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与经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贸与经济发展.ppt(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7 章 外贸与经济发展第1节 外贸与经济发展:理论争论第2节 “剩余出路理论”第3节 外贸战略第4节 贸易条件第5节 贸易保护第6节 经济全球化第一节 外贸 与 经济增长一、“有利论”: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A.斯密:“绝对优势论绝对优势论”(18 c)2.(absolute advantage)3.-如果两国分别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经由分工、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两国利得均将增加。例1.英国、葡萄牙 生产 1单位葡萄酒 和 1单位呢绒,所需 工时 为:葡萄酒 呢绒英国 100 90葡萄牙 80 120 显然,英国在 呢绒 生产上有绝对绝对 优势优势;葡萄牙在 葡萄酒 生
2、产上有绝对绝对 优势优势 2.D.李加图:“相对优势论相对优势论”(19 c)(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 A 国 在两种 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效率均高于 B 国),两国仍可根据“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交换,增进两国福利 例1.美国、日本 生产 1 单位 小麦 和 1单位 计算机,所需工时分别为:小麦小麦 计算机计算机美国美国 5 100日本日本 8 120 美国均具有绝对优势显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 日本均为绝对劣势 但两国两种产品生产所费 相对工时 不同例如:生产一台计算机所费工时 美国 20倍在 是生产 1
3、 单位小麦工时的 日本 15倍 可见,美国在小麦生产上、日本在计算机计算机生产上分别具有 “比较比较 优优势势”或“相对优势相对优势”或 美国 生产 1 单位 小麦 所费 工时,日本 1/20 是 生产 1 台 计算机所费工时的 1/15 可见,美/日分别在 小麦 和 计算机 生产上具有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 或 相对优势相对优势 3.E.F.赫克歇尔-B.俄林:“要素禀赋论”(Heckscher-Ohlin Theory)20 c)假设假设:各国 资源禀赋 不同,由此,各国 要素相对价格 也不同【结论结论:】资本(K)丰富的国家,应 生产 和 出口 资本密集型(K I)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Lr
4、 I)产品 劳动(Lr)丰富的国家,应生产 和 出口 劳动密集型(Lr I)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K I)产品 4.新贸易理论(略)-结果,利得增加;贸易将使两国 资源禀赋差异缩小;要素价格趋同 “外贸 经济增长”:实现机制 C,I 出口 外汇收入 外贸 GDP 进口 关税收入 I,C 4.外贸利益:静态 与 动态(static and dynamic gains)“静态利益静态利益“:即 一国资源在更大范围重新配置,使产出 和 福利 增加。贸易静态利益(图解)(图解一)假定:1)A、B 两国生产 y、x 两种产品;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PPC-Production Possi
5、bility Curve)呈线性 (即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边际转换率”(MRT-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不变)3)“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t curve)表示总福利水平 4)A、B 两国的 MRT 分别为:MRT(a)=y/x=10/8 MRT(b)=y/x=10/2 可见,A 国:x 产品 较 便宜;在 B 国:y 产品 较 便宜显然,根据国际分工原则,A 国应 生产 和 出口 x 产品;B 国应 生产 和 出口 y 产品(图解二)贸易前:A、B 两国的生产分别在 a、b 点进行;贸易后:两种产品的国际交换价格位于两国的 MRT 之间,假定
6、为:MRT=10/5 (即 图中虚线所示)。在现有国际价格水平线下,如 A 国全部生产 x 产品,生产将 由 a点移至 a 点;假定A 国对 x 产品消费不变,出口 aa 数量 x 产品 就可 进口 ac 数量 y 产品 而 B 国全部生产 y 产品,生产将由 b 移至 b 点;假定 b 国对 y 产品消费不变,出口 bb数量 y 产品,就可 进口 b c 数量 x 产品结果,A、B 两国的总福利即 生产 消费将增加。“贸易动态利益贸易动态利益”-(1)如果某产品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增”特点,国际贸易将 其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者总利得 将 超过“静态利益”;(2)刺激竞争;促使 新知
7、识/技术 扩散;先进 制度、观念、态度、文化 的 传播和学习 (3)采用更 专业化专业化 和 迂回迂回 的 (round about)生产方法 5.贸易贸易 与 就业就业 关系:关系:一个争论【暗含 假定】:产品 出口国就业 ;贸易 产品 进口国就业 但实际可能发生以下情形:LDCs 出口 Lr I 产品 DCs Lr I 部门失业 DCs 出口 K I 产品 DCs KI 部门就业显然,有利于 DCs 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其资源配置,发挥其比较优势。有人说,近30年来,LDCs 制造品以平均每10年 15 的速度增长,对 DCs 相关制造业造成不利影响。但数据显示,LDCs 出口的制造品仅占
