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61-2021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吉林省).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22∕T 5061-2021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吉林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2∕T 5061-2021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吉林省).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 Standard for leakag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DB22/T 5061-2021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1 年 10 月 13 日 2021 长 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厅 通 告 第 585 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等4 项吉林省工程建设
2、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铁尾矿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技术标准城镇供热企业运行管理评价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T 50612021、DB22/T 50622021、DB22/T 50632021、DB22/T 50642021,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1 年 10 月 13 日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0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201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
3、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漏损管控、5 漏损检测、6 漏损评定、7 附录。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邮箱:),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哈尔滨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吉
4、林省博创水务设计有限公司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杨 红 袁 琳 臧 锐 罗 云 张洪杰 孙宇航 刘 昕 霍 佳 蔡 磊 于 雷 纪 峰 黄了如 邹婷婷 许铁夫 刘志生 张 莉 孙大军 王漫江 张 勇 邱志红 刘海臣 徐 吉 吕宝绮 林英姿 李菁菁 侯秉东 崔 楠 公尚彦 牟桐雨 马国辉 赵晓雪 刘 扬 王 浩 王嘉毅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尹 军 周 毅 陶乐然 卜义惠 王铁民 鞠慧岩 张俊武 目 次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 语.2 2.2 符 号.5 3 基本规定.8 4 漏损管控.10
5、4.1 一般规定.10 4.2 漏损水量分析.10 4.3 漏损控制管理.11 4.4 分区管理.12 4.5 压力调控.13 4.6 计量损失控制.14 4.7 其他损失控制.15 5 漏损检测.16 5.1 一般规定.16 5.2 漏损检测技术.16 5.3 检测设备.17 5.4 成果检验报告.19 6 漏损评定.20 6.1 一般规定.20 6.2 评定指标计算.20 6.3 评定标准.23 附录 A 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漏水点记录表.24 本标准用词说明.25 引用标准名录.26 附:条文说明.27 1 1 总 则 1.0.1 为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提高管网维护管理水平,保障供
6、水安全,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测、控制及评定。1.0.3 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测、控制及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供水管网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连接水厂和用户水表(含)之间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总称。2.1.2 压力管理 pressure management 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管理需要对供水管网运行压力进行调控。2.1.3 供水总量 system input quantity 进入供水管网中的全部水量之和,包括自产供水量和外购供水量。2.
7、1.4 自产供水量 self-produced water supply 供水单位自有水厂的供水量。2.1.5 外购供水量 purchased water supply 供水单位向其他单位购买并输入到管网的供水量。2.1.6 注册用户用水量 authorized consumption 在供水单位登记注册的用户的计费用水量和免费用水量。2.1.7 计费用水量 billed authorized consumption 在供水单位注册的计费用户的用水量。2.1.8 免费用水量 unbilled authorized consumption 按规定减免收费的注册用户的用水量和用于管网维护和冲洗等的
8、水量。2.1.9 漏损水量 water losses 供水总量和注册用户用水量之间的差值。由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损失水量组成。2.1.10 漏失水量 real losses 3 各种类型的管线漏点、管网中水箱及水池等渗漏和溢流造成实际漏掉的水量。2.1.11 明漏水量 reported leakage 水溢出地面或可见的管网漏点的漏损水量。2.1.12 暗漏水量 unreported leakage 在地面以下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损水量。2.1.13 背景漏失水量 background leakage 现有技术手段和措施未能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损水量。2.1.14 计量损失水量 met
9、ering losses 计量表具性能限制或计量方式改变导致计量误差的损失水量。2.1.15 其他损失水量 other losses 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损失水量。2.1.16 区域管理(ZM)zone management 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供水区域,对每个供水区域的水量、水压进行监测控制,实现漏损量化管理的方式。2.1.17 独立计量区(DMA)district metered area 将供水管网分割成单独计量的供水区域,规模一般小于区域管理的范围。2.1.18 压力分区(PMA)presure metered area 将供水管网分割不同压力的供水区域,对每个压力
