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1)说课讲解.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艾灸(1)说课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1)说课讲解.ppt(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艾灸(1)灸法的起源和发展灸法的起源和发展灸法的起源 是随着火的使用而产生的。某些病痛由于火的熏烤和烧灼而减轻。由此进行规律性的总结,产生灸法。灸法的发展 灸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盛行。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就有灸法的记载。主要用粗麻作为材料。2灸法的起源和发展灸法的起源和发展 内经对灸法有很多记载,除了论述灸法的产生与寒冷的环境等有关,还论述了灸法的适应症、施灸的顺序、剂量、补泻等。外台秘要:唐,王焘。专门论述灸法。施灸的材料:主要是“艾绒”。其他有灯心、桑枝等。还有药和艾绒相结合的:雷火神针、太乙神针。3灸法的作用灸法的作用温经散寒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忌寒。”“寒
2、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扶阳举陷阳气是人体赖以活动的根本。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当此之时即可用艾灸来温补。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宋代针灸资生经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升阳举陷的作用。4灸法的作用灸法的作用行气通络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艾灸 讲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