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摘要: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发展,随之也相应的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概括,立足我国,试图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关键词: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城市环境引言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人口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人口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贫困、社会分化、以及城市环境污染等城市社会问题也逐渐浮现,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合理发展。一、
2、 名词解释(一)城市化(urbanization)城市化一词源于英文urbanization ,对城市化概念的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从广义上讲,城市化就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逐步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也即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狭义上来讲,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
3、,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国内代表1、 高佩义的“五层次说”认为,城市化的含义包括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乡村不断地转化为城市并最终为城市所同化;第二个层次是乡村本身内部的城市化;第三个层次是城市自身的发展,即所谓的“城市的城市化”;第四个层次是作为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对象的城市化,如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景观城市化、工业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等等;第五个层次是最抽象意义上的城市化,即作为城市化整体运动过程的城市化。2、 刘传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野对城市化的涵义作了四个层次的界定,认为城市化的涵义可以归纳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乡城人口分布
4、结构的转换;第二个层次是产业结构及其布局地域结构的转换;第三个层次是传统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向现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换;第四个层次是人们聚居形式和集聚方式及其相关制度安排的变迁或创新。(二)1、从人口学的角度出发,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也即人口的城市化(population urbanization),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 2、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3、从经济学的角度,通常从经济与城市(镇)的关系出发,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强调城市化是从乡村经济
5、向城市经济的转化。4、从地理学的角度,则认为城市化是居民聚落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区位再分布,并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一)国外研究状况根据国外学者对此问题关注的程度不同,大致可以将其研究状况划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 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引起了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其生存的环境,开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9世纪末,英国学者E.Howard的田园城市试图用规划的方法来协调城市化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1925 年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Park城市的发表,意味着生态学对城市问题的重视。(2)第二阶段1972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
6、CO)制定了MAB研究计划,其中人类聚居地的综合生态研究被列为重点项目,从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在国际学术团体和非官方组织之间积极展开。 Meadows 的增长的极限和 Goldsmith的生命的蓝图纷纷发表,他们都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世界城市化前景进行了“有极限增长”的预测,激起了各国人们对城市化引发的世界资源环境问题的普遍担心。 在日本,中野尊正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城市化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绿化、城市环境污染及防治等问题。(3)第三阶段 1987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使城市可持续研究拉开了序幕,城市化与其生态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紧密围绕着可持续城市、卫生城市、健
7、康城市等主题而深入,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非常活跃。 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 世纪议程、1990 年以来的五次国际生态城市大会、1996 年联合国人居环境大会以及国际城市环境研究所(IIUE) 的“可持续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序列会议等,表征着此问题的关注进入了多元化的研究阶段。(二)国内研究状况中国城市化发展较为特殊,国内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起步晚,但进展较快。根据我国对城市化与城市环境的研究,可以将其研究状况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起始阶段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中国参加MAB计划- (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 简称MA
8、B),学者呼吁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 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是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会议强调了对工业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保护 (2)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时间 20世纪80年代 1984 年马世骏提出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思想,开创了城市生态学的新理论。王如松、杨邦杰、宗跃光等从不同方面发展和深化了这种思想。(3)第三阶段:多元化阶段时间 20世纪90年代 1998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论与方法”为主题,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和卫生城市等概念纷纷被引入而成为研究
9、的热点 国内代表学者如黄光宇、宋永昌、张炯等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21世纪,相关研究更为活跃,有些学者还专门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经济、资源与城市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问题,并对城市- 经济- 环境不协调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二、 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一)人口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良性环境 城市聚集了先进的生产力 ,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大工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改造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从而改善了环境。 城市化的发展 使城市功能分区更趋合理 ,无论何种类型的城市 都在力求着改善人类的生产、 工作和生活环境 ,方便的交通 、优雅的居住环境 ,配套先进的医疗设施 以及康乐活动场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城市化 城市环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