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200—2022 建筑地基处里技术规程(黑龙江省).pdf
《DB23∕T 3200—2022 建筑地基处里技术规程(黑龙江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3∕T 3200—2022 建筑地基处里技术规程(黑龙江省).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B2 23 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20020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treatment of buildings2022-05-09 发布2022-08-09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ICS 93.020CCS P22DB23/T 32002022I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符号.35 基本规定.46 换填垫层.56.1 一般规定.66.2 设计.66.3 施工.86.4 质量检验.97 多年冻土地基.97.1 一般规定.97.2 设计.97.3 施工.117.4 质量检验.1
2、18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128.1 一般规定.128.2 压实地基.128.3 夯实地基.149 复合地基.189.1 一般规定.189.2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209.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239.4 旋喷桩复合地基.259.5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269.6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299.7 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309.8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319.9 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33DB23/T 32002022II9.10 多桩型复合地基.3510 注浆加固.3810.1 一般规定.3810.2 设计.3810.3 施工.4110.4 质量检验.4211 微型桩
3、加固.4311.1 一般规定.4311.2 树根桩.4311.3 预制桩.4411.4 注浆钢管桩.4511.5 质量检验.4512 检验与监测.4512.1 检验.4512.2 监测.46附录 A(规范性)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47附录 B(规范性)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48附录 C(规范性)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静载荷试验要点.50DB23/T 32002022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
4、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设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哈尔滨建工建设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岩基础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研究所、建华建材(黑龙江)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吉良、张辰熙、张锋、王安宇、李超、李东文、贾君、唐榕滨、邵志民、董相东。DB23/T 32002022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换填垫层、多年冻土地基、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复合地基、注浆加固、微型桩加固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
5、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11抗震设计规范GB 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JGJ 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118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123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
6、适用于本文件。3.1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ground improvement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能或渗透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3.2复合地基composite ground,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由地基土和竖向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3.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soil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DB23/T 3200202223.4换填垫层replacement l
7、ayer of compacted fill挖除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强度较高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层。3.5多年冻土地基permafrost Foundation利用多年冻土作为地基土的地基。3.6热棒thermal probe利用制冷工质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汽液双相转换循环,将高温端热量迁移至低温端的装置。3.7填土通风管基础fill ventilation pipe foundation在建筑物底板下用非冻胀性填料垫高,并在其中埋设通风管的下部结构。3.8蒸汽融化法steam melting method将带有喷气孔的钢管插入预钻好的多年
8、冻土孔中,通过蒸汽融化冻土。3.9水融化法water melting method将水注入的多年冻土注水钻孔中,通过水土热交换融化冻土。3.10电融化法electric melting method在多年冻土中插入电阻装置,利用电阻装置通电后的热效应融化冻土。3.11地表热量改造法surface heat transformation method通过减小地面反射率而增加地面热通量,利用太阳能自然融化下伏多年冻土。3.12压实地基compacted ground,compacted fill利用平碾、振动碾、冲击碾或其他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密实处理的地基。3.13夯实地基rammed groun
9、d,rammed earth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密实处理或置换形成密实墩体的地基。3.14砂石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andgravel columns将碎石、砂或砂石混合料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密实砂石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3.1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cement-fly ash-gravel piles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在土中灌注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3.16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10、rammed soil-cement columnsDB23/T 320020223将水泥和土按设计比例拌合均匀,在孔内分层夯实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3.17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Concrete cast-in-place pile以摩擦型混凝土灌注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3.18旋喷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jet grouting通过钻杆的旋转、提升,高压水泥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合形成水泥土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3.19灰土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
11、ndation with compacted soil-lime columns用灰土填入孔内分层夯实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3.20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impact displacement columns用柱锤冲击方法成孔并分层夯扩填料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3.21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prestressed tube pile以摩擦型预应力管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3.22多桩型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multiple reinforcement
12、 of different materialsor lengths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增强体,或采用同一材料、不同长度增强体加固形成的复合地基。3.23注浆加固ground improvement by permeation and high hydrofracture grouting将水泥浆或其他化学浆液注入地基土层中,增强土颗粒间的联结,使土体强度提高、变形减少、渗透性降低的地基处理方法。3.24微型桩micropile用桩工机械或其他小型设备在土中形成直径不大于300mm的树根桩、预制混凝土桩或钢管桩。4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E强夯或强夯置换夯击能。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13、值。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Dr砂土相对密实度。Dr1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Ds土粒相对密度(比重)。e孔隙比。e0地基处理前的孔隙比。DB23/T 320020224e1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emax砂土的最大孔隙比。emin砂土的最小孔隙比。fak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cu桩体试块(边长 150mm 立方体)标准养护 28d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对水泥土可取桩体试块(边长 70.7mm 立方体)标准养护 9
