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一篇常见症状上课讲义.ppt





《诊断学第一篇常见症状上课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第一篇常见症状上课讲义.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诊断学第一篇常见症状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 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一、定义一、定义 各种原因各种原因产热与散热失衡产热与散热失衡体温升高(超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出正常范围)。第一节第一节 发热发热 (fever)正常体温:正常体温:口表:口表:36.3-37.2 36.3-37.20 0C C;腋表:低腋表:低 0.2-0.4 0.2-0.40 0C C;直肠:高直肠:高 0.3-0.5 0.3-0.50 0C C。一般上午稍低,下午稍高,一日间体温波动不一般上午稍低,下午稍高,一日间体温波动不110 0C C,否则也属异常。,否则也属异常。当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1 10 0C
2、 C时,时,P P增加增加1818次次/分。分。思考:正常体温是多少?思考:正常体温是多少?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二、病因二、病因 1.1.感染性:是感染性:是最主要、最常见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的原因,可为急性、慢性、全身、局部的感染;可为急性、慢性、全身、局部的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或原虫所致。支原体或原虫所致。机理:外源性致热原机理:外源性致热原产产EPEP细胞细胞产生并释产生并释放放EPEP(白细胞致热原)(白细胞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体温调定点上移调定点上移产热产热散热散热发热。发热。思考题:发热的机理
3、?思考题:发热的机理?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内出血、()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内出血、癌、白血病、溶血反应。癌、白血病、溶血反应。()抗原()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障碍:甲亢、重度失水。()内分泌障碍:甲亢、重度失水。()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等多为低热。()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等多为低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物:物理性:中暑;化学性:安眠药物中毒;机械性:脑理性:中暑;化学性:安
4、眠药物中毒;机械性:脑出血、硬膜下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出血、硬膜下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热散热,多为低散热,多为低热。热。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低低 热:热:37.5-380C 中等度热:中等度热:38.1-390C 高高 热:热:39.1-410C 超超 高高 热:热:410C1.发热的分度发热的分度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a.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1)骤升型:体温在几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小时内达39-400C或以上,常伴有寒战。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伴有惊厥。小儿易伴
5、有惊厥。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达高峰,多不伴寒战。|b.高热期:高热期:|数小时:疟疾数小时:疟疾|数日:流感、大叶性肺炎数日:流感、大叶性肺炎|数周:伤寒数周:伤寒|c.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注意防止虚脱注意防止虚脱IIIIII调调定定点点升升高高调调定定点点恢恢复复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 发热分期示意图发热分期示意图(I: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 II: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 III: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3.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及临床意义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 (1)稽留热:恒定的
6、维持在)稽留热:恒定的维持在39-400C以以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小时T波波动范围不超过动范围不超过10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 (2)驰张热:常)驰张热:常390C,波动幅度,波动幅度20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波动幅度可达数度,间期持续
7、波动幅度可达数度,间期持续1-数日,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四、发热的诊断方法四、发热的诊断方法 1.判断分度和热型判断分度和热型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不同的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不同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应注意:鉴别诊断。但应注意:
8、(1)某些药物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某些药物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2)热型也与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有关)热型也与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有关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2.注意伴随症状注意伴随症状(1)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药物热、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或输血输液反应。急性溶血或输血输液反应。(2)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3)单纯疱疹: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
9、。)单纯疱疹: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4)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白血病。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白血病。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5)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肝炎、增多症、肝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白血病、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白血病、淋巴瘤等。淋巴瘤等。(6)出血:伴皮肤粘膜出血可见于重症感)出血:伴皮肤粘膜出血可见于重症感染及某些急性传染病;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染及某些急性传染病;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再障等。如急性白血病、再障等。(7)关节肿痛:常见
10、于败血症、猩红热、)关节肿痛:常见于败血症、猩红热、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8)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等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等(9)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脑、斑)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脑、斑疹伤寒、中毒性痢疾;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疹伤寒、中毒性痢疾;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中毒。出血、巴比妥类中毒。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3.问诊要点问诊要点(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频度、)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频度、诱因;诱因;(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
11、或盗汗;)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3)多系统症状;)多系统症状;(4)一般情况;)一般情况;(5)诊疗经过;)诊疗经过;(6)传染病接触史。)传染病接触史。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导入:导入:第二节第二节 水水 肿肿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 一、定义一、定义 细胞外间隙有细胞外间隙有过多的液体过多的液体积聚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当细胞外间隙积液在当细胞外间隙积液在5L5L以上时,以上时,可见可见显性水肿显性水肿(皮肤肿胀、弹性差、(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指压凹陷)皱纹变浅、指压凹陷)隐性水肿隐性水肿(少尿、体重增加(少尿、体重增加2 24Kg4Kg)。
12、)。注意:注意:水肿既是症状又是体征。水肿既是症状又是体征。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失衡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失衡 组织液生成增多组织液生成增多二、发生机制二、发生机制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失平衡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失平衡 钠水潴留钠水潴留|1.按部位分:全身性和局部性按部位分:全身性和局部性诊诊断断学学常常见见症症状状三、分类三、分类|2.按病因分:按病因分: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性水肿、营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诊断 一篇 常见 症状 上课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