10、不同供水区域进行监测控制。2.1.19 夜间最小流量 minimum night flow 独立计量区每日夜间用户用水量最小时的进水流量。2.1.20 零压测试 zero-pressure test 为判断独立计量区是否封闭,关闭边界阀门后放水,监测区域内压力是否下降至零。2.1.21 流量法 flow method 是指借助流量测量仪器设备,通过监测地下供水管道流量变化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分为区域检漏法和区域装表法。4 2.1.22 压力法 pressure method 是指借助压力测试仪器设备,通过监测地下供水管道供水压力的变化,间接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2.1.23 噪声法 no
11、ise method 是指利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时间内自动监测、记录地下供水管道漏水声音,并通过统计分析其强度、频率,间接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2.1.24 听音法 listening method 是指借助听音仪器设备,通过识别地下供水管道漏水声音,间接探测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25 相关法 correlation method 是指在漏水管道两端管壁或阀门、消火栓等附属设备放置传感器,利用漏水噪声传到两端传感器的时间差,推算漏水点位置的方法。2.1.26 管道内窥检测法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inspection(CCTV)method 通过管道、闭
12、路电视检测(CCTV)、潜望镜检测(QV)、声纳检测等各种方式进入排水管道内部进行检测的方法。2.1.27 闭路电视摄像检测系统(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inspectionmethod 通过闭路电视摄像系统查视供水管道内部缺陷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28 管道潜望镜检测(QV)pipe quick view inspection 采用管道潜望镜在检查井内对管道进行检测的方法,简称QV检测。2.1.29 声纳检测 sonar inspection 采用声波探测技术对管道内水面以下的状况进行检测的方法。2.1.30 探地雷达法 ground penet
13、rating radar(GPR)method 通过探地雷达(GPR)对漏水点周围形成的浸湿区域或脱空区域 5 的探测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31 地表温度测量法 thermography method 借助测温设备,通过检测地面或浅孔中供水管道漏水引起的温度变化,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32 气体示踪法 tracer gas method 在供水管道内施放气体示踪介质,借助相应仪器设备通过地面检测泄漏的示踪介质浓度,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2.1.33 综合漏损率 gross water loss rate 管网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2.1.34 漏损率 wat
14、er loss rate 用于评定或考核供水单位或区域的漏损水平,由综合漏损率修正而得。2.1.35 单位供水量管长 pipe length per unit water supply 管径大于等于75mm的管道总长与供水总量之比。2.1.36 水表量程比 turndown rate 水表常用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比值。2.1.37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对管网的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采集、输入、查询、分析、存储、更新、输出的技术系统。2.1.38 服务压力 service pressure 满足城镇供水区域内的基本供水压力。2.1.39
15、管网 SCADA 系统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of urban water supply network 采用计算机、通讯、控制、显示等技术,对城镇供水体系进行数据采集、监视和监控的系统。2.2 符 号 2.2.1 国际通用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型 6 L泄漏量变化率;P测点压力变化率。2.2.2 区域计量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型 qL初压力改变后的泄漏量;q0初使压力的泄漏量;P0初使压力;P1改变后的压力。2.2.3 漏点(明漏和暗漏)流量 QL漏点流量;C1覆土对漏水出流影响修正系数;C2流量系数;A漏水孔面积;H孔口压力
16、;g重力加速度。2.2.4 漏点(明漏和暗漏)水量 QLt漏点水量;t漏点存在时间。2.2.5 背景漏损水量 QB背景漏损水量;Qn单位管长夜间最小流量;L管网总长度;T统计时间。2.2.6 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 Qm1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Qmr抄表到户的居民用水量;Cmr居民用户总分表差率。2.2.7 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 Qm2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QmL非居民用户用水量;7 CmL非居民用户表具计量损失率。2.2.8 供水单位的漏损率 RBL漏损率;RWL综合漏损率;Rn总修正值;Qs供水总量;Qa注册用户用水量。2.2.9 总修正值 R1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
17、R2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R3年平均出厂压力的修正值;R4最大冻土深度的修正值。8 3 基本规定 3.0.1 供水单位应建立用户登记制度,对所有用户进行注册登记管理,并应对用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3.0.2 供水单位应制定计量器具管理办法,抄表质量和数据质量控制管理措施。3.0.3 城镇供水范围内下列水量应进行计量:1 自产供水量;2 外购供水量;3 注册用户用水量中的居民家庭用水、公共服务用水、生产运营用水以及向相邻区域管网输出的水量等。3.0.4 水量计量方式的选择和计量器具的选配、维护、检定及更换工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CJJ 207 和 城镇供水水