8、DCs 制造品消费的 3。显然,LDCs 制成品出口并非 DCs 失业的主要原因。厘清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贸易双方:是 净出口净出口 /净进口净进口 国;国;是 Lr 密集/K 密集型 产品;是 竞争/非竞争性 产品或服务;是 需求弹性 高/低 的产品 等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得出答案。二、对非主流贸易理论对自由贸易的批评 结构主义;主要来自 民族民主学派 ;激进学派;【参见:“普列维什辛格理论普列维什辛格理论”】【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自由贸易论自由贸易论”强调贸易的强调贸易的“双赢双赢效应效应”,却回,却回避避 贸易双方的贸易双方的 利益分配利益分配 问题问题 在实际贸易中,穷
9、/富国之间的贸易利得差别明显 (而这正是 LDCs 通过贸易保护、在与 DCs 发生贸易时争取更多利益和发展空间的依据。)(2)主流贸易理论)主流贸易理论 回避回避 贸易对贸易对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 和和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 的的影响影响事实上,贸易不但能改变 一国贸易条件,贸易条件,还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国际收支 因为,穷国和富国的贸易产品性质不同,产品 供求弹性不同、技术进步率 也不同 例如,LDCs 和 DCs 贸易产品差别如下:即 LDCs DCs:初级产品 /制造品 Lr 密集型产品 /K 密集型 产品 简单加工产品 /精加工制造 产品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 高
10、的产品,LDCs(左边)左边)供、求弹性 较 小;技术进步率 较 慢 DCs(右边)(右边)供、求弹性 较 大;技术进步率 较 快 因此,DCs 改善 贸易使 贸易条件 和 国际收支 LDCs 恶化 (3)传统自由贸易论传统自由贸易论 假设假设“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事实上,DCs 的出口产品的生产 制造品 K 密集型产品 深(精)加工产品 技术含量 高 的产品 高附加值产品等,呈现“规模报酬 递增递增“特征LDCs 出口产品的生产 初级产品 Lr密集型产品 简单加工产品 技术含量低的产品 低附加值产品等,呈现“规模报酬 递减递减”特征 (4)产品/产业 “联系效应”不同,对整体经济的带动
11、作用不同。即 LDC 的 初级产品 简单加工产品 Lr 密集型产品 技术含量低的产品 低附加值产品 等“联系效应”较低 ;DCS 的 制造品 深加工产品 Lr 密集型产品 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高附加值产品 等“联系效应”较高,(5)“国际分工原则”与 经济独立性 根据所谓 “国际分工原则”,LDCs(尤其是小国),只能生产单一产品,因此,其经济依赖性和脆弱性增强、自主性减弱。第二节 H.明特:“剩余出路理论”(Vent for surplus)Hyla Myint:生于缅甸,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对 LDCs 贸易动因,有独到分析(见:“经济落后与经济成长”,1957)新古典义经济学假定:各国在国
12、际贸易发生之前,国内资源均已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即生产在“PPC”上进行),而国际贸易使得资源能在更大范围重新配置。明特认为:事实上,由于许多 LDCs 市场发育迟缓,价格机制不能引导资源实现充分利用或优化配置。因此,普遍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Lr、Ld),生产并未在 PPC 上进行。而参与国际贸易,将使 LDCs闲置资源得以利用,(即优化资源配置,即生产在PPC 上进行)、进而扩大生产和增加福利。(图)(图解)由图可见:贸易发生以前,生产在 A 点进行。表明资源未实现充分配置。此时,初级产品生产为 0a,制造品生产为 0m.贸易发生后,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初级产品生产由 0a增至 0a(假定
13、初级产品消费不变)在既定国际价格水平下,就可 出口aa数量初级产品 进口mm数量制造品结果:该国生产和消费(即总福利)水平提高。初级产品 制造品生产 (0a 0a)消费 (0m 0m)评价:(1)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仅仅看到贸易所带来的现实利益或静态利益。明特却看到贸易对 LDCs 带来的潜在利益,即 贸易 闲置资源的动员和利用,即 在机会成本为零的条件下,贸易使 生产、出口、总福利 。(2)“剩余出路理论”可以看作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补充。因此,在该理论框架下,LDCs 所 面临的仍然是旧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格局。第三节 LDCs:外贸战略一.“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
14、n)二.1.定义:三.即 用本国生产代替进口。四.2.目的:加快民族工业发展、五.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六.减少经济和政治的对外依赖。3.阶段:阶段 I.消费品进口替代。即 生产消费品 进口资本品 阶段II.资本品进口替代。即 生产一般资本品(机器、设备)进口生产资本品的资本品(例如:工作母机等)。4.利弊 “利”(见“目的”)“弊”:在 IS 战略下,1)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容易受国内市场规模限制;2)政府往往对企业施以保护,因此,企业缺少活力、竞争力和效率;3)大量进口资本品、中间产品,总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失衡,外债负担增加 4)为实施 IS 战略,政府往往会:压低利率 ;提
