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ppt





《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ppt(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考查点一地质灾害 内容索引考查点二气象和水文灾害专题提升练考向考向1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的成因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悟真题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答案图示
2、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
3、少和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小,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3.(2015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
4、,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廓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考向考向2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解析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破坏性强,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躲避灾害,加剧了地震的危害程度。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引发的次生灾害也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
5、严重。1.高频考查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御措施两个内容。2.地质灾害的危害、分布等内容也有涉及。明考向1.知识关联(1)地质灾害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次生灾害成因、危害、防御措施析考点(3)滑坡的发生机制(4)泥石流发生的机制2.易错点不同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1)火山喷发:火山灰是天然肥料,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提供热能(如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利用10座间歇性的火山热能建造发电站);带来金刚石、硫磺等大量矿藏;形成独特火山地貌,以及喷发不很剧烈的火山,均是优质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夏威夷群岛上的熔岩瀑布);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2)沙尘暴: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提
6、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3)台风:带来大量降雨,缓解东部地区旱情;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4)寒潮: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提供风能。3.方法技巧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防御的比较成因危害分布基本特点防御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布广泛、危害巨大、伤亡严重、突发性强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
7、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火山喷发岩浆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及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稀少、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多与地震带分布一致泥石流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题组题组1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的成因
8、对点练1.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不足20千米。之后又相续发生多次大震级的余震。读下面这次“尼泊尔地震系列图”和“2011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图中7级以上地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答案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容易形成地震。(2)分析这次尼泊尔地震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诱发的地质灾害及这些灾害带来的危害。答案原因:尼泊尔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地应力的积累,形成地震。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危害:滑坡冲
9、断公路、铁路等交通线,阻碍灾害区救援;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进一步引发次生灾害;崩塌、滑坡冲毁村庄,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题组题组2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御2.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读下图回答问题。(1)据图说明最容易发生滑坡的条件。解析左图从坡度与滑坡面积关系、右图从土质与滑坡关系进行了分析,图中信息可判断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答案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为防止该区域滑坡的发生,请提出应采取的措施。解析防灾减灾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监测等技术
10、措施、宣传等。答案岩土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其他答案合理也可)1.(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右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考向考向1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悟真题(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解析年内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得出答案,注意分布类
11、问题描述时要先“总”后“分”。答案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解析成灾是说“造成的灾害”,成灾次数多,说明损失大,可以结合材料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抗灾能力解答。答案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考向考向2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2.(2015全国文综)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当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解析M地
12、位于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水患灾害(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根据气候资料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导致洪涝灾害严重。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3.(2015福建文综)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
13、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考向考向3防灾与减灾的措施防灾与减灾的措施(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风暴潮次数相对集中于710月,属于夏秋季节;解答形成风暴潮的原因,可以抓住大风的动力作用,夏秋季节,沿海地区台风多发,容易形成大风,同时河流入海径流增多,对海水的顶托明显。答案季节:主要集中夏、秋季节。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防灾减灾措施可以从工程、技术、生物、宣传教育等展开。答案加强风暴
14、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旱涝灾害、台风、寒潮、低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的危害、成因、分布。2.洪涝、风暴潮的成因、危害、防御措施。明考向1.知识关联(1)气象灾害类型(寒潮、台风、冰雹等)时空分布、主要危害、次生灾害成灾原因、防御措施(工程、非工程措施)(2)水文灾害类型(洪涝、风暴潮)时空分布、危害治理措施析考点2.易错点(1)自然灾害也有有利的影响:台风: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维持着地球的热量平衡;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
15、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沙尘暴: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形成黄土高原;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寒潮:冻死越冬害虫,净化空气。雪灾:冻死越冬害虫;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春旱;增加土壤墒情(土壤湿度)。(2)干旱旱灾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当它作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危害时才会形成旱灾。(3)伏旱指夏秋时节的旱灾,这种说法对吗?不正确。伏旱特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7月份,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而形成的干旱灾害。不是任一地区的夏秋时节的旱灾都称为伏旱。3.方法技巧(1)河流洪涝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二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13 自然灾害 防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