14、0d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sk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pa深度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wop最优含水率。p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压力扩散角。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c压实系数。d干密度。dmax最大干密度。c黏粒含量。w水的密度。cu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求得的土的内摩擦角。c桩间土经成孔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A基础底面积。Ae一根桩承担的处理地基面积。Ap桩的截面积。b基础底面宽度。d桩的直径。de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竖井的有效排水直径。l基础底面长度。lp桩长。m 面积置换率。s桩间距。z基础底面下换填垫
15、层的厚度。5基本规定5.1.1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下列工作:a)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b)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c)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釆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d)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周边道路及有关管线等情况;DB23/T 320020225e)了解施工场地的周边环境情况。5.1.2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地基处理或加强上
16、部结构与地基处理相结合的方案。5.1.3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宜按下列步骤进行:a)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b)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c)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应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以及该种地基处理方法在本地区使用的成熟程度,在场地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相
17、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5.1.4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大面积压实填土地基,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对于压实系数大于 0.95、黏粒含量c10%的粉土,可取 1.5,对于干密度大于 2.1t/m3的级配砂石可取 2.0;b)其他处理地基,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5.1.5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
18、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b)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c)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5.1.6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验算,应同时满足轴心荷载作用和偏心荷载作用的要求。5.1.7处理后地基的整体稳定分析可采用圆弧滑动法,其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30。散体加固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可按加固体材料的密实度通过试验确定;胶结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可按桩体断裂后
19、滑动面材料的摩擦性能确定。5.1.8刚度差异较大的整体大面积基础的地基处理,宜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验算。5.1.9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评价、处理范围和有效加固深度内地基均匀性评价,以及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成桩质量和承载力评价。5.1.10釆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处理工程验收检验时,应采用大尺寸承压板进行载荷试验,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0。5.1.11地基处理所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类别符合有关标准对耐久性设计与使用的要求。5.1.12地基处理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施
20、工结束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6换填垫层DB23/T 3200202266.1一般规定6.1.1换填垫层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6.1.2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场地土质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填料性质和来源等综合分析后,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并选择施工方法。6.1.3对于工程量较大的换填垫层,应按所选用的施工机械、换填材料及场地的土质条件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换填垫层压实效果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6.1.4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以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厚度宜为 0.5m3.0m。6.2设计6.2.1垫层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砂石。宜
21、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并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量 30%的碎石或卵石。砂石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50mm。对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性材料。b)粉质黏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 5%,且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50mm。用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基的粉质黏土垫层,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或石块等。c)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 2:8 或 3:7。石灰宜选用新鲜的消石灰,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5mm。土料宜选用粉质黏土,不宜使用块状黏土,且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土料应过筛且最大粒
22、径不得大于 15mm。d)粉煤灰。选用的粉煤灰应满足相关标准对腐蚀性和放射性的要求。粉煤灰垫层上宜覆土 0.5m3.0m。粉煤灰垫层中釆用掺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性能及适用条件。粉煤灰垫层中的金属构件、管网应采取防腐措施。大量填筑粉煤灰时,应经场地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不良影响评价合格后,方可使用。e)矿渣。宜选用分级矿渣、混合矿渣及原状矿渣等高炉重矿渣。矿渣的松散重度不应小于 11kN/m3,有机质及含泥总量不得超过 5%。垫层设计、施工前应对所选用的矿渣进行试验,确认性能稳定并满足腐蚀性和放射性安全的要求。对易受酸、碱影响的基础或地下管网不得采用矿渣垫层。大量填筑矿渣时,应经场地地下水和土壤
23、环境的不良影响评价合格后,方可使用。f)煤矸石。宜选用性质稳定、自然级配良好的的已燃煤矸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100mm。对级配不良的煤矸石需要经过破碎,并掺入细料混合使用;对于膨胀性的煤矸石,其占混合料的比例不得大于 50;严禁使用泥结煤矸石。垫层设计、施工前应对所选用的煤矸石进行试验,确认性能稳定、无自燃可能性并满足无毒无害的要求。大量填筑煤矸石时,应经场地地下水、土壤环境和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评价合格后,方可使用。g)其他工业废渣。在有充分依据或成功经验时,可采用质地坚硬、性能稳定、透水性强、无腐蚀性和无放射性危害的其他工业废渣材料,但应经过现场试验证明其经济技术效果良好且施工措施完善后
24、方可使用。6.2.2垫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层)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并应符合下式要求:zczppazf(1)式中: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DB23/T 320020227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faz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b)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 Pz可分别按公式(2)和公式(3)计算:1)条形基础kcz2 tanb pppbz(2)2)矩形基础kcz2 tan2 tanbl pppbzbz(3)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单位为米(m);l矩形基础底面的长
25、度,单位为米(m);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单位为千帕(kPa);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单位为千帕(kPa);z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单位为米(m);垫层(材料)的压力扩散角,单位为米(),宜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 1采用。表 1土和砂石材料压力扩散角单位为度/z ba,b换填材料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石屑、卵石、碎石、矿渣粉质黏土、粉煤灰灰土0.25206280.503023a当/z b0.25 时,除灰土取=28外,其他材料均取=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b当 0.25/z b0.5 时,值可以内插。6.2.3垫层底面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3T 32002022 建筑地基处里技术规程黑龙江省 DB23 3200 2022 建筑 地基 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