15、高汇率从而导致:Pk/PL K 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 资源配置恶化;Pi 、Pe 进口 、出口 外汇收入 ,外汇供求失衡。二.出口鼓励(Export Promotion)1.定义:2.通过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3.扩大生产和出口,4.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5.6.IS/EP 两战略区别:IS 内向发展内向发展 EP 外向发展外向发展 2.阶段:阶段 I 消费品的出口鼓励 (即 进口资本品 生产并 出口消费品)阶段II 资本品的出口鼓励 (即 进口生产资本品的资本品 生产并 出口资本品)3.“利”/“弊”分析 “利”:1)资源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2)生产不受国内市场规模限制;3)能实现规模经济
16、效应;4)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弊”:1)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可能 经济自主性和政治独立性减弱;2)大量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可能 外债负担加重。三.两种战略之关系:同一国家可能(在不同时期)实施不同战略。例如,早期 进口替代(IS)中晚期 出口鼓励(EP)因此,对某些国家(或经济体)而言,实施 IS 可能是 实现 EP 的必要条件。采取何种战略,取决于以下条件:国家之大小;决策当局对国情认识和把握正确与否。第四节 LDCs:贸易条件一.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定义与度量二.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一.贸易条件(TOT):定义与度量二.(Terms of Trade)即 商品
17、或服务的交换比例。(1)用数量定义的贸易条件(Quantity Terms of Trade ),“物物贸易条件”。即 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的比率:Qx/Qm(2).用价格定义的贸易条件(commodity terms of trade),“商品贸易条件”。即 出口价格指数和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率:Px/Pm(3)用劳动定义的贸易条件 (labor terms of trade).“劳动贸易条件”。即 出口 与 进口 所费 货币工资的比率:Wx/Wm(4)“收入贸易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 )表示 一国出口创造进口的能力:I=(Px/Pm)Qx (其中,Qx 出口数量指数
18、;Px/Pm 贸易条件)(5)要素贸易条件要素贸易条件(Factor Terms of Trade)1)单要素单要素贸易条件 (Single Factor Terms of Trade)即 出口商品中每单位要素所能换取的 进口商品数量:S=(Px/Pm)Ex(其中,Ex 出口商品中的要素生产率指数)2)双要素双要素贸易条件 (Double Factor terms of Trade)即出口产品中每单位要素所换取的 (包含在进口商品的)要素数量:D=(Px/Pm)(Ex/Em)(其中,Em 进口要素生产率指数)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 改善(即上升),表明以出口为基础的进口能力增加;单要素贸易条
19、件单要素贸易条件 改善,表明单位 出口要素换取进口商品的能力增加;双要素贸易条件双要素贸易条件 改善,表明出口 要素换取进口要素的能力增加。二.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贸易条件变动形式:(Px/Pm)贸易条件不变;(Px/Pm)贸易条件改善;(Px/Pm)贸易条件恶化。2.影响因素 产品性质 及其 供求弹性;产品生产的技术进步率;市场结构【Data:】近半个世纪以来,LDCs(特别是非石油出口国的LDCs)贸易条件呈恶化趋势。(例如,LDCs 的 棉花、橡胶、咖啡等 贸易条件 分别下降到 45年、50年和35 年以来的最低点;另外,红糖、白糖、橙汁等也呈下降之势。见:法国“论坛报”,2
20、001,12,24)第五节 贸易保护及手段一、正确认识贸易保护二、贸易保护手段(一)关税壁垒(二)非关税壁垒 (1)配额 (2)补贴 (3)其他(绿色环保;卫生健康;安全等)正确认识贸易保护(一)F.李斯特保护理论/“赶超理论”(见:F.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基本观点:(1)一国在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特殊阶段,需要实施贸易保护政策,而在大多数经济发展阶段则应采取自由贸易。即 保护阶段阶段的的特殊性特殊性。(2)受到保护的部门是确实需要扶持的 幼稚产业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通常为一国未来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 (Pillar Industry),而非所有产业部门。即
