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指标分析().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口统计指标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统计指标分析().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省人口计生委发规信息处 苏建明2012.9人口统计与分析人口统计与分析n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人口统计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与判断人口统计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与判断n一、人口规模一、人口规模(人口总数人口总数)1 1、定义: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有生命的个、定义: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人的总和。2 2、准确统计人口总数应注意的问题:统计时间、统计范、准确统计人口总数应注意的问题:统计时间、统计范围、统计口径、统计部门、统计方法。围、统计口径、统计部门、统计方法。(1)(1)统计时间:一般在一个确定的时间上统计时间:一般在一个确定的时间上(时点时点)统计,以统计,以避免由于统
2、计时间不一致而造成人口数的重复和遗漏。避免由于统计时间不一致而造成人口数的重复和遗漏。(2)(2)统计范围:一般以国家行政区划为准来进行统计。要统计范围:一般以国家行政区划为准来进行统计。要注意行政区划变动对人口数的影响。注意行政区划变动对人口数的影响。(3)(3)统计口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统计口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4)(4)统计部门:公安部门、统计局、人口计生委。统计部门:公安部门、统计局、人口计生委。(5)(5)统计方法:户口登记、抽样调查、统计报表。统计方法:户口登记、抽样调查、统计报表。(根据不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不同的
3、调查方法)。n二、人口结构二、人口结构1 1、人口构成(人口结构):即各种人的比重。其三个基、人口构成(人口结构):即各种人的比重。其三个基本要素是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本要素是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社会结构、人口自然结构。其中自然结构是人自然属人口社会结构、人口自然结构。其中自然结构是人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种结构等;社会性所决定的,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种结构等;社会结构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如国籍、民族、语言、结构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如国籍、民族、语言、宗教、阶级、教育程度、行业、职业、收入等。宗教、阶级、教育程
4、度、行业、职业、收入等。(我们经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常使用的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n2 2、人口年龄结构指标、人口年龄结构指标n(1 1)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比重)。即一个国家或地)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比重)。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按人口年龄构成反映人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按人口年龄构成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之一。一般以口老化程度的指标之一。一般以6060周岁或周岁或6565周岁起算周岁起算 。(公式公式=65=65岁以上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人口总数人口总数100100)。n(2 2)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人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又称少年儿)少儿系
5、数:指少年儿童人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少年儿童的年龄起止范围各国也不一致,国际上通用童人口比重。少年儿童的年龄起止范围各国也不一致,国际上通用0 01414岁人口为少年儿童。岁人口为少年儿童。n公式公式=0=01414岁人口数岁人口数人口总数人口总数100100n(3 3)老少比:指人口中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老少比:指人口中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说明每示,它说明每100100个少年儿童所对应的老年人数。个少年儿童所对应的老年人数。n公式公式=65=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岁及以上人口总数 0 01414岁人口总数岁人口总数100100
6、 或或6565岁及以岁及以上人口上人口 0 01414人口总数人口总数 100100 n(4 4)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总抚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总抚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表明整个社会中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表明整个社会中,每每100100名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区分劳动年龄和非劳动年龄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区分劳动年龄和非劳动年龄的界限的界限,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国际上通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是:15156464岁为劳动年龄,岁为劳动年龄,1414岁以下和岁以下
7、和65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或被赡养年龄。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或被赡养年龄。n公式公式 (65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岁及以上人口总数 0 01414岁人口总数)岁人口总数)15156464岁人岁人口总数口总数 100100 或(或(6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岁及以上人口比重+0+01414岁人口比重)岁人口比重)15156464岁人口比重岁人口比重 100100 n(5 5)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又分别称老年负担)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又分别称老年负担系数和少年儿童负担系数。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系数和少年儿童负担系数。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均用
8、百分数表示。它反映了每均用百分数表示。它反映了每100100个劳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个老年人或少年儿童。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个老年人或少年儿童。n老年抚养比公式老年抚养比公式=65=65岁以上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1515岁岁-64-64岁人口数岁人口数100100或者或者6565岁以上人口比重岁以上人口比重1515岁岁-64-64岁人口比重岁人口比重100100n少年儿童抚养比公式少年儿童抚养比公式=0-14=0-14岁人口数岁人口数1515岁岁-64-64岁人口数岁人口数100100或者或者0-140-14岁人口比重岁人口比重1515岁岁-64-64岁人口比重岁人口比重100100n3 3、人
