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与新课程改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与新课程改革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管理与新课程改革课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主要内容:一、国外学校管理发展趋势二、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的挑战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管理理念的确立一、国外学校管理发展趋势综观国外学校管理发展的趋势,大致有以下三个走向:(一)走向校本管理(二)更加关注教育与教学过程(三)创建面向学习型社会的学校(一)走向校本管理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要求具有更多的民主的意识日益强烈。在教育上也是这样。教育民主化已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主潮。
2、开始从“官本”走向“校本”管理。国外教育管理的权力和责任逐渐在向学校层面转移。中央或地方政府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框架虽然有效,但学校在日常运行和如何改革与发展方面,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从而兴起了教育权力向学校转移的运动。校本管理随之而起。校本管理在各国的叫法不同。在英、美等国,叫“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在澳大利亚叫“自我管理学校”(Self-managing School)。在拉丁美洲国家叫“权利分散至地方和学校”(Descentrarizacion al local y escuela)。我国已经有了“校本课程”的提法,还没有提“校本管理”。实际上,
3、应该是先有校本管理,才能实施校本课程的。要实施校本管理,在我国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校本管理的主导理念是:学校管理不能高度集权和进行严密的控制。每一所学校都应获得应有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以使学校能对教育目标以及最为重要的学生的各种需求作出创造性的回应。校本管理是要下放学校的管理权限,发挥学校的主动性,以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点来进行管理。校本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国外校本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外校本管理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发展迅速。在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权力分散,打破原有的教育管理权限,建立校本管理的体制以及校本
4、管理的实施。第二阶段:90年代,校本管理开始注重与课程教学建立目的性较强的联系。学校关注教学的效果,并且以较客观的方式来加强这种联系。此时,校本管理已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意识,尤其是出现在学校校长中间。第三阶段:90年代末,校本管理注重努力提高学校管理的能力,促进学校教学的改善。因为教育权力的下放,并不意味着教学就会自然得到改善。(二)更加关注教育与教学过程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学校:如何运用改进教育与教学的权力和职责;如何把决策的焦点集中于教与学;如何加强学校对学习需求中的优先问 题作出反应的能力。因此,学校管理也就包含了:要注重教师的选择、培训、提升和发 展。要注重学生的学习问题的解
5、决和不同 需求的满足。(三)创建面向学习型社会的学校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发展从学历化社会到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学校管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例如:教学方式将会面临这样的一种现实:所有学生都拥有一台微型笔记本电脑,所有学生都拥有一台微型笔记本电脑,就像现在所有学生都拥有教材一样。就像现在所有学生都拥有教材一样。当普遍运用了新的信息技术,并对固 定的课程标准框架提出挑战时,就会 打破学科的界限,学校活动将横贯所 有课程。学校以及课堂组织中的固定角色、固 定关系、固定模式将会转变。教师的 角色是多重的,教学更具有灵活性,班级规范的意义不大了。学校建筑设施也
6、将会重新设计。设计 的思路是分析学校功能、结构、文化 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学校办学的主要 理念。二、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的挑战(一)学校管理者教育观念的更新(二)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确立(一)学校管理者教育观念的更新1、课程目标的理解2、教育思想的探究3、教育思潮的追踪1、课程目标的理解(1)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学校校长的首要职责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阐明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指出了我国教育的基本途径。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2)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学校具体工作的方向,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自己
7、的教育目标。各所学校都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出具体可行的教育目标。(3)教育功能我们的教育功能是什么?是筛选人?排斥人?淘汰人?是培养人?发展人?满足人?新课程目标的内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确定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八个方面:1、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2、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3、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4、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6、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
8、境意识。7、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8、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目前学校管理应自觉地为实现这一新课程目标服务。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1、课程功能 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课程结构 从学科本位,到注重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 从教材的“繁、难、偏、旧”,到关注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4、课程实施 从死记硬背的学习,到提倡主动参与的学习。5、课程评价 从注重选拔,到促进学生发展。6、课程管理 从规定统一课程,到实施三级课程的管理。2、教育思想的探究
