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点生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重点生理学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重点生理学笔记下面是第一范文网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爱生理学笔记血 液考纲要求1.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2.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3.血细胞及其机能。4.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5.血液凝固与止血。6.ABO及Rh血型系统及临床意义。考纲精要 医学教化网一、血量与血液的组成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8%,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有6080ml。一次失血不超过全血量10%对生命活动无明显影响,超过20%则有严峻影响。血液成分:液体成分血浆50%60%有形成分血细胞40%50%记忆方法:可以认为全血中血浆与血细胞各占一半左右的容积,血浆稍多于血细胞,记成血浆50%+,血细胞50%-。这点
2、记住了,也就记清了红细胞比容的数字:50%-。(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近似等于血细胞比容)。至于男性红细胞比容略于女性是由于雄激素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医学教化网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血液是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必由之路。将养分物质运至全身各部分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的尾产物运至排泄器官。2.缓冲功能:血液中含有丰富的缓冲物质,主要是NaHCO3/H2CO3缓冲对,对血液的酸咸度起缓冲作用。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都能参加机体的免疫功能。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抗凝物质、血小板等在机体凝血、止血和抗凝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是一种防卫功能。三、血浆的理化特征1
3、.比重:血浆比重1.0251.030,与血浆蛋白浓度成正比。2.粘滞性:血浆粘滞性为1.62.4,与血浆蛋白含量成正比。3.血浆渗透压(1)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气,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确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2)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缘由:晶体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见其次章),而可
4、以自由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因此,晶体渗透压仅确定细胞膜两侧水份的转移;蛋白质等大分子胶体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确定血管内外两侧水的平衡。 医学教化网(3)留意点:临床上常用的等渗等张溶液有:0.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血浆蛋白含量改变会影响组织液的量,而不会影响细胞内液的量,细胞外液晶体物质浓度的改变则会影响细胞内液量。四、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的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约为8μm,无细胞核。2.红细胞的功能: (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2)缓冲体内产生的酸碱物质。这两种功能均由血红蛋白完成,其中的铁离子必需处于亚铁状态(Fe2+)。3.悬浮稳定性: 以红细胞沉降率(
5、血沉)来表示悬浮稳定性,血沉越决,悬浮稳定性越差,二者呈反变关系。增加血沉的主要缘由:红细胞叠连的形成。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不在红细胞本身而在血浆,其中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速血沉。4.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反抗膜裂开的一种特性。渗透脆性越大,细胞膜抗裂开的实力越低。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在0.45%0.35%NaCl溶液中起先裂开,而球状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在0.64% NaCl溶液中起先裂开。五、血液凝固1.概念:血液由流淌的溶胶状态(液体状态)变成不流淌的凝胶状态的现象称为血液凝固。这一过程所需时间称为凝血时间
6、。本质:多种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生化反应(有限水解反应)。2.基本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Xa、Ca2+、V、PF3)。(2)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其中,因子X的激活可通过两咱途径实现: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3.凝血因子的特点:(1)除因子(Ca2+)和血小板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2)血液中因子、等通常以无活性酶原存在。(3)因子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但必需因子存在才能起作用。(4)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内合成,且需VitK参加,所以肝脏病变成VitK缺乏常导致凝血异样。(5)因子为抗血友病因子,缺乏时凝血缓慢。4.内、外源凝血途径的不
7、同点:始动因子 参加反应步骤 产生凝血速度 发生条件内源性凝血 胶原纤维等激活因子 较多 较慢 血管损伤或试管内凝血外源性凝血 组织损伤产生因子 较少 较快 组织损伤5.机休组织损伤时的凝血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起作用,且相互促进。六、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1.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和肝素。肝素通过增加抗凝血酶活性而发挥作用。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促进作用(-):抑制作用3.正常状况下,血流在血管内不凝固的缘由:(1)血流速度快,(2)血管内膜光滑,(3)血浆中存在自然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医学教化网七、血小板的生理作用1.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2.参加生理止血
8、功能。(1)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止血栓,防止出血。(2)血小板分泌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ADP使血小板聚集变为不行逆,5-羟色胺等使小动脉收缩,有助于止血。(3)促进血液凝固,形成坚固止血栓。八、ABO血型系统1.血型:血细胞膜外表面特异性抗原类型,通常指红细胞血型。2.ABO血型的种类:ABO血型系统中有两种抗原,分别称为A抗原和B抗原,均存在于红细胞膜的外表面,在血浆中存在两种相应的抗体即抗A抗体和抗B抗体。依据红细胞上所含抗原种类将人类血型分为如下血型:血型 A B AB O红细胞上的凝集原(抗原) A B A和B H抗原血清中的凝集素(抗体) 抗B 抗A 无 抗A
9、和抗B3.抗原本质:血型抗原是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糖脂。ABO抗原特异性是在H抗原基础上形成的。4.抗体本质: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为自然抗体,主要为IgM,不能通过胎盘。5.输血原则:同型输血。无同型血时,可按下列原则:(1)O型输给A、B、AB型;AB型可接受A、B、O型血,(2)必需少量(<300ml),缓慢输血。6.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分别加在一起,视察有无凝集现象。前者为交叉配血的次侧,后者为交互配血的主侧,因为主要应防止供者的红细胞上的抗原被受者血清抗体凝集。九、Rh血型特点:(1)大多数人为Rh阳性血。(2)血清中不存在自然抗体,抗体需经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主要为IgG,可以通过胎盘。(3)Rh阴性的母亲其次次妊娠时(第一胎为阳性时)可使Rh阳性胎儿发生严峻溶血。 医学教化网十、红细胞生成及调整1.红细胞生成原料和协助物质:(1)原料:珠蛋白和铁。(2)促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叶酸、内因子。(3)调整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加速红细胞生成。另外,红细胞生成还要造血微循环调整。2.红细胞生成某些阶段的特点:(1)髓系多潜能干细胞:有很强的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2)定向祖细胞:定向分化且自我复制实力低。(3)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细胞能量来源于无氧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