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doc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精选19篇) 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篇1 初读论语,或是无法参透,或是略有所悟,或是心有灵犀,但那种“知其不行为而为之”的精神,那种循循然善迷人的教学方法,那种谦谦君子之风,却总能让我心存快慰,欲罢不能。于是不止一遍地读她,品她,悟她,尽管只是片言只语,但字字珠玑,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或睿智从容,如天之辽远;或纵横开阖,如飞瀑流泻;或安静悠闲,若和风习习面对论语,我如同面对一位巨人从古至今,它的精深博大,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我边读边记,边记边思,在品尝与观赏中,我像一株干渴已久的禾苗,突然遇到了一场痛快淋漓的甘霖,舒枝展叶贪欲地吸取其中的养料。越
2、走近孔子,愈发感觉孔子教化思想的博大精深。透过文字,我和智者正面晤对,倾听他“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的教化主见读论语,令我感念至深的当属孔子的“学而不厌”。孔子“学富五车”,却一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用行动践行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教化思想激励了多数老师,也照亮了多数心灵。孔子的精辟言论,不正是一种虚心、严谨、勤奋、自励的治学看法吗?再想想自己,虽然也很敬业,无日不在思索如何使学生的学业更加进步,但是却很少从“学”上下功夫,以
3、至事倍功半,职业倦怠感日增。其实,我们的教化生活本可以达到一种清风朗月、高山流水的境界。“学”以教之始,只需我们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向前人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我们就会发觉那“潺潺小溪、绿草茵茵”的精神家园。正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了。读论语,让我心灵震颤的当属孔子的“诲人不倦”。他的 “有教无类”令人感动,也让人倍感暖和。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孔子对其学生颜回的视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正是在视察学生,了解学生,敬重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因材施教。的确如此,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面对的学
4、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作为老师,只有深化细致地了解、敬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方能“因材施教”。于是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走进学生心灵,开展“周记对话”,健全“班级档案”,开展 “老师赠言”,开设“心语班刊”,给每一个孩子同等的呵护,在“春风化雨”般的教化中,享受“诲人不倦”的大乐!“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子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历代师生关系的典范,他们既像父子,亦像兄弟,更多的则是像挚友。正是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在因材施教的才智熏染下,孔子10年弘道,诲人不倦,终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仁者爱人,爱众亲仁,应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应成为我们的为师之道啊!
5、“书香能致远”,的确如此!读论语,为人师,就让我们在圣贤的光线下且思且行,以淡定从容的心态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充盈心灵,用经典的睿智之语指引前行的方向。为人师,读论语,让我更确信:做好老师这一职业工作,必需用爱播种,专心耕耘。 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篇2 初读论语,或是无法参透,或是略有所悟,或是心有灵犀,但那种知其不行为而为之的精神,那种循循然善迷人的教学方法,那种谦谦君子之风,却总能让我心存快慰,欲罢不能。于是不止一遍地读她,品她,悟她,尽管只是片言只语,但字字珠玑,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或睿智从容,如天之辽远;或纵横开阖,如飞瀑流泻;或安静悠闲,若和风习习……
6、面对论语,我如同面对一位巨人从古至今,它的精深博大,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我边读边记,边记边思,在品尝与观赏中,我像一株干渴已久的禾苗,突然遇到了一场痛快淋漓的甘霖,舒枝展叶贪欲地吸取其中的养料。越走近孔子,愈发感觉孔子教化思想的博大精深。透过文字,我和智者正面晤对,倾听他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的教化主见……读论语,令我感念至深的当属孔子的学而不厌。孔子学富五车,却一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用行动践行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这些教化思想激励了多数老师,也照亮了多数心灵。孔子的精辟言论,不正是一种虚心、严谨、勤奋、自励的治学看法吗?再想想自己,虽然也很敬业,无日不在思索如何使学生的学业更加进步,但是却很少从学上下功夫,以至事倍功半,职业倦怠感日增。其实,我们的教化生活本可以达到一种清风朗月、高山流水的境界。学以教之始,只需我们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向前人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我们就会发觉那潺潺小溪、绿草茵茵的精神家园。正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了。读论语,让我心灵震颤的当属孔子的诲人不倦。他的 有教无类令人感动,也让人倍感暖和。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孔子对其学生颜回的
8、视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正是在视察学生,了解学生,敬重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因材施教。的确如此,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作为老师,只有深化细致地了解、敬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方能因材施教。于是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走进学生心灵,开展周记对话,健全班级档案,开展 老师赠言,开设心语班刊,给每一个孩子同等的呵护,在春风化雨般的教化中,享受诲人不倦的大乐!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子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历代师生关系的典范,他们既像父子,亦像兄弟,更多的则是像挚友。正是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在因材施教的才智熏染下,
9、孔子20xx年弘道,诲人不倦,终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仁者爱人,爱众亲仁,应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应成为我们的为师之道啊!书香能致远,的确如此!读论语,为人师,就让我们在圣贤的光线下且思且行,以淡定从容的心态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充盈心灵,用经典的睿智之语指引前行的方向。为人师,读论语,让我更确信:做好老师这一职业工作,必需用爱播种,专心耕耘。 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篇3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化工作,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阅历,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老师,成为后世老师学习的楷模。论语中许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修养的相
10、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作为教化工作者看后受益匪浅,感受颇深。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论语:子罕)。因此,老师不仅要自身,还要教化学生确立崇高志向,树立人生志向,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带给我们启示: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取得的成果也不是简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熬炼,要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牵强去做。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要教出合格的学生,这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熬炼和学问的积累。2、自省自克,