18、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 CJ/T 454 的规定。3.0.5 供水单位宜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应根据管网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校核与更新。3.0.6 供水单位应以管网压力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水力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压力管理。3.0.7 供水管网的漏水探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207 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 159 的有关规定。3.0.8 供水单位宜组织编制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及设计。3.0.9 供水管网的年度更新率不宜小于 2。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漏损评估、水质及供水安全保障等情况,制定管网更新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3.0.10 管网
19、改造应因地制宜,可采取开挖换管和非开挖修复技术 9 相结合的方式,管道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及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 244 的有关规定。3.0.11 新铺设管道的材质应按照接口安全可靠性高、破损概率小、内壁阻力系数低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的原则进行选择,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及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207的有关规定。10 4 漏损管控 4.1 一般规定 4.1.1 供水单位应制定漏损管理及应急管理等制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漏损控
20、制。4.1.2 漏损控制目标应包括管网漏损率及产销差率。4.1.3 漏损的技术性控制方案应根据漏损水量、漏点出现频次确定。4.1.4 供水设备及材料应采用有利于安全供水、减少漏损的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4.1.5 供水单位对各类用水单位(住宅、非住宅等)应合理确定单位用水定额,并根据用水实际情况定期修正。4.1.6 管线的巡检周期宜为 3d5d,重要管段巡检周期宜为 ld。4.1.7 每月应进行一次管网漏损数据统计和分析,用于制定管网维护计划。4.1.8 供水单位宜建立 GIS、SCADA、营业收费等全流程智慧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可视化数据平台,辅助决策和管理。4.2 漏损水量分析 4.2
21、.1 供水单位应根据水量平衡表 4.2.1 确定各类水量,且每年应开展 12 次漏损检测及数据统计工作。11 表 4.2.1 水量平衡表 自产供水量 供水总量 注册用户用水量 计费用水量 计费计量用水量 计费未计量用水量 免费用水量 免费计量用水量 免费未计量用水量 漏损水量 漏失水量 明漏水量 暗漏水量 背景漏损水量 水箱、水池的渗漏和溢流水量 外购供水量 计量损失水量 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 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 其他损失水量 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损失水量 4.2.2 供水单位应对出厂入网水量、区域水量、独立计量区和用户水量等进行计量和水平衡分析。4.2.3 进
22、行漏损水量分析时,各计量分区应确保采用的数据准确、时间一致。4.2.4 供水单位应对采用城镇供水管网供水的消防用水、园林绿化、道路浇洒及广场冲洗用水、水池(箱)清洗及溢流、应急供水、管网维护和冲洗用水等进行计量。4.3 漏损控制管理 4.3.1 供水单位应制定管网检漏计划,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检测周期不应超过 12 个月。4.3.2 供水单位应根据计量区域水平衡分析结果,制定对应的漏损控制目标和方案,实施差异化管理。4.3.3 供水单位应根据供水的规模、管网布置、管材及运行方式等 12 因素,综合确定管网漏损检测方法。4.3.4 供水单位应根据漏损水量分析结果,评估漏损控制的水平,制订漏损控
23、制措施。4.3.5 供水管网应设置管网漏点监测设备,建立管网漏点主动监测和数据分析系统。4.3.6 供水单位应详细记录明漏水量、暗漏水量的原始信息,包括漏水原因、破损面积、事故点运行压力等,并进行管网漏损水量的分析和统计。4.3.7 应合理设置检修阀门的位置、阀门种类、控制方式,减少事故漏损。4.3.8 水池、水箱应设置水位显示、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关闭等装置,减少水量损失。4.4 分区管理 4.4.1 供水管网宜采取分区计量的方式开展漏损控制。4.4.2 分区管理方式应根据管网系统的大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确定,包括独立计量区管理(DMA)、区域管理(ZM)、管网压力分区(PMA)等方式。
24、分区管理范围应由大到小逐级划分,形成完整的水量计量传递体系和压力调控体系。4.4.3 独立计量区应根据管网平面布局、管线长度和用户数量等进行划分。4.4.4 独立计量区建设和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 进水口应安装流量计量设备及压力监测设备,流量和压力监测数据宜实时传输;2 进水口流量计量设备应满足小流量测量的要求;3 夜间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应单独监测;4 封闭运行前应进行零压测试;5 应通过流量、压力数据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区域漏损程度,13 确定漏损预警值。4.4.5 供水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网区域,通过监测夜间最小流量测算管网背景漏损水量。4.4.6 分区管理的管网在建设和封闭运行过程中,
25、应进行水质监测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管网水质安全。4.5 压力调控 4.5.1 供水单位应根据水厂分布、管网特点、服务压力和管理要求,通过压力调控控制管网漏损。4.5.2 压力分布差异较大的供水管网,应采用分区调度、区域控压、独立计量区控压和局部调控等手段,使区域内管网压力达到合理水平。4.5.3 压力与泄漏量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国际通用的压力和漏水关系模型为:L=PN (4.5.3-1)式中:L泄漏量变化率,%;P测点压力变化率,%N一般介于 0.52.5 之间,平均值为 1.15,接近线形关系。对于不同材料的管道,漏点不同 N 值也不同,一般认为:非金属管道系统,N=1.25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2T 5061-2021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吉林省 DB22 5061 2021 城镇 供水 管网 监测 控制 标准 吉林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