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仙李白剖析培训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诗仙李白剖析培训资料.ppt(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进诗仙李白剖析李白生平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年少有为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
2、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名字的
3、来历有一种说法:李白七岁时,酷爱读书父母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希望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
4、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作品具有浪漫情调,善用夸张写法。比如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就是运用的夸张的写法。代表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赏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请同学浩歌这首诗。看注释1、选自李太白全集。2、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晚年被贬为龙标尉。2、左迁:古人以右为尊,故称贬官为左迁。3、杨花:柳絮。4、子规:杜鹃鸟,又名小红鸟。5、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
5、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6、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今湖南西部。7、随君:也作“随风”。8、夜郎西: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理顺句意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诗句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
6、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1、诗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性特征的事物,描绘出了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这两种景物是什么?为什么因为它就会渲染一种悲凉气氛?杨花和子规。杨花即柳絮,古人有“折柳”相送,表达无限依恋之意。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2、诗句中的“龙标”还指地名吗?作者在这里列说地名有什么用意?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或任职地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
7、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列述被贬之地的荒凉,突出被贬之人的凄凉。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读了这两句诗,人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声声子规鸟儿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凉,更何况又传来远方老友的不幸遭贬的讯息,又怎让人不为友人担心、忧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问题:3、句中“?”二字蕴藏着丰富的
8、内容,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呢?“愁心”二字蕴藏丰富。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问题4:作者把“愁心”寄托给了什么景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让你读出诗人的哪些情感?明月。寄情于景。这里我读出的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课堂练习
9、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答:(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分)(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2分)赏读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看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平羌(qi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夜:今夜。发:出
10、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称“渝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称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通诗意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不知不觉就到了渝州。诗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构思精巧,不着痕迹。意境明朗
11、,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我非常喜欢这两句诗,我在写画稿溪牛心山的时候,也就化用它写成“牛心山月又如钩,影入画溪逐波流”。因为短短两句14个字包含了写作对象的地点、时令、形状、动态等美好意境,所写景物信手拈来,自然成趣。问题1、请你来说一说这些自然成趣的描写。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
12、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看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然“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月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问题2、“夜发”,有人以为是指“早晨”出发,理由是夜晚
13、不能行船。你认为呢?夜晚行舟。理由:上句有“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描写。如在李白的月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花似流萤。”由此可见,“夜发”就是夜晚行舟,并非指“早晨”出发。问题3、“思君不见”的“君”指谁?谁?有人认为是指蜀地的朋友,有人以为是指“峨眉山月”,你呢?峨眉山月。因为诗题是写月,再说李白情志高远,豪爽飘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化身、自由的世界来描绘。称月为君,是符合李白的性格的,它是作为故乡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当然这就包含了故乡的亲人、朋友以及一草一木。问题4、这首诗历来为人称道,说它构思精巧,怎么精巧法?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
14、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课堂练习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n)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15、百杯。岑(c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zhu)。五花马,千金裘(qi),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步解析与测评P50页三、拓展阅读1、答:夸张。表现时光飞逝,人生短暂。2、答:表现诗人内心的忧愤和自我的信念。3、答:豪放。4、答:前一句表现了诗人生不得志而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后一句却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这使我想起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显然是表示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即使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