9、学校如何确立具有各自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形成,要求学校校长对世界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关注和探究。如何做到立足本校,放眼全球?国外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传统教育进步主义教育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批判主义教育建构主义教育传统教育思想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行为主义教育思想行为的变化依靠强化。要用积极的强化,反对惩罚。实施个别化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知识是有结构的,学科是有结构的,人的认知也是有结构的。学习过程就是新旧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学习的关键是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 知识结构。人本主义教育思
10、想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全面发展,除了 智力因素外,更应关注人的情绪、态 度、价值等。反对没有人性的教育,倡导人性化的 学校。批判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觉悟、批判现实和 创造新世界。提倡解放教育,批判驯化教育。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客 体是现实世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知识并不总是对现实的一种准确反映,只是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知识 需要在各种情景中进行再创造。学习不是由教师想学生传递知识,而 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学生是有经验的,要根据学生的经验进行教 育,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3、教育思潮的追踪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教育也在走向全球化。各种教育思想正在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流学
11、校的校长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观念,立足本校,追踪和研究国际教育新思潮。国际教育新思潮: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终身教育 打破了受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 限制。全民教育 提出了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的学习需求。全纳教育 主张普通学校要接纳所有人,反对排斥,促进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之特征1、走向大众、民主、平等的教育2、走向优质、多样、个性的教育3、走向全民全纳的终身教育(二)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确立1、学校管理体制论2、学校管理领导论3、学校管理激励论1、学校管理体
12、制论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类型:(1)校务委员会制(2)校长负责制(3)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外学校管理体制的特点:(1)一贯实施校长负责制。(2)决策与执行相分离。(3)执政党是通过教育政策来影响学校而 不直接插手学校管理。2、学校管理领导论领导的功能 组织功能(关注组织目标和任务)激励功能(关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领导的类型 专制型领导 放任型领导 民主型领导领导的影响 权力性影响 (传统影响、职位影响、资历影响)非权力性影响 (品格因素、学识因素、才能因素、情感因素)主要的领导理论(1)领导性格论领导是否是天生的?领导在各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领导具有的主要性格特征(2)领导行为论领导行为的两
13、个维度:关心组织工作 关心人在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四种领导风格:高关心人和高关心工作高关心人和低关心工作低关心人和高关心工作低关心人和低关心工作(3)领导权变论领导管理效果既不取决于领导的品质才能,也不取决于领导的行为方式,而是取决于所处的具体环境。影响领导管理效果的环境因素有三个:(1)上下关系融洽度 指下属对领导的信任、喜爱、忠诚及追随的程度 (2)任务结构明晰度 指下属对工作程序化和明确化的 程度(3)职位权力强弱度 指领导行使正式权力的程度和下级支 持的程度 领导权变论模式有利情景 1 2 3 4 5 6 7 8 不利情景上下关系 好 好 好 好 差 差 差 差任务结构 明 明 不
14、不 明 明 不 不职位权力 强 弱 强 弱 强 弱 强 弱3、学校管理激励论(1)激励的性质激励是人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通常不能直接被观察,只能从人的行为表现来衡量和推断。激励是一种加强、激活或推动的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状态。激励具有内部和外部的机制。激励不仅表现为个体追求某种既定目标的意愿程度以及个体自身内部产生的动机,而且也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吸引力或推动力。因此,激励就是从外界向主体的刺激,并从主体内在需要出发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激励可以概括为:是一种引导、教育和管理活动,是 通过外部的刺激和影响,把激励的 内容转化为个人的思想和自觉行 为。激励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把人的需要 与社
15、会需要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激励是通过外部的刺激和影响,把原 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内化,以 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2)激励的要素刺激需要动机行为环境刺激刺激是指对个体或群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刺激可以来自机体内部,也可以来自客观环境。个体具有感受刺激的能力,刺激能否起反应,与刺激的性质、强度、时间以及对象的自身特点有关。需要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需要作为客观需求的反映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动机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部驱动力和内在的直接原因。动机指向目标,促动人采取行为来达到目标。行为人的行为是客观刺激通过人体内部的心理活动引起的人的反应。行为受动机支配;动机由需要引起;行为导向目标,满足需求。环境环境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又反作用于人类。任何有效的激励都要考虑到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激励模式 环境刺激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产生 引起 导致 指向 环境当代激励理论模式 接受目标 组织支持目标难度 (内酬)个人努力个人努力绩效绩效奖赏奖赏满足感满足感目标明确 (外酬)目标责任 个人能力 谢谢各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