11、改过迁善。道德贵在自觉,孔子特殊强调从自我做起。他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人无完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要随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解决问题,以免再次范错误,这样就会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孔子认为,道德准则和规范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对个人起约束作用,因此,须要克制自我,生活中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关键是看对待错误的看法,你刚好发觉错误或者别人给你指出错误,你能悬崖勒马,知错就改,不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驾驭广博的学问,具有高尚的品德,这
12、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并且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他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论语:述而)。每个人不是一诞生就知天下,都是要经过不同阶段的教化,学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才体现了人的一生的价值。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对学生的教化,不仅有言教,更注意身教。老师都要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化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充分说明白身教的重要性。的确,假如老师
13、能做到以身示范,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旧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干脆影响学生的一生。假如遇到一位好老师,那么他的学生将一生受益,或许会辉煌一生,假如遇到一个不仔细负责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许就会静默无闻一生,直到老也一事无成。5、爱惜学生,无私无隐。爱惜学生、关切学生是一个老师胜利的必需具备的条件。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论语:颜渊)。老师要随时关切学生品德、学业的增进以及学生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和学生要建立深厚的情意。不溺爱、不袒护学生,这才是老师对学生真正的爱呀。学生对学问的渴望,老师无私奉献,无以回报。6、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孔子对学生充溢期望,他说后生可畏,
14、焉知来者不如今者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这里包含了青年人超过老年人、学生超过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发展观点。老师应当信任学生的潜能,认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激励学生。孔子说义不容辞于师。(论语:卫灵公),面临着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谦让。这里包含着在仁德和正义面前师生一律同等的思想以及吾爱吾师,更爱真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的观点。师生都是同等的,学生的观点正确可以反对老师,甚至学生可以严厉地指责老师,而老师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看法和指责,这才体现了同等的师生观。7、不断学习,努力创新。孔子认为老师要讲究教学方法,擅长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论语:为政)。老师必需自己常常温习故业,融会贯穿,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觉,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老师不仅给学生以学问,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索,并能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老师。老师首先得加强自身的素养的提高和学问的积累,在假期和业余时间不断充电,才能满意学生求知欲望。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实力,才能教出一批又一批有用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篇4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暖和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一名老师,更是受益匪浅。一、老师的
16、仁恕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气去帮助别人。对于老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切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学问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切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切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切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切他们各种实力的培育。爱学生就要本着同等的心态去敬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看法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苦恼与苦闷,确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敬
17、重,那么他们将来也肯定会是一个充溢爱心,敬重他人的人。在我们的教化教学工作中,每天接触各种性格显明的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分的苛责或训斥,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它远不及宽恕的力气那么恒久宏大。学会了宽恕,我们才能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同时,宽恕别人才能让我们享受心灵的安静。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少一些埋怨和指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训斥,多一些赞扬和激励;少一些卑视和误会,多一些敬重和理解。二、 找寻欢乐于丹教授写到,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实力的。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心无限深刻地发觉内心。孔夫子教给我们欢乐
18、的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静。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知我们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欢乐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华蜜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于内心相连,对此我深有同感。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人们都在舍命为了丰厚的物质生活而努力打拼。作为老师,我们能否反抗各种物质的诱惑、安贫乐道,严峻地考验着我们的意志。我也憧憬富有的生活,但我更享受心理上的满意和成就感。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的成长让我充分地体验到当一名老师的华蜜和欢乐!每当看到学生脸上那豁然开朗的表情,每当看到学生变得越来越懂事,每当听到学生金榜题名的消息,那就是我最欢乐最华蜜的时刻。在学生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自己能起到引导、扶