21、保护保护对象对象的特殊性(即有选择性)。(3)即使某些产业得到国家保护,也必须有时间限制时间限制(以30年为限),不能无限期地实施保护。即 保护期的时限性时限性。可见,李斯特并没有简单地将 贸易保护贸易保护 与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 对立起来,更不是想凭借保护手段帮助某些行业或部门回避竞争,保护惰性和落后,而是试图通过对个别部门一定时期的适当(或 适度)保护,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企业。(二)关于中国的 贸易保护1.必要性2.应注意的问题 3.基本要求4.有效保护率和保护手段5.关于“民族工业保护”的争论6.6.当前中国贸易问题1.贸易保护的必要性必要性:2.任何国家都会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
22、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便是号称和提倡自由贸易的美国也不例外)。3.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适度的有效的经济保护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经济保护的决策和实施,既要师出有名,又要切实有效,才是一种可取的办法。否则,并不值得提倡和追求。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要实施有效的经贸保护,至少应确定以下思路:2.贸易保护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背逆建立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2)不能违反国际经济活动的一般规范;(3)不能忽视研究经贸保护的有效手段3.保护的 前提前提 和 要求要求:有关教科书告诉人们,高关税配额等贸易保护做法,都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明
23、显损失。因此,面对较高成本支出的保护政策,有人主张,如必须保护某个幼稚产业,其前前 提提 条条 件件 是:该产业未来收益必须能补偿对其实施保护所付出的成本。4.有效保护率有效保护率 vs 保护手段保护手段:关税保护有效保护率的理论分析无疑为 LDCs 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但对我国目前和今后却无多大实际意义因为,就总体而言,中国入世”后,关税的经济保护作用将明显下降,况且,我国早已对出口产品生产所需要的 中间产品中间产品 和 材料材料 的进口,给与减免关税的优惠。但 作为一种保护手段,关税仍有可利用的地方。关税的范围、种类范围、种类 和 平均水平平均水平 常常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4、(1)我们可以同时降低 平均关税率平均关税率 和调整 关税结构关税结构,即 一方面,大幅度降低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的进口关税(如:纺织品等);另一方面,缓慢下降那些在我国需要保护的行业产品的进口关税(如:汽车等),这样,既降低了我国的平均关税水平,又适当保护了某些行业免遭外部冲击。“名义关税率名义关税率”(2)处理好 关系,“实际关税率实际关税率”名义关税率偏高 由于我国 实际(或 有效)关税率偏低,因此,可降低“名义关税率”,并保持适当的“有效关税率”。5.有关“保护民族工业”提法的思考 有人认为,现在不宜再提此口号。因为,第一、该口号主要是针对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 LD
25、Cs 的经济侵略提出的,当时用这一口号来保护本国工业是完全可行的。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日益相互渗透,国际经济规范日益完善的今天,简单地沿袭这种口号,显然与经济一体化潮流相悖。第二、现在,“民族工业”内涵较难确定。如果指 纺织纺织 等传统产业,那么,这些产业大多是 当今 LDCs 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产业,因而无需保护,反而应鼓励其参加国际竞争。如果是指 High-tech Industry ,那么,该产业并没有明显的国界,各国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展该产业。如果指尚需适度保护的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那么,由于该产业存在大量的中外合资企业,根本已不是所谓“民族工业”。如果指 资源密集资源密集
26、和 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产业,那么,该产业正在国内外竞争压力下,正面临大规模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有待继续发展。【结论:】总之,就经济分析的整体思路而言,“保护民族工业”这一模糊提法在今天已失去其意义。第三、20世纪6070 年代,在激进学派的 影响下,一些 LDCs 在保护民族工业的思路下,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使本国经济发展于较封闭的环境而进展迟缓。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口号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Data:平均关税率】平均关税率】DCs:4%;LDCs:1113%;China:17(before 2001),13(after 2001)【Data:1996,中国 名义关税率名义
27、关税率 和 实际关税率实际关税率】平均名义关税率:36%实际关税率:5 7%6.当前中国贸易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贸易存在的问题:1)对外开放对外开放 宽于宽于 对内开放对内开放 例如,金融开放,农产品开放等.(原因分析:主客观?)2)外贸总量及结构问题:外贸总量及结构问题:从前者看:外贸依存度及出口依存度偏大 (弊端分析:内外部?)从后者看:中国一方面是一般加工制造品的生产和出口国,另一方面是能源,材料及大宗农产品的净进口(即 出口越多,进口也越多,出口成本越高,收益越少。)3)低端技术和低附加值产品,自主创新不足,低端技术和低附加值产品,自主创新不足,核心技术缺失核心技术缺失 例如,汽车业,