9、口老龄化(人口老化)。是指人口中成年人或老年、人口老龄化(人口老化)。是指人口中成年人或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加,儿童与青壮年的比例逐渐减少的过程。人的比例逐渐增加,儿童与青壮年的比例逐渐减少的过程。通常将通常将60-69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国际通行的标准,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国际通行的标准,6060岁以上的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10%或或6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7%,即可看作是
10、达到了人口老龄,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化。n老年人口以及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的增大老年人口以及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的增大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负担加重。调查发现,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负担加重。调查发现,3535年前,中国的儿童对老人的比例年前,中国的儿童对老人的比例是是6 6:1 1;3535年后,这个比例会扭转为年后,这个比例会扭转为1 1:2 2。n4 4、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构成类型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是按照反映年龄构成的指标和标准,将不:是按照反映年龄构成的指标和标准,将不同的人口集团或同一人口集团的不同时期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11、同的人口集团或同一人口集团的不同时期区分为不同的类别。n(1)(1)“年轻型年轻型”人口(增长型)。指人口(增长型)。指4 4岁以下人口较多,岁以下人口较多,0 0或或6565岁以上老人岁以上老人较少的人口类型(较少的人口类型(60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小于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小于5%5%)。)。n(2)(2)“老年型老年型”人口(缩减型),指人口(缩减型),指4 4岁以下人口少于岁以下人口少于0 0或或6565岁以上人口岁以上人口(60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大于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大于10%10%)。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比较年轻,)。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比较年轻,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
12、口相对老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有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相对老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有40%40%或者更多的人或者更多的人年龄在年龄在1414岁以下,只有岁以下,只有4%4%的人口在的人口在6565岁及岁及6565岁以上。但一些发达国家正好相岁以上。但一些发达国家正好相反,反,1414岁以下的人口少于岁以下的人口少于25%25%,而,而65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了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了10%10%。n(3)(3)“成年型人口成年型人口”(静止型)。指岁岁以上人口占多数(静止型)。指岁岁以上人口占多数(5%5%10%10%之间)。之间)。n(4)(4)人口年龄结构规律人口年龄结构规律(老年人口比重是
13、以老年人口比重是以6565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类型类型 少儿人口系数少儿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老化系数老化系数%年轻型年轻型 40%40%以上以上 4%4%以下以下 15%15%以下以下成年型成年型 30%-40%30%-40%4%-7%4%-7%15%-30%15%-30%老年型老年型 30%30%以下以下 7%7%以上以上 30%30%以上以上 (5 5)举例)举例“五普五普”全国人口结构全国人口结构年份年份 少儿人口系数少儿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老化系数老化系数%19641964 40.69 40.69 3.56 8.75 3.56 8.75
14、 1982 33.601982 33.60 4.91 4.91 14.61 14.6119901990 27.69 27.69 5.57 5.57 20.12 20.12 1993 1993 36.27 4.41 36.27 4.41 12.16 12.16 20002000 22.89 22.89 6.96 30.41 6.96 30.41n5 5、人口的性别结构: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口、人口的性别结构: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口总数中的性别分布及其比例关系。总数中的性别分布及其比例关系。(1)(1)性比例性比例(性比重性比重):指男性或女性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指男性或女性人口数
15、在总人口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所占的百分比公式公式=男性人口数或女性人口数男性人口数或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数总人口数100100(2)(2)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为明当女性人口为100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公式公式=男性人口数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100n性别比规律:性别比规律:=100=100人口性别构成平衡人口性别构成平衡100100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多于女性100100男性少于女性男性少于女性按照自然规律,人口中男女两性的比例基本是平衡的,但按照自然规律,人口中男女两性的比例基
16、本是平衡的,但在不同的年龄组,人口的性别比例会有所差别。在不同的年龄组,人口的性别比例会有所差别。n6 6、出生婴儿性别结构:反映某个时期出生的婴儿中,男女婴儿数的、出生婴儿性别结构:反映某个时期出生的婴儿中,男女婴儿数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婴为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婴为100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时所对应的男婴数。公式公式=某年出生男婴数某年出生男婴数某年出生女婴数某年出生女婴数100100(1)(1)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为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为102102107107。我们称这个区间为正常值。我们称这个区间为正常值。(2)(2)出生婴儿性别比是人口问题研究和计划生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指
17、标。出生婴儿性别比是人口问题研究和计划生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3)(3)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指偏离正常值范围。通常指偏高。并与孩次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指偏离正常值范围。通常指偏高。并与孩次成正比。成正比。n偏高的原因:女婴漏报、瞒报,选择性别生育。偏高的原因:女婴漏报、瞒报,选择性别生育。n三、人口再生产及人口再生产类型:三、人口再生产及人口再生产类型:n 人口再生产是指人口新一代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不人口再生产是指人口新一代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不断重复的过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出生率断重复的过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