19、持的作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为此感到骄傲,并甘愿为此终生努力。虽然在物质上我不富有,但精神上我是一个富翁。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假如能用内心的富足与饱满,能用一种内心鲜活的力气去弥补这些缺憾,那你就会成为一个坦荡磊落而英勇的人。孔子提倡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说的就是这样的境界。三、看待缺憾在心灵之道中于丹教授说,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假如你放不下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就恒久活在阴影中。或许我们无力变更生活中的缺憾,或许我们不能避开人生的苦难,假如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作为老师,我们生活、工作在一个充溢压力的环境中,苦恼、苦闷和
20、压力每天都伴随着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烦心事和缺憾,心态不同,结果会完全不同。我教两个毕业班的英语课,课时多,要求高,班里学生基础差,每天备课批作业头昏眼花,身体乏累不堪。但我告知自己:备课既是为了教好学生,又是为了让自己不断进步;批作业工作量虽然大,但能保证课堂上的高效率。遇到学生出问题时,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学会遇事冷静,有耐性,不能让坏心情始终阴霾不散,否则会影响你的工作,甚至是你的生活质量。再比如,每次考试结束成果出来后,学校都会做成果分析,老师们对此倍感压力和苦恼。有的老师会因为成果不佳而寝食难安,有的老师对学生良莠不齐而埋怨,有的会为成果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而郁郁不乐。总之,考试成果
21、出来后,老师们内心苦闷又无处诉说。其实,我们应当像论语教给我们的那样,放快乐态,正确看待成果。有些缺憾是我们必需面对的,不要埋怨学生懒散,不要埋怨领导不近人情。而是应以主动地心态去思索,总结阅历与不足,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同时更应看到,班级有许多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说明我们的教学并非完全失败。只要我们仔细反思,总结阅历教训,努力找寻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信任曙光就在前面。于丹教授说,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变更不足,这就是论语告知我们如何对待人生缺憾的看法。也正如人们常说的:记住该记住的,遗忘该遗忘的,变更能变更的,接受不能变更的。每次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我都
22、会产生许多的共鸣,也总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它已植根于我的心中,成我流淌在我血液中的精髓。感谢于丹教授,感谢我们宏大的圣人孔子! 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篇5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暖和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一名老师,更是受益匪浅。一、老师的“仁恕”“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气去帮助别人。对于老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
23、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切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学问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切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切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切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切他们各种实力的培育。爱学生就要本着同等的心态去敬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看法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苦恼与苦闷,确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敬重,那么他们将来也肯定会是一个充溢爱心,敬重他人的人。在我们的教化教学工作中,每天接触各种性格显明的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分的苛责或训斥,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它远不
24、及宽恕的力气那么恒久宏大。学会了宽恕,我们才能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同时,宽恕别人才能让我们享受心灵的安静。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少一些埋怨和指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训斥,多一些赞扬和激励;少一些卑视和误会,多一些敬重和理解。二、 找寻“欢乐”于丹教授写到,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实力的。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心无限深刻地发觉内心。孔夫子教给我们欢乐的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静。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知我们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欢乐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华蜜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于内心相连,对此我深有同感。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富足的时
25、代,人们都在舍命为了丰厚的物质生活而努力打拼。作为老师,我们能否反抗各种物质的诱惑、安贫乐道,严峻地考验着我们的意志。我也憧憬富有的生活,但我更享受心理上的满意和成就感。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的成长让我充分地体验到当一名老师的华蜜和欢乐!每当看到学生脸上那豁然开朗的表情,每当看到学生变得越来越懂事,每当听到学生金榜题名的消息,那就是我最欢乐最华蜜的时刻。在学生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自己能起到引导、扶持的作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为此感到骄傲,并甘愿为此终生努力。虽然在物质上我不富有,但精神上我是一个富翁。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假如能用内心的富足与饱满,能用一种内心鲜活的力气去弥补这些缺憾,那你就会成为
26、一个坦荡磊落而英勇的人。”孔子提倡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说的就是这样的境界。三、看待“缺憾”在心灵之道中于丹教授说,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假如你放不下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就恒久活在阴影中。或许我们无力变更生活中的缺憾,或许我们不能避开人生的苦难,假如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作为老师,我们生活、工作在一个充溢压力的环境中,苦恼、苦闷和压力每天都伴随着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烦心事和缺憾,心态不同,结果会完全不同。我教两个毕业班的英语课,课时多,要求高,班里学生基础差,每天备课批作业头昏眼花,身体乏累不堪。但我告知自己:备课既是
27、为了教好学生,又是为了让自己不断进步;批作业工作量虽然大,但能保证课堂上的高效率。遇到学生出问题时,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学会遇事冷静,有耐性,不能让坏心情始终阴霾不散,否则会影响你的工作,甚至是你的生活质量。再比如,每次考试结束成果出来后,学校都会做成果分析,老师们对此倍感压力和苦恼。有的老师会因为成果不佳而寝食难安,有的老师对学生良莠不齐而埋怨,有的会为成果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而郁郁不乐。总之,考试成果出来后,老师们内心苦闷又无处诉说。其实,我们应当像论语教给我们的那样,放快乐态,正确看待成果。有些缺憾是我们必需面对的,不要埋怨学生懒散,不要埋怨领导不近人情。而是应以主动地心态去思索,总结
28、阅历与不足,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同时更应看到,班级有许多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说明我们的教学并非完全失败。只要我们仔细反思,总结阅历教训,努力找寻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信任曙光就在前面。于丹教授说,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变更不足,这就是论语告知我们如何对待人生缺憾的看法。也正如人们常说的:记住该记住的,遗忘该遗忘的,变更能变更的,接受不能变更的。每次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我都会产生许多的共鸣,也总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它已植根于我的心中,成我流淌在我血液中的精髓。感谢于丹教授,感谢我们宏大的圣人孔子! 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篇6 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
