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发展史[1].ppt
《交通工具发展史[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具发展史[1].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参考书目中中国国古古代代道道路路交交通通史史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年出版。中中国国交交通通史史白寿彝著,商务印书馆。中中国国交交通通史史话话丁士华著,黄山书社 1997年出版。中中国国交交通通史史论论邱克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年出版。中中国国南南洋洋交交通通史史冯承钧著,商务印书馆 1998年出版。中国日本交通史中国日本交通史王辑五著,商务印书馆 1998年出版。中中非非交交通通史史初初探探张铁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73年出版。保存资料。中中外外交交通通史史陈佳荣著,学津书店 1987年出版。中中西西交交通通史史方豪著,岳麓书社 1987年出版
2、。中中西西交交通通史史料料汇汇编编,张星烺著,中华书局 1977年出版。中印佛教交通史中印佛教交通史东初著,东初出版社民国74年1985年出版。交通工具车马轿船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根据文献推测,车子在夏代已相当普遍,但由于没有见到实物,因此关于车的发展阶段从商代开始讲起。商代至秦,车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一个时期。晚商的车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车形象和实物均属商代晚期,即公元前14世纪左右。在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中有关于“车”的象形字。在河南安阳殷墟先后发现了十八辆车的实物。车子一般是独輈车,车厢面积较小,可以立乘二或三人,一般用两马驾车。商代车已基本具备了汉以前独輈车结构的大致轮廓
3、。以后一千多年,独輈车虽有很多改进和发展,从总体结构上讲没有突破商代独輈车的形制。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车从形制上看有所改进,改直辕变曲辕,直衡改曲衡,车厢上安车较和车盖。车马配件也更加完备,增加了许多商车上所没有的零部件。为了追求坚固,许多关键部位都采用了青铜构件。驾车的马由二匹增加到三匹(骖)、四匹(驷),甚至六匹,一般讲以驾四匹马为常规,驷因此成为计数车辆的单位。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古代独輈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车的形制总的来讲达到了完美阶段。构造和装饰坚固豪华,主要构件有衡、轭、舆、轴、轮。这些构件除部分采用榫卯结构外,大多数零部件采用兽皮革带固定缚扎。在当
4、时,制造一辆车需要多工种的合作,经过大小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制车业成为当时集大成的综合性手工业生产部门,制车水平也是当时生产水平和工艺水平的集中反映。在周代,马车不仅是王公显贵的代步工具,而且也是战争中的攻守之具。当时各国军队的主力是战车兵,军事编制是以战车为主,攻守的主要手段也是战车。因此,拥有战车数量的多少成为国家强弱的标志。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各国都把先进的制造技术运用到制造战车上。于是各类战车应运而生,按用途不同可以分好几个种类。战车均立乘,一车三人。车长叫甲首,又叫车左,职责是持弓主射,指挥步兵和战车。另一名叫车右,又叫戎右,披坚执锐与对方厮杀,车有危险要推车。第三位是驾车者,叫“
5、御”。战车运用于平原地区,不利于山地和水乡作战。之后,其地位开始下降。随着步兵地位提高和骑兵出现,战车在汉代以后终于被淘汰了。汉代的车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独輈车变为双辕车。西汉是双辕车逐渐兴盛的时代。西汉武帝以前,独輈车与双辕车并存。汉中晚期,双辕车开始普及。东汉以后,双辕车便取代了独輈车。双辕车的出现改变了独輈车至少要由两匹马拉车的局限,使单马拉车成为可能。从而使我国车由驷马高车进入单马轻车的新发展阶段。汉代车分三类:马车(小车)牛车(大车)手推车(辘车)西汉初,乘车讲究扶轼俯首之礼,保持端正的姿容,因此多立乘高车。西汉中后期后,统治者讲究舒适享受,坐乘安车,成为风习。东汉以后无人不
6、坐安车。汉代牛车(大车)主要用来运输货物,在当时崇尚马车,卑视牛车。汉代当时规定商人不准乘马车。牛车车稳安全,车厢宽大。辘车即手推车,适用于丘陵地区,出现于西汉末东汉初。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由辘车改制而成的独轮车。两晋南北朝至唐的车制 士族政治的时期,牛车得到上层人物的喜欢,乘牛车成为时尚。北朝皇帝出行时用的大楼辇用十二头牛驾车。南方,诸王三公出行乘犊车,又叫云母车。当时乘牛车也有等级差别。民间乘坐的车叫柴车,就比较简陋了。两宋车制两宋承袭隋唐风习,驾车以牛为主。因对制车业不重视,故制车技术在此时处于停滞时期。宋人的车一般用来运输货物,主要代步工具是马或轿。载货的车叫太平车,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7、中可以看出。这是供短途运输的车,长途运输的车叫平头车。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明清车制明清车多用骡驾车,乘人的车为小车,因有棚子围了,形似轿子,故习惯上称轿车。载物的车叫“敞车”。贵族或平民所乘的车形制上没多大差别,重要差别在围子的制作上。从围子用料、工艺、颜色可区分乘车人身份高低。当时也有这方面的规定。马骑马的历史晚于乘车。单骑的出现与战争分不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揭开了中原地区单骑历史的序幕。秦汉时期骑兵已成为一个重要兵种,到隋唐时期,乘骑之风已自上而下普及整个社会。不仅男子在隆重的场合骑马,贵族妇女出游时也热衷于骑马。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一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8、二民间骑马之风到唐中期以后才算真正确立。民间乘骑之俗较骑兵晚出现这么久的原因:一是受社会习俗的制约,因骑马姿势类似踞坐,当时礼制认为不礼貌;二是马具的不完善造成乘骑难度很大。后者是主要原因。唐中期以前,骑马要经过训练,否则很难驾驭马。单骑的马具简陋也直接影响了骑马的难度。直到马镫的发明才改变了这种局面。马镫是马具中至关重要的部件,它是随着高桥马鞍的出现而产生的。魏晋时期出现,供骑兵上下时蹬踏用的马镫,但其用途仅仅供上下马之用,只是单马镫,属于马镫的原始形态。十六国时期在原始马镫的基础上,制作出真正的双马镫,这标志着乘马用具的完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军事上,双马镫的使用使得骑兵上下迅速,而且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工具 发展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