28、IT行业 等.(原因?创新动力与机制分析。)4)观念须转变:观念须转变:a)从不计代价一味追求出口创汇 注重 成本-收益 比较;b)从只关注外贸的GDP效应 注重外贸的 环境生态和可持续效应二.贸易保护手段(一)关税(二)非关税壁垒(1)配额(2)补贴(3)其他(一)关税(Import /Export Tariff)1.目的/作用:保护本国生产,扶持民族工业发展。2.实现机制:关税 Pd 企业利润 生产 进口 。【关税 效应图解:】3.效应:“正正”:(1)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刺激国内生产;(3)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负负”:(3)国内需求 ;“消费者剩余”(4)资源配置恶化。(二)非关税壁
29、垒1、配额(import quotas)1)目的:保护国内某些特殊行(企)业。2)实现机制:配额 进口 Pd 保护国内企业【配额 效应图解:】3)效应:使政府事前就能准确地控制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在关税制下,实际进口量取决于关税价格和产品供求弹性,事前难以准确知晓。)关税保护往往覆盖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厂商,配额可针对个别企业实施保护。(故针对性较强,保护成本较低)关税收入形成政府的财政收入,配额制却不产生这种收入(除非政府采用拍卖方式出售许可证)。配额制对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损害更大(如某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该企业便成为独家垄断者,从而可制定垄断高价,以获取垄断利润。在关税制下,消费者仍能在国
30、际价格(Pw)关税(Tax)的价格水平购买进口品,国内独家垄断企业至少要受这一价格制约,即与这一价格水平竞争,而难以擅自提价)。配额制下较容易滋生腐败和寻租。少数人仅凭特权就可拥有发放许可证的权(即一方面,直接出售许可证,可获无本万利之财;另一方面,可直接以较低价格进口,较高价格出售,而从中余利。这种由配额制引起的租金和暴利称为“配额升水”。其金额之大,往往会诱使人们铤而走险,不惜用重金贿赂官员,以获得进口许可证特权。这样,便形成一种“进口限制越严许可证价值越高行、受贿之风越盛”的反市场经济原则、反民主的恶劣风气)。关税制可使国内外同一商品价格自动保持某种联系(即 国际价格 国内价格 关税),
31、由此可知国内企业(商品)的相对竞争地位。配额制则完全切断了此种联系,从而使国内企业寻求过度保护)。关税制透明度较高,通过关税可判断某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难易程度;配额制透明度则较低。(因此,)WTO对关税和配额所持态度不同,即所有成员国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非歧视性地对某种商品征收进口关税,而配额则容易导致歧视性保护。3、补贴(export subsidy)1)性质和目的:补贴(与关税和配额不同)旨在促使企业的外向型发展。2)实现机制:补贴 出口企业成本 出口【补贴效应图解:】3)补贴效应/特点:既能增加国内生产,又不引起”消费者剩余“损失 (这方面,补贴显然优于关税和配额)。补贴旨在增加生产和出口
32、(关税和配额在于限制进口),更符合”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要求。补贴手段的运用较为隐蔽(关税和配额较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不再热衷于打关税战和较少使用配额手段,转而采取更为隐蔽的手段,如补贴以及技术、卫生、环保、安全等标准设置的非关税壁垒的重要原因4)补贴方式:(1)直接补贴(现金补贴)(美国和欧盟国家农产品 出口补贴多采用此种方式)(2)间接补贴:”出口退/减税“减免出口企业应缴纳的国内税;对出口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口实行减免税;对出口企业实行延期征税、减免运输费、提供优惠贷款、复汇率结算制等。经验表明,减免税是最有效的补贴方式。从长期看,减免税将产生一种“免税基金”的
33、“自我筹集机制”:即 免税 国内生产、出口 外汇收入(GDP)税基扩大 税收 政府财政收入 。)【Case:】反倾销反倾销/反补贴反补贴 及惩罚性关税征收及惩罚性关税征收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即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2009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出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意味着,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钢管基本全部受限)。2009年19月8日,欧盟决定将延长对中国鞋反倾销税。4、其他非关税壁垒:技术卫生环保安全 (完)Data:(2003年)世界外贸依存度 世界:45%;DCs:38.4%;LDCs:51%;China:68%(2004);65%(2005)(WTO/IMF 测算。转引自程恩富“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光明日报,2008,9,22.)(完)二.贸易保护手段(一)关税壁垒(二)非关税壁垒(1)配额(2)补贴(3)其他(二)关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