29、真实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明,就匠心独运,很干脆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这句话事实上重点在于“时习”,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身处在当下,只有那些搞学术探讨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一种技艺,一项本事。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而在于生活。教化应当是传授真本事,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南怀瑾先
30、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在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时,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学生须要老师的帮助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果毕业时,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出现在高校教化的一个失败,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密切,彼此互无沟通,你可曾试想高校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孔子教化门人是依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今的教化也应当符合当前的国情。读论语,学习的是有用的方法,从中找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融会贯穿方能学有所成。论语别裁就是希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将来。老师学论语心得范文3
31、初读论语,或是无法参透,或是略有所悟,或是心有灵犀,但那种“知其不行为而为之”的精神,那种循循然善迷人的教学方法,那种谦谦君子之风,却总能让我心存快慰,欲罢不能。于是不止一遍地读她,品她,悟她,尽管只是片言只语,但字字珠玑,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或睿智从容,如天之辽远;或纵横开阖,如飞瀑流泻;或安静悠闲,若和风习习面对论语,我如同面对一位巨人从古至今,它的精深博大,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我边读边记,边记边思,在品尝与观赏中,我像一株干渴已久的禾苗,突然遇到了一场痛快淋漓的甘霖,舒枝展叶贪欲地吸取其中的养料。越走近孔子,愈发感觉孔子教化思想的博大精深。透过文字,我和智者正面晤对,倾听他“
32、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的教化主见读论语,令我感念至深的当属孔子的“学而不厌”。孔子“学富五车”,却一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用行动践行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教化思想激励了多数老师,也照亮了多数心灵。孔子的精辟言论,不正是一种虚心、严谨、勤奋、自励的治学看法吗?再想想自己,虽然也很敬业,无日不在思索如何使学生的学业更加进步,但是却很少从“学”上下功夫,以至事倍功半,职业倦怠感日增。其实,我们的教化生活本可以达到一种清风朗月、高山流
33、水的境界。“学”以教之始,只需我们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向前人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我们就会发觉那“潺潺小溪、绿草茵茵”的精神家园。正所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了。读论语,让我心灵震颤的当属孔子的“诲人不倦”。他的“有教无类”令人感动,也让人倍感暖和。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孔子对其学生颜回的视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正是在视察学生,了解学生,敬重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因材施教。的确如此,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作为老师,只有深化细致地了解、敬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方能“因材
34、施教”。于是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走进学生心灵,开展“周记对话”,健全“班级档案”,开展“老师赠言”,开设“心语班刊”,给每一个孩子同等的呵护,在“春风化雨”般的教化中,享受“诲人不倦”的大乐!“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子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历代师生关系的典范,他们既像父子,亦像兄弟,更多的则是像挚友。正是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在因材施教的才智熏染下,孔子20_年弘道,诲人不倦,终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仁者爱人,爱众亲仁,应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应成为我们的为师之道啊!“书香能致远”,的确如此!读论语,为人师,就让我们在圣贤的光线下且思且行,以淡定从
35、容的心态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充盈心灵,用经典的睿智之语指引前行的方向。为人师,读论语,让我更确信:做好老师这一职业工作,必需用爱播种,专心耕耘。 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篇7 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明,就匠心独运,很干脆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这句话事实上重点在于时习,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身
36、处在当下,只有那些搞学术探讨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一种技艺,一项本事。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而在于生活。教化应当是传授真本事,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南怀瑾先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在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时,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学生须要老师的帮助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果毕业时,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出现在高校教化的一个失败,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密切,彼此互无沟通,你可曾试想高校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孔子教化门人是依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今的教化也应当符合当前的国情
37、。读论语,学习的是有用的方法,从中找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融会贯穿方能学有所成。论语别裁就是希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将来。 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篇8 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宏大的教化家,在肯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宏大的教化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化,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化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很多方面反映了朴实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化思想、教学方法、治学看法,以及所提倡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日仍
38、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化家,在教化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言论,他主见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学问,必需仔细学习并进行思索;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学问,由此就能获得更深的新学问。特殊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显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老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学问,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学问,这就离不开
39、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学问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日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因材施教,谆谆教导。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动身,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行以语上也。孔子培育弟子学习爱好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育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方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赞扬,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迷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
40、已经确立了新的教化观。新的教化观要求老师面对全体学生,同时注意学生特性发展。老师在教化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特性差异,依据学生的特点供应特性化教化,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特性化教化是与因材施教有着亲密联系的。新的教化观还要求老师要敬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溶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峻,部分学生存在灰心悲观、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谆谆教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谆谆教导,发觉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
41、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三)擅长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殊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化,事实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特别高超的,他要求学生主动地思索问题,擅长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日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许多学问都会快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学问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学问,如何在学问的获得过程中,开
42、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学问,更应当教会学生学学问。老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学问,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学问。要想教会学生学学问,使学生真正把学问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育后,领悟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特别兴奋。一部论语,事实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相互探讨的问答状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指责,对于不愿提看法的学生反而要指责。颜回是孔子最赞许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
43、句句听从,从来不提看法。因此,孔子指责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化家。今日,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老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日的课改供应了胜利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建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
44、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时间。(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许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化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志向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担心的时代,社会新闻许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化家,他亲密凝视和关切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看法,宣扬自己的主见。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许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理想,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化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日,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
45、行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坚固地驾驭学到的基础学问,又能培育学生应用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老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细致品尝。孔子的教化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宝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老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篇9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
46、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部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具体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才智折服!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靠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化、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肯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
47、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气,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主动进取,追求胜利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主动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得胜利,这是天地自然社会给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看法,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