18、率。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构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个基本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构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个基本因素。素。人类历史上有过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人类历史上有过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1 1、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采集、狩猎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采集、狩猎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粗放型。平均寿命短、世代更替迅速;)低自然增长率的粗放型。平均寿命短、世代更替迅速;)2 2、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传统人口再生
19、产类型。(它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业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长率的过渡型。)3 3、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基础、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工业化生产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稳定型。平均寿命长、世代更替缓慢。低自然增长率的稳定型。平均寿命长、世代更替缓慢。n我国当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我国当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增率。增率。n8 8、人口零增
20、长。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这就是、人口零增长。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这就是人口零增长。或者说,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由于人口惯人口零增长。或者说,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由于人口惯性,生育率处在更替水平的人口并不一定是人口零增长。性,生育率处在更替水平的人口并不一定是人口零增长。四、人口变动四、人口变动n指人口通过迁移、增长、死亡等形式的变化,所导致的人口规模的改变。与指人口通过迁移、增长、死亡等形式的变化,所导致的人口规模的改变。与人口变动相关的统计指标包括人口死亡率、人口等迁移率人口变动相关的统计指标包括人口死亡率、
21、人口等迁移率(人口迁出率、人口人口迁出率、人口迁入率迁入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人口自然增长率等。n1 1、人口死亡。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死因。相关指标: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死因。相关指标:人口死亡率。一般在一般在6 6-6.5-6.5之间。实际情况时,受殡葬制度、传统观念等的影响,这个之间。实际情况时,受殡葬制度、传统观念等的影响,这个数越来越难统计上来。今年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数越来越难统计上来。今年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6.36.3,去年是,去年是6.476.47。死亡率下。死亡率下降了降了0.170.17,不是死亡人数减少了,而是死亡上报人数减少了。受死
22、亡率的影,不是死亡人数减少了,而是死亡上报人数减少了。受死亡率的影响,今年全省的自增率响,今年全省的自增率(5.25)(5.25)比去年增加了比去年增加了0.050.05个千分点。个千分点。n2 2、人口迁移。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时间、迁移原因。相关指标:人、人口迁移。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时间、迁移原因。相关指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迁移表述的是人口规模的机械变化。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迁移表述的是人口规模的机械变化。n3 3、人口增长。其统计结构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相关指标:人口自然增、人口增长。其统计结构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相关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
23、增长率。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n4 4、人口平衡方程式、人口平衡方程式n年末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入人数年迁入人数-年迁出年迁出人数人数)n年人口增长量年人口增长量=年末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年迁入人数入人数-年迁出人数年迁出人数)=()=(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迁移增长量人口迁移增长量)n 年人口增长量年人口增长量 年自然增长量年自然增长量 年净迁移量年净迁移量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年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年平
24、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人口净迁移率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人口净迁移率 n五、人口出生五、人口出生n1 1、出生人数: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出生人数: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象的婴儿数(活产婴儿活产婴儿)总和。总和。(要素:活产婴儿要素:活产婴儿)n2 2、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总出生率、粗出生率总出生率、粗出生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每千人中拥有的活婴数,反映的是出生强度或出生水平,用千分内,每千人中拥有的活婴数,反映的是出生强度或出生水平,用千分数表示。数表示。公式公式b=b
25、=年出生人数年出生人数B B年平均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P P10001000(1)(1)人口出生率指标的缺点:出生率指标不仅受到工作水平的影响,人口出生率指标的缺点:出生率指标不仅受到工作水平的影响,由于分母用总人口数,容易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即育龄妇女占总人由于分母用总人口数,容易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即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的影响。口比重的影响。(2)(2)出生率上升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下降;出生率下降时,工作水平出生率上升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下降;出生率下降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上升。出生率最低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好的;出生率不一定上升。出生率最低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好的;出生率最高的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统计 指标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