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疾病概要-头痛复习过程.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诊断学基础疾病概要-头痛复习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基础疾病概要-头痛复习过程.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诊断学基础疾病概要-头痛头痛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指在眉毛以上至枕下部范围内的疼痛。部分头痛表现可以提示某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解剖机制颅内组织只有静脉窦及其回流静脉、颅底硬脑膜以及脑底动脉对疼痛敏感,脑部其余组织均对痛觉不敏感。颅内痛觉经第、对颅神经和第23对颈神经传导,颅外痛觉除上述神经外,尚可经交感神经传导。病因分类1、颅内外动脉的扩张(血管性头痛)2、颅内痛觉敏感组织被牵引或移位(牵引性头痛)3、颅内外感觉敏感组织发生炎症(如脑膜刺激性头痛)4、颅外肌肉的收缩(紧张性或肌收缩性头痛)5、传导痛觉的颅神经和颈神经直接受损、肿瘤压迫或 发生炎症(神经炎性
2、头痛)6、头面五官病变引起疼痛的扩散(牵涉性头痛)7、精神因素也可引起头痛,可能与疼痛耐受阈值的降 低有关 头痛的病史询问 1、头痛的特点:如头痛的起因、病程、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以及加重和减轻的原因等。2、头位、体位改变诱发的发作性头痛:可有低颅压综合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低血压、颅内肿瘤特别是脑室系统肿瘤等。3、晨起或夜间有头痛发作者:可有高血压(久卧后脑部血管扩张)、早期颅内压增高(久卧后静脉回流欠佳)、心功能不全(同前)和前额窦炎(平卧后引流不佳)、癫痫等。4、和情绪、劳累等有关或诱因不明者:可有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癫痫、癔病等。5、受寒或受伤后短暂的刺痛发作:多为神经痛。头痛
3、的病史询问 偏头痛目录偏头痛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偏头痛的临床诊断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患病率患病率 16岁以上成人中偏头痛的患病率为7.718.7。其中,成年男性为119%;成年女性为329。临床神经疾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偏头痛发病的相关因素遗传因素:离子通道病变(Channelopathy)、线粒体肌病、常染色体显性遣传性脑动脉病变都伴有偏头痛发作,对这些疾病的基因研究发现,偏头痛发作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内、外环境诱发因素:脑力/体力操劳;旅行;应激与应激后的放松;过亮的灯光;睡眠过度或过少;错过正规的进餐;食物过敏;酒精,红酒;月经来潮;活动偏头痛的发病
4、机制神经学说 由Lashley在1941年提出 皮层扩展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伴有先兆的偏头痛与CSD在脑血流的改变方面有很多一致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血管学说 由Harold Wolff在1963年提出 认为血管先收缩,如眼动脉收缩造成视觉先兆如偏盲、闪光等,持续1040分钟,继之血管剧烈扩张,血流淤滞而头痛,约24小时后恢复正常。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血管神经联合学说 近年提出三叉神经血管(Trigemino-Vascular)系统脑干核团5-HT受体偏头痛的临床诊断国际头痛学会(IHS)的诊断标准无先兆偏头痛 (1)至少有5次发作,每次持续
5、472小时 (2)头痛至少有下列中的2条:a.单侧性疼痛,b.搏动性疼痛,c.中至重度疼痛,d.活动后疼痛加剧 (3)加上下列的至少1条:a.恶心/呕吐,b.畏光/畏声(4)没有其他可以引起头痛的病因国际头痛学会(IHS)的诊断标准 (1)至少有2次发作有先兆的偏头痛 (2)头痛发作符合下列中至少3条:a.出现可逆性先兆 b.先兆逐步发展,在时间上超过4分钟,c.先兆持续不超过60分钟 d.先兆出现后60分钟之内发生头痛,在头 痛期先兆仍可持续 (3)没有其他可以引起头痛的原因IHS标准的不足个体差异 40的患者是双侧性头痛 头痛可以是持续钝痛,非搏动性 疼痛程度可以较轻“活动后疼痛加剧”可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诊断 基础 疾病 概要 头痛 复习 过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