,以,以,以,以aaaa表示,特点是表
16、示,特点是表示,特点是表示,特点是混混混混凝土应变达到极限拉应变,受拉区混凝土应力为曲线分布凝土应变达到极限拉应变,受拉区混凝土应力为曲线分布凝土应变达到极限拉应变,受拉区混凝土应力为曲线分布凝土应变达到极限拉应变,受拉区混凝土应力为曲线分布(塑性状态)。(塑性状态)。(塑性状态)。(塑性状态)。钢筋处于弹性状态。钢筋处于弹性状态。钢筋处于弹性状态。钢筋处于弹性状态。工程意义:工程意义:工程意义:工程意义:抗裂验算的依据抗裂验算的依据抗裂验算的依据抗裂验算的依据s ssA As sM Mcrcrs ssA As sM M1 1e et t4.3.2 4.3.2 适筋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适筋梁
17、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第第第第阶段阶段阶段阶段裂缝出现裂缝出现裂缝出现裂缝出现受拉钢筋屈服受拉钢筋屈服受拉钢筋屈服受拉钢筋屈服 受压区混凝土出现塑性,应力为曲线分布;受压区混凝土出现塑性,应力为曲线分布;受压区混凝土出现塑性,应力为曲线分布;受压区混凝土出现塑性,应力为曲线分布;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中和轴附近还有一小部分混凝土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中和轴附近还有一小部分混凝土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中和轴附近还有一小部分混凝土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中和轴附近还有一小部分混凝土承受拉力),拉力由钢筋承受;承受拉力),拉力由钢筋承受;承受拉力),拉力由钢筋承受;承受拉力),拉力由钢筋承受;第第第第阶
18、段末称为阶段末称为阶段末称为阶段末称为梁的屈服状态,梁的屈服状态,梁的屈服状态,梁的屈服状态,以以以以a a a a表示,特点是受拉表示,特点是受拉表示,特点是受拉表示,特点是受拉钢钢钢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工程意义工程意义工程意义工程意义: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的依据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的依据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的依据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的依据M M2 2s ssA As sM My yf fy yA As s4.3.2 适筋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n n 第第第第阶段阶段阶段阶段受拉受拉受拉受拉钢筋屈服钢筋屈服钢筋屈服钢筋屈服受压边缘混凝土达
19、受压边缘混凝土达受压边缘混凝土达受压边缘混凝土达极限压应变极限压应变极限压应变极限压应变 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为较丰满的曲线;前期应力峰值在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为较丰满的曲线;前期应力峰值在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为较丰满的曲线;前期应力峰值在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为较丰满的曲线;前期应力峰值在边缘,后期应力峰值内移;边缘,后期应力峰值内移;边缘,后期应力峰值内移;边缘,后期应力峰值内移;第第第第阶段末称为梁的阶段末称为梁的阶段末称为梁的阶段末称为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以,以,以,以a a a a表示,特点表示,特点表示,特点表示,特点是是是是受压区边
20、缘混凝土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工程意义:工程意义:工程意义:工程意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M My yf fy yA As sM Mcucuf fy yA As s4.3.4 适筋梁的截面应力分布 n 梁各阶段的截面应变及对应的应力分布梁各阶段的截面应变及对应的应力分布e et t e ey ye ecucu e ey yM M1 1b bh hh h0 0s ssA As sM Mcrcrs ssA As sM M2
21、2s ssA As sM My yf fy yA As sM My yf fy yA As sM Mcucuf fy yA As sI II Ia aI II IIIIIa aIIIII IIIIIIIa a4.3.4 试验测试及结果n 试验曲线试验曲线钢筋屈服钢筋屈服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开裂M Mu u/M/Mu uM My y/M/Mu uM Mcrcr/M/Mu u0.20.20.40.40.60.60.80.81.01.00 0101020203030 4040505060607070f f/mmM/MM/Mu u跨中挠度跨中挠度M Mu u/M/Mu uM My y/M/Mu uM M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件 截面 性能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