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评审标准(12427).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西医结合评审标准(12427).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评审标准(12427).ppt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及细则评审标准及细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2012年年4月月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不低于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不低于400张。张。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总分总分900分;分;2第二部分得分第二部分得分300分;分;3核心指标全部达到要求(中西医结合服核心指标全部达到要求(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共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共11项,综合服务功项,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共能部分核心指标共10项)。项)。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
2、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三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总分总分750分;分;2第二部分得分第二部分得分245分;分;3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要求数9;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合要求数8。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有以下条件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有以下条件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1总分总分750分;分;2第二部分得分第二部分得分245分;分;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数9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
3、要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求数8。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及细则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及细则一、中西医结一、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合服务功能(650分)分)二、综合服务二、综合服务能力(能力(350分)分)发挥中西医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措施结合特色优势的措施队伍建设队伍建设临床科室建设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药药事管理中药药事管理中医护理中医护理中医文化建设中医文化建设一、发挥一、发挥中西医结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合特色优势的措施势的措施(30分)分)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计划鼓励考核制度鼓励考核制度对口支援工作对口支援工
4、作(一)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u 体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医体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医体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医体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二)年度工作计划(二)年度工作计划体现医院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发挥中西医体现医院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结合特
5、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有发展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有发展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资金投入。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资金投入。对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系统的对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系统的调研分析(至少每年一次),制订针对性措施。调研分析(至少每年一次),制订针对性措施。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师总数比例、占医师总数比例、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方占处方
6、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三)鼓励考核制度(三)鼓励考核制度制定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制定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结合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医院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医院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情况的考
7、核结果在科室分配方案中体现。结果在科室分配方案中体现。(三)鼓励考核制度(三)鼓励考核制度将对口支援下一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将对口支援下一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等中医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等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对口支援工作。药、中西医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四)对口支援工作(四)对口支援工作二、队伍二、队伍建设建设(95分)分)人员配备
8、人员配备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医师定期考核与继续教育医师定期考核与继续教育具有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具有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具有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具有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同时具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同时具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同时具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同时具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历或学位;或系统学习中医(西学中班)
9、一年以上的学历或学位;或系统学习中医(西学中班)一年以上的学历或学位;或系统学习中医(西学中班)一年以上的学历或学位;或系统学习中医(西学中班)一年以上并取得结业证书;或入选地市级以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并取得结业证书;或入选地市级以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并取得结业证书;或入选地市级以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并取得结业证书;或入选地市级以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并结业。人才培养项目并结业。人才培养项目并结业。人才培养项目并结业。具有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同时具有具有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同时具有具有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同时具有具有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
10、同时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或临床专业的学历或学位。中西医结合专业或临床专业的学历或学位。中西医结合专业或临床专业的学历或学位。中西医结合专业或临床专业的学历或学位。中西医结合人员中西医结合人员(一)人员配备(一)人员配备uu 1 1.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含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比例执业助理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比例60%60%。uu2 2.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4040%。uu3 3.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和技能岗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
11、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位培训(培训时间100100学时)的比例学时)的比例70%70%。uu4 4.每个临床科室中(每个临床科室中(口腔科、麻醉科、产科、心外科、口腔科、麻醉科、产科、心外科、神经外科除外神经外科除外),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60%60%。(一)人员配备(一)人员配备uu5 5.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60%60%。uu6 6.医院院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的
12、主医院院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经过省级以上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要负责人要经过省级以上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科主任要经过中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科主任要经过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uu7 7.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包括正、副职负责人)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包括正、副职负责人)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应例应60%60%。(一)人员配备(一)人员配备uu8 8.临床科室负责
13、人中(口腔科、麻醉科、产科、心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口腔科、麻醉科、产科、心外科、神经外科除外)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外科、神经外科除外)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比例师资格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比例60%60%。uu9 9.临床科室负责人(口腔科、麻醉科、产科、心外临床科室负责人(口腔科、麻醉科、产科、心外科、神经外科除外)中应有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科、神经外科除外)中应有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1010年以上的中医类别中医年以上的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或中西医结合人员。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
14、医师或中西医结合人员。(二)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二)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u制定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在制定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在制定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在制定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在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有相关内容。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有相关内容。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有相关内容。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有相关内容。u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有优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有优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有优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有优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
15、才队伍建设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落实。的具体措施并落实。的具体措施并落实。的具体措施并落实。u医院有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学科)带头医院有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学科)带头医院有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学科)带头医院有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u开展师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开展师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开展师
16、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开展师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三)医师定期考核与继续教育(三)医师定期考核与继续教育u根据根据根据根据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要求,开展要求,开展要求,开展要求,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
17、师定期考核工作。u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u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人员“三基三基三基三基”培训。培训。培训。培训。(三)医师定期考核与继续教育(三)医师定期考核与继续教育u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 并获得规定学分的比例达到并获得规定学分的比例达到并获得规定学分的比例达到并获得规定学
18、分的比例达到100%100%。u根据根据根据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非中医类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非中医类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非中医类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非中医类 别医师系统培训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工作的通别医师系统培训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工作的通别医师系统培训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工作的通别医师系统培训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工作的通 知知知知的要求,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的要求,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的要求,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的要求,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 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u建立中医药专业技
19、术人员技术档案,考评建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考评建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考评建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考评 记录完整。记录完整。记录完整。记录完整。科室设置及命名科室设置及命名科室建设管理要求科室建设管理要求诊疗方案及疗效诊疗方案及疗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病历书写处方病历书写处方中药、设备、技术应用中药、设备、技术应用二、临床二、临床科室建设科室建设(160分)分)(一)科室设置及命名(一)科室设置及命名临床科室临床科室11个(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个(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针灸科、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
20、、皮肤科、针灸科、麻醉科),医技科室麻醉科),医技科室8个(药剂科、放射科、检验个(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科、病理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科室名称不得含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科室名称不得含有有“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字样。字样。医院不得张挂不符合规定的荣誉称号。医院不得张挂不符合规定的荣誉称号。(二)科室建设管理要求(二)科室建设管理要求1.门诊、病房、急诊的设置、设施符合相关门诊、病房、急诊的设置、设施符合相关要求。要求。2.人员结构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学术人员结构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学术带
21、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配备满足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配备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3.开展中西医结合特色服务项目。开展中西医结合特色服务项目。(二)科室建设管理要求(二)科室建设管理要求4.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或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诊治工作。中西医结合诊治工作。5.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西医结合诊治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西医结合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6.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要求。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要求。(三)诊疗方案及疗效(三)诊疗方案及疗效每科制定至少每科制定至
22、少3个以上常见病、中西医结合优势个以上常见病、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 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医师掌握本专科诊疗方案。医师掌握本专科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手术科室制定至少手术科室制定至少3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西医结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诊疗方案,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
23、使用中医合干预诊疗方案,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药治疗。(四)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四)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常见病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并制定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并制定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临床路径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每年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每年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和改进路径标准。(五)病历处方书写(五)病历处方书写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首次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首
24、次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书写符合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要求。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要求。电子病历管理符合电子病历管理符合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六)中成药应用(六)中成药应用辨证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辨证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门诊用药合理配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门诊用药合理配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门诊中成药使用剂量用法正确。门诊中成药使用剂量用
25、法正确。(七)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七)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人员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师、中西医结合人员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提高。(八)(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中医诊疗设备应达备,中医诊疗设备应达10类、类、25种种以上。以上。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40种。种。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结合 评